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平
“減負增效”教學理念是隨著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學思想,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面臨著升學考試,通過“減負增效”教學理念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其學習效率。特別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該思想更是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作業設計不僅是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手段,也是面對面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它直接反映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影響著教學質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鄉村教師十分重視面對面教學改革,但是數學作業的設計卻很少被重視。許多教師往往過于依賴課本,迷信練習冊,缺乏應用方面的練習。學生仍然停留在以實踐為導向的機械作業方式中,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極大程度地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發展。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數學作業模式,精心設計,努力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下面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將來教學方向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與意見。
一、創新布置作業的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事感興趣,他們會主動、積極、樂于練習。一些機械重復的工作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倦。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有趣、多樣的家庭作業形式能帶給學生一種挑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鞏固知識。筆者認為,小學數學作業的形式應該是充滿活力、新穎的、有趣的,通過各種方法豐富知識,培養和發展創造性邏輯思維和興趣。
如小數乘法運算,如果依舊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十分不利于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與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設計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學習與鞏固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闖關游戲,游戲內容與數學乘法運算有關,并且設計四個關卡,學生在每闖過一個關卡后就能夠獲得一個小紅花的獎勵。通過游戲與獎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鞏固教學,學生能夠在獲得小紅花的興奮狀態下積極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運用靈活的學習方式代替機械的復習,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高年級的學生,書面作業時間不應太長,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口頭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不僅強化了新知識的記憶,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技巧。同時,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布置情景化、生活化作業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應用數學眼光把握數學生活問題,積極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獨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因此,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數學作業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結合,使數學作業貼近生活。家庭作業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我們不應只依靠模仿和記憶,而應依靠實踐、獨立探索和協作。要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所學知識得到應用和拓展。
例如,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中有一章節是關于利息的,該學習內容就是乘法運算中的主要部分,并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借款還是存款,或者是其他商業行為,都可能會有利息的產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外面的銀行看一下當前的利息率,并且回家幫助父母算一下當前利息率下存款會獲得多少利息率。通過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數學練習,更能夠實現知識的科學積累。另外,數學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抽象的數學原理迷惑,導致對數學的理解不夠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原理轉變為形象的數學原理。例如,在三角形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用現有的材料制作一些三角形以備上課使用。回到家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三角形,并且在制作過程中還能夠深入理解三角形原理。通過聯系實際生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分層次布置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進行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如果看不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布置統一的作業,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會被阻礙。因此,在作業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尊重學生的個人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設計一個分級作業,滿足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同時又能夠考慮到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的接受能力,確保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引導每個學生成為成功者。我們可以把作業設計成“KFC套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進行選擇。例如,A套餐主要包括簡單和基本的練習,而B套餐的問題類型比A套餐更深,C套餐更靈活和多樣化,側重于實際應用。這樣的作業設計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C套餐,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A套餐,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又比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套餐:
套餐A:要求學生回到家后測量自己房間的長度和寬度,并通過長和寬求出自己房間的地面面積。
套餐B:要求學生回到家后測出自己家客廳的長和寬,并求出面積。
套餐C:做一個小造型師,如果你想重新裝修房間(墻壁和地板),要求學生選擇一種規則的地磚 ,并在材料一覽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計算需要的地板磚和壁紙的金額。
通過這樣的教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只要努力,就能測量出自己房間的尺寸,并按照課本中的公式得到答案。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可以選擇B套餐,確保學生的學習信心不受打擊。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嘗試練習套餐C,用可行的方案解決問題,并充分拓展自身的思維。
四、改革傳統作業模式,布置多元化作業
在傳統模式下,題海戰術是教師常用的作業方式。在“減負增效”的指導思想下,教師應更加重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創新的重要性,通過各種作業設計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心態,鞏固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在多元化教學體系的指導下,小學生數學作業的設計過程必須是較為新穎的,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單一的作業不能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必須設計多樣化的家庭作業,通過此方式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容積單位的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經常使用的物品的容積,如算出一瓶飲料有多少升、酸奶有多少毫升、一個房間有多大體積等,各種作業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又能提高學生作業的準確性,確保課程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
五、激發學生潛能,布置實踐型作業
“減負增效”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的數學潛力,精心設計作業,優化作業設計。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計算和應用特點,教師應充分挖掘不同學生在數學計算中的潛力,結合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作業的優化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化的作業設計不僅能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效實踐,還能使小學生將數學算術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面積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使小組內有各種強項的學生,確保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能夠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的作業得到有效優化,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同時還能提高學習興趣,加強協作,并確保激發學生的潛力。
六、對作業進行少而精的設計
對作業進行減量、精化是減負的前提。如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布置大量的作業,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還會使學生采取消極的態度來應付作業,甚至產生心理疲勞。相反,作業如果過于精簡,則起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應精心策劃,選擇作業內容,確保做到精練與巧練相結合。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布置必要的基本問題外,還可以設計一些能夠拓展能力的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并且采用每周檢測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交流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集體學習, 互相學習,互相討論。一些數學基礎差的學生,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自己解決困難,現在得到了同齡人的幫助,學會了慢慢思考。一旦他能夠主動完成任務,將受到整個團隊的鼓勵和贊揚,團隊的支持將鼓勵他更加積極。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各方面的技能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總之,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班級、因人而異。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使學生從單一、乏味的家庭作業中解脫出來,讓諸多現實的、有趣的、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使每個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