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

老舊小區改造:“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樓道墻面干凈整潔、小區路面平坦通暢、一輛輛機動車停放有序、精心修剪過的綠化植物郁郁蔥蔥……步入東海小區,眼前的景象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個有著27年歷史的老小區。
據介紹,東海小區建成于1995年,有房屋22幢,居民579戶,其中,20幢房屋的產權單位分別為駐甬部隊、海警學校、部隊醫院及軍隊離休所,2幢房屋為地方住戶所有。因建成年代久遠,小區曾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屋頂漏水嚴重、河岸排水口失修、地下管線老化、綠化缺失、停車困難……居民對此苦不堪言。小區要改,怎么改,由居民說了算!東海社區黨委書記王春燕說,2020年以來,社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對居民的訴求進行全面調研,一個全方位的“煥新計劃”提上了日程。其中,首先解決的是居民呼聲較高的雨污分流改造。
“過去十幾年來,小區涉及管網破損和污水倒冒滲漏的矛盾糾紛較為突出,投訴數量占比達70%。”王春燕說。于是,社區從廚房、陽臺的下水管道入手,將579戶居民家破損的鑄鐵管全部換新,不僅徹底解決了樓上樓下“糾纏不清”的漏水問題,也使得下水更通暢生活更便利。小區漏水糾紛自此基本“清零”。
居民劉冰花在東海小區住了20多年,剛聽說要改造廚房外接污水管時,她顧慮重重,擔心會破壞自家的新櫥柜。后來,在樓道看到新更換的廚房外接污水管整齊劃一、檢修便捷,她當起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一起上門做居民思想工作,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他們“污水零直排”改造的成效和實惠。
除了雨污分流項目,在過去兩年中,小區還完成外墻粉刷、頂樓防水、水泥路面鋪設等項目,刷新了“顏值”,提升了“氣質”。小區面積不大,公共空間有限,如何既滿足私家車停放需要,又能騰出場地供居民日常休閑娛樂?針對這一問題,社區改造使出了“繡花功夫”,見縫插針地規劃公共綠地、車道、人行步道,讓小區的角角落落得到最大化利用。
其中,門球場改造是一大亮點。作為小區唯一的開放式共享空間,門球場占地300平方米,曾是不少居民最喜愛的娛樂場地之一。然而,因年久失修,球場看臺座椅破損嚴重,雨棚鐵皮也早已生銹變形,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這個熱鬧一時的門球場逐漸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這一次,社區計劃對門球場進行全面改造,更換座椅、雨棚,修補塑膠場地,還打算在球場四周設計打造宣傳櫥窗,將小區里的老兵故事上墻,用身邊典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小區居民和孩子,英雄并不只在教科書上,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王春燕說。未來,這里還將打造成軍民融合的議事空間,小區里要開展哪些活動,搞哪些建設,由住戶說了算。
如今,行走在東海小區,雖然空間緊湊,卻也能享受一步一景的美好愜意;雖然車位不多,但人來車往,一切井然有序;小區四處精心營造的紅色文化氛圍,不斷激發著居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軍民融合共治: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子
長期以來,小區物業管理尤其是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一直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題。尤其是在沒有物業接管的東海小區,花大力氣對小區進行全面改造后,如何引導全員積極參與自治,避免小區回到“臟亂差”的老樣子,是擺在東海小區全體居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作為一個軍民融合的特色小區,我們充分發揮軍嫂、退役軍人、黨員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作用,調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主觀能動性,探索出一條軍民融合共治的社區治理新路子。”王春燕表示。
在東海小區,有一支寧波市獨一無二的“軍嫂義務巡邏隊”。自2001年在社區里義務巡邏以來,這批軍嫂已經默默奉獻了20多年。如今,她們的平均年齡為65歲,最年長的已有83歲,但每天早晚各一次,她們風雨無阻,穿梭于小區的主干道和角角落落。從剛開始的日常平安巡邏,到后來的文明停車勸導、垃圾分類督導、“五水共治”宣傳、治安維護、疫情防控等,“軍嫂義務巡邏隊”在小區的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社區志愿活動中,總少不了退役軍人的身影。今年81歲高齡的退役軍人孫余良,每年一到寒暑假便義務對社區內的孩子開展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為社區工作者帶來一堂又一堂生動的專題黨課;同為退役軍人的孟兆群擅長書法,他便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進行義務書法教學,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去年6月以來,小區共建單位派出30余名志愿者,每周末到小區鏟除“牛皮癬”,清理綠化帶垃圾和樓道垃圾……王春燕說,正是由于有了這樣一群熱心腸、一呼百應的退役軍人、軍嫂、黨員志愿者,小區的環境更加干凈整潔,便民服務更為高效便捷,軍民親如一家。
與此同時,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也讓老舊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東海小區一角,一個嶄新的智能垃圾柜即將啟用,居民刷卡投放垃圾后,可用積分兌換物品。根據積分的專用二維碼,社區還可以檢查每家每戶垃圾分類投放是否正確。非機動車車棚里,還將安裝擁有自動斷電功能的智能充電樁。“電瓶車充電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容易發生電池自燃。智能充電樁偵測到電源電流過大的情況,會自動斷電,不會產生二次蓄電或者長時間充電的現象,減少了安全隱患。”王春燕說,未來,社區將引入更多數字化設備,為老小區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