王瑞芳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創新教學方法,還要根據實際狀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究、創新,從而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凸現學生主體性、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其形成靈動、敏捷的思考意識、優秀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品格,并以此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是知識創造與傳播的最主要來源,是培育創新型人才的最佳渠道。
一、有評價,才會再接再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認可。對學生而言,更需要感受成就感,以滿足表現欲。教師應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正確評估,及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要注意對學生富于創造性的回答的肯定。這對訓練小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贊美不但讓學生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同時無形地促使學生以更大的激情投身到下一次創造活動中。
二、突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要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打破學生過去的陳舊觀念,引導學生大膽提問、勇敢地探索、多一些想象。教師要提供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引導學生打破習慣認識的禁錮,以創造性的思路探究新問題,并形成評判準則,篩選出最佳方法。教師要建立全新的課堂觀念,切實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角,引導學生多問、激發學生思考、關愛學生、維護學生自尊心、培育學生創造力、啟迪學生創新思想的火花、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小就具備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要使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各種角度思維,不但要思考某一問題,而且要思考各問題間的關聯。
三、打破“思維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新穎的教學方法,直接學法引導或間接地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老師的教學方法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例如,利用引導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并使用“創設情境”“敘述性事件”“利用問題”“設置懸念”“引述名句”“巧用道具”等方法,讓學生盡快進入主動思考狀態。
四、激發認識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大膽探究、積極思考。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在講解教材內容、設置教學環節等方面都要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大腦皮層同時產生兩個明顯的興奮中心,使學生將思維的觸手伸向課程的重點和認識的深處。因此教師必須熱愛工作,切實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不但要熟悉課程,更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程序,從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逐步將學生的被動情感轉化為愉悅、主動、自覺的情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五、糾正“思路狹窄”,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靈敏是指思維主體可以快速、敏捷地對客觀事件進行分析,它也體現了在教學活動中的反應速率與熟練程度。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也就是使學生快速地思考問題,能夠在短時間里完成思考,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思考問題要做到理性。(1)設情境,即教師運用語言描寫以及形象性手法,將某種情形、某一場景、某一情境等進行展示,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根據這些情境,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思考問題。而如果學生正處在某一特殊的情境中,或者學生曾經短暫地擔任了該情境中的某種重要角色,這時思考問題就需要和該情境的節拍保持一致,不可隨意拖延。采用這種方法,由于學生對問題的思維是積極的、主動的,所以也是比較敏捷的。(2)求速度:所謂“求速度”,是指老師在布置思考活動時要有時限要求,讓學生的思考活動以規定的速度完成。當然,教師的速度要求,也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狀況,要用一般學生都能夠達到的速度。對某一內容的速度要求,隨著時間的增長也可以逐步增加。經過循序漸進地訓練后,學生思考的敏捷性也就會逐步提高。
綜上所述,在我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當中,不應該只是用“填鴨式”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是應該通過創設課堂情境、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策略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2021,18(9):35.
[2]劉海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21(2):125-126.
[3]高俊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