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多,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現象日趨嚴重。在與人們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建筑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綠色生態理念下的建筑裝飾設計可兼顧生態環境保護與建筑實用性和舒適性要求,實現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對綠色生態理念下的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綠色生態理念;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原則
基金項目:本文系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項目“濟南市公共空間中典型花境的調查與分析”(2018KYSK01)研究成果。
公共建筑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辦公建筑、商用建筑、交通樞紐中心和旅游建筑等。公共建筑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發展、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其主要功能是服務于社會大眾,是串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紐帶。公共建筑不僅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活力,而且還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并且給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面對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人們必須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強化節能環保的意識,通過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維護生態平衡。在綠色生態理念下,建筑設計師需要結合建筑物周圍的環境因素和人文因素,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方式協調建筑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社會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人類文明無限擴張和有限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公共建筑空間的創新設計除了滿足功能性、服務性要求以外,還需要符合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造成的環境污染,在空間裝飾設計中體現人文情感和生態環境的相互融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一、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原則
公共建筑空間設計的目的是完善建筑物的物理功能,保護建筑主體結構,并起到裝飾和美化的效果。公共建筑空間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其設計要求在滿足實用性原則的基礎上,符合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確保空間裝飾健康、經濟,并且滿足現代審美需求。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包括綠色設計、環境設計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因此,在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過程中,需要提升建筑物和自然環境的協調性,在物理功能和材料的使用方面需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公共建筑空間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需要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同時也是現代建筑設計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不僅要求公共建筑設計師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公共建筑設計中始終堅持節約資源、降低能耗和工程造價的意識,而且還要求設計師在公共建筑空間裝飾方面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因素,要保證公共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地確保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讓公共建筑在日后使用過程中能盡可能少的對環境造成破壞,這也是公共建筑工程領域中最為核心的設計原則。
(一)公共建筑的綠色設計原則
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需要始終遵循綠色設計原則。傳統的建筑設計往往局限于功能性和舒適性要求,以人本主義為前提進行設計,這種理念建立在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也是導致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在公共建筑領域堅持綠色設計原則,主要是在滿足人類社會活動需求的基礎上,融入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理念,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建筑環境和生態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減少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此外,在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過程中,需要使用健康環保、可再生、無放射性元素的裝飾材料。
(二)公共建筑的環境設計原則
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需要注重環境設計原則。公共建筑的環境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物本身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特性,在以往的環境設計環節,一些設計師為了強化審美和藝術氛圍,采用復雜、煩瑣的工藝造成非常嚴重的資源浪費。將環境設計理念引入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當中,可以在滿足建筑物功能性要求和審美要求的基礎上,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從公共建筑空間的環境角度出發,需要維持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建筑物使用過程中排放對生態環境有害的物質,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要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杜絕片面化地追求建筑的適用性和宜居性而肆意破壞生態環境,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對公共建筑空間裝飾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探索更多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設計思路和方式。
(三)公共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需要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原則。可持續發展是維持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動態平衡的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式,在人口不斷增長、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堅持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建筑本身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與建筑相關的設計、技術、材料、能源等方面都需要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公共建筑的設計需要嚴格控制體量,減少對土地資源造成的浪費;施工技術需要結合建筑的使用場景和功能,簡化施工技術;選擇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避免過多的能源消耗造成的浪費。此外,結合建筑物所在地的氣候特點,采用被動式能源策略,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的特性
目前,我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生態化設計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節約能源和控制成本方面,生態化設計應用較為局限。現階段,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腳步不斷加快,大量的建筑工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活力和現代化氣息,但是,建筑工程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也成為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能源危機日益緊張的當下,設計師必須堅定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綠色生態化的設計理念進行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我國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綠色生態理念下的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不僅可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且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相比于傳統建筑空間設計有著本質區別。傳統建筑空間設計的評判標準是視覺審美,通過色彩、光線和線條的組合搭配出獨特的藝術環境,對于裝飾材料的使用更加開放,一些裝飾設計往往會超越實際的使用功能。而綠色生態理念下建筑空間設計則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健康、節能、低能耗等方面的考慮,在評判空間裝飾效果時主要是從生態角度出發,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適性要求的同時,還要求建筑在施工階段、使用階段都能夠維持生態平衡。公共建筑在現代化城市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設計時,設計師不僅需要使設計滿足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性和社會屬性,而且還要充分考慮公共建筑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對公共建筑的施工方式、建筑材料成分和能源消耗等展開全面分析。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主要是建筑設計師基于新的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對建筑工程裝飾進行全新的規劃設計。
三、公共建筑工程生態化創新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傳統建筑材料和設計思想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而且還會占用大量的自然資源。本文從四個方面對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措施進行詳細分析。
(一)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綠色環保材料利用率
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需要盡可能選擇使用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建筑裝飾材料。綠色環保材料符合健康、環保、安全要求,建筑材料本身不含有害物質,不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甚至一些材料還具有調節人體機能和延長建筑使用壽命的特殊功能。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人類社會活動的功能性、舒適性和安全性要求,還需要滿足生態平衡。因此,人們對建筑裝飾材料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綠色環保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并且不會對施工人員造成傷害,不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并且還會促使生產生活廢料實現自然轉換和降解。
(二)合理利用可再生和清潔能源
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可再生和清潔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影響建筑能耗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照明系統、通風系統、采暖系統和制冷系統等。由于公共建筑結構復雜,建筑物與外界環境相互影響,能源消耗量巨大,為了能夠有效節約資源,降低能源消耗,需要結合公共建筑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法,具體包括在屋頂加蓋土層和自然通風等,改善公共建筑空間的室內氣候條件。利用玻璃透明墻提升建筑的采光效果,將外墻做成集熱墻,采用雙層玻璃提升保溫效果,為建筑室內提供熱能。合理采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無污染能源,為公共建筑提供電能,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其他用電設備的能源供給。公共建筑的節能減排是實現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設計師應從生態設計的角度出發,合理地進行建筑布局和裝飾設計,滿足公共建筑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對公共建筑內部的能源供給進行優化配置。
(三)公共建筑的內部裝飾環節
公共建筑無論是從設計還是到施工都需要符合生態環保的理念。其中,空間裝飾設計環節需要盡可能使用自然材質的裝飾材料,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裝飾用料需要符合地域性特點,例如南方的建筑多為木質結構,北方建筑多采用石材和夯土結構。此外,公共建筑空間裝飾也不能因單純地追求視覺效果而采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這種結構不僅會造成大量的熱量消耗,而且還會在夏季形成溫室效應,增加空調能耗。
(四)采用生態工藝取代傳統工藝
設計師可以將生態工藝方案融合在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當中,與建筑工程的外形、結構和功能相結合,選擇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盡可能減少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過程中的資源浪費。例如使用天然材料,通過精心細致的打磨,讓人們充分感受自然之美,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此外,在選擇公共建筑室內空間裝飾紡織品時,材質方面可以選擇棉、麻、毛等材料,通過獨特的裝飾技術,將自然之美充分展現出來。
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需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空間應與周圍環境相互融合,創造出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的溫馨感和自然氣息。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應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將新技術、新材料運用到空間裝飾設計當中,優化整合公共建筑空間裝飾。公共建筑空間裝飾需要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符合綠色設計和生態設計的相關要求,通過科學化設計提升公共建筑的美觀度和舒適度,降低公共建筑工程造成的污染。
四、結語
公共建筑空間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公共建筑占地面積大、施工周期長、能源消耗多,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大。隨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將生態化設計理念融入現代建筑工程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設計理念強調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將生態建設理念、節能環保理念、綠色施工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等融入規劃設計中,采用新能源、新工藝、新技術,減少施工環節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綠色生態理念下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通過生態化設計,能夠在維護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提升建筑物的適用性和美觀度。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建筑空間裝飾設計的原則以及建筑生態化設計發展現狀,結合公共建筑的地域環境和氣候特點,通過科學化設計以提升公共建筑的美觀度和舒適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建筑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李升文,馬春霞.原生態設計理念在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品鑒,2020(33):73-74.
[2]陳鵬飛.公共空間室內的創新設計與生態理念的結合[J].居業,2021(2):49-50.
[3]王美淇.淺談室內空間環境設計中色彩的運用[J].居舍,2020(1):26.
[4]關科,黃沙.公共建筑室內設計中的綠色生態設計[J].居舍,2020(26):25-26,62.
[5]李斯娜.軟裝飾在室內空間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10):170-171.
[6]張勇.綠色生態設計理念下的公共空間建筑裝飾設計趨勢研究[J].居業,2020(06):45,47.
[7]張若茜.基于生態環保理念的綠色建筑室內設計方法研究[J].居舍,2021(28):16,107.
[8]李迪.建筑空間采用現代裝飾材料的創新探索[J].山西青年,2018(1):208,207.
作者簡介:
衣琰,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室內外設計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