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勝



“絹蛺蝶!”張巍巍略有點興奮地指著公路的另一邊說。那里有一個碩大的灰色蝴蝶,起起落落好一陣了,我們也一起盯著看了好一陣了。
這是2005年,金佛山南側余脈隆起的一座山——關門山。我們第一次組隊前往金佛山,走的就是南坡,因為只有南門能開車上山。
沒想到,就在關門山,我們就走不動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昆蟲,把我們挽留在路上。
我們從不同的方向迅速向那只蝶靠近。在怦怦的心跳中,我已經把它看清楚了:是一只中型蝴蝶,翅半透明仿佛絹質,灰白的底色上由內向外分布著淡褐色斑。比較神奇的是,它的頭部和翅基之間長著醒目的橙色細毛,像是系上了一根鮮艷的小圍巾。
過了好多年,我才知道,我們偶遇的這只絹蛺蝶是大衛絹蛺蝶,在國內6種絹蛺蝶中,它分布最為廣泛,而且色型多變。關鍵的分類特征是其后翅從內緣往外數的第4、5根翅脈連接點,與中室端脈的連接點分離明顯,由此和其他絹蛺蝶非常容易就能區分開。
這是一個讓我有點郁悶的知識。因為在掌握這個知識之前,我以為在重慶、廣西和云南至少拍到過三種絹蛺蝶。而由此,它們其實是同一種。我從未公開的個人拍攝成就由此倒退了一小步。
那是一次有點魯莽的旅行,我開的轎車,張巍巍開的吉普,在拍完絹蛺蝶,繼續前行時,就發現轎車根本無法前行了——我們的南川線人提供的情報太不靠譜。我們只好把轎車存在老鄉的院壩里,付了10元錢的停車費,約好三日內來取,然后擠上吉普繼續前行。
翻過關門山,下坡時,前方堵住了,其他車輛陷在泥坑里寸步難行,需等待附近老鄉解救。我們只好下車,在路邊的灌木里尋找有趣的東西。
在一叢寬葉灌木上,似乎有一片樹葉突然轉了個方向,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綠色的蛙,頭很寬,腳趾有吸盤。再左右一看,不得了,這棵不到1米高的灌木上,足足有五六只蛙,都趴在樹葉上一動不動,眼睛閉著,看似全體在睡覺,幾米外數輛車的轟鳴也沒有打擾到它們。
這是我們和華西雨蛙的第一次相遇,也是第一次知道,就在重慶,也有些蛙類并不棲身水里,而更喜歡攀爬在樹上。
被我驚動的這只,轉身跳到了低矮處的枯枝上,留給我一個非常瀟灑的側面,我趕緊按下了快門。
黃昏時,我們終于從南門開上了金佛山。實際上,我們在這里錯過了左側的一條不引人注意的小路。這條路通往濫壩菁,一個風景和物種豐富性都很不錯的絕佳自然觀察地,是南坡不容錯過的秘境。我后來獨自去了三次,收獲頗豐,曾在一篇文章中詳細記錄。
我們上山后拍的第一只昆蟲是華麗花螢,它的鞘翅有著藍寶石的光澤,黃色的前胸背板有一個蝶形黑斑,非常漂亮。我才拍兩張,就被眾人擠了出來。還好旁邊的草葉上,有一只卷象來回走著,也是值得仔細觀察的目標。
這一年的杜鵑開得有點早,才5月5日,高山杜鵑就都開過了。大家嘆了口氣,分頭做燈誘準備工作。
晚飯后,燈誘順利進行,當晚來的東西不多,我記得來了一只黑色甲蟲,有人剛想伸手去抓,被張巍巍喝住,說這是葬甲,以動物尸體為食,不能碰。
第二天凌晨,我們都被風雨聲驚醒,一場罕見的暴雨襲擊了金佛山,山道變成了小河。我們在山上徒步的計劃泡湯了,而且還有山道被山洪沖斷、無法下山的風險。等到雨略小些,我們決定抓住機會離開山頂,趕緊收拾了東西上車。
山道已完全變了模樣,到處是泥灘、落石和樹枝,張巍巍非常小心地一邊觀察一邊通過,快到山腳時,還是出了狀況——可能被路邊的亂石劃破,一個車胎完全癟了。
下車看了看車胎情況,雨又開始下了,張巍巍果斷決定上車接著開,畢竟,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等我們到達最近的一個村子里,這個輪胎完全報廢了。
在更換備胎的時候,我們找村民打聽前面路況,才知道去往關門山的路已被泥石完全中斷,連卡車都過不了。村民說,朝另一個方向,還有一條路,可經過大有鎮回城。
接下來的旅途十分艱難,好在我們得到當地政府幫助,總算有驚無險地到達了大有。第二天,我們繞著金佛山開了一圈,回到關門山取我的轎車。
雖然完全超出計劃,但大家尋蟲拍蟲的興致未減,在關門山頂,我和張巍巍在路邊拍到一只白帶褐蜆蝶,又在一條小路上發現了地膽芫菁——此蟲甚是古怪,全身黑藍色,翅鞘短得像裝飾,估計是飛不起來的,觸角中段有奇特的膨大。它在草叢中快速穿梭,由于它身有劇毒,我們不敢出手改變它的方向,只能趴在地上用鏡頭快速追蹤,我連拍了幾十張,總算有一兩張清楚。
回程,我們又發現了不少值得觀察和記錄的瞬間,比如,一只葉甲正在薯蕷藤上產卵,卵呈圓柱形,金燦燦的一大堆,很難想象它的身體里竟能放下如此多的卵。
我們總結了一下,南坡上山那一段農地居多,其實遠不如關門山。所以四年后,我們重走南坡一線時,專門安排了一天時間在關門山徒步。
我們在前一天晚上就到達了關門山腳,在一個農家樂做了燈誘。這個階段,我們記錄了幾十種昆蟲,其中有藍寶爛斑蛾和樟頸曼盲蝽。
2009年9月6日10點左右,我們到達山頂,朝陽已經完全統治了整個關門山,到處是蝴蝶紛飛。一路上嘗試著走了幾條小路,都不太滿意,我們最終把寶押到山頂這條采筍人使用的山道上。
這是一個美好的決定,因為接下來我們就進入了各種明星級的昆蟲接連不斷現身的高光時刻。
最先引起我們一陣驚呼的是一只光盾蝽,它實在是太漂亮了,金綠色的身體上,布滿靛藍色的斑紋和刻點。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還能像彩虹一樣反射著變幻不定的顏色。
但是,在強烈的陽光下,拍攝它是困難的。在經歷了不斷的失敗后,我放棄了它,選擇了另一只停在落葉上的光盾蝽,總算拍到了它的復雜顏色。
拍完光盾蝽后,我們就被不同的主角吸引住了。我花了很長時間追蹤一只沒見過的弄蝶,直到氣喘吁吁仍不能靠近,都快放棄的時候,它停了下來,給了我一個記錄的機會。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它羽化不久,翅膀新鮮完整,翅面黑色,前翅頂角處有3個白色斑紋。我回家后就查明其身份,原來是黑弄蝶。
接著,我們沿著一條機耕道前行,前方叢林茂密,有一條小溪在機耕道不遠處流淌,水聲潺潺。溪水和道路擦身而過的路段,路面潮濕,水氣蒸騰,烈日下成了特別吸引蝴蝶的地方。不過,當時我們拍攝蝴蝶的經驗有限,腳步太過笨重,驚飛了正在汲水的它們。有些膽大的,過一會兒又回到原處,繼續汲水。
我對蝴蝶的興趣超過其他人,便耐心地等在那里,拍了四五種蝴蝶。星豹盛蛺蝶,是我那次初見的,比最常見的散紋盛蛺蝶略小,翅的反面有很多半圓形或馬蹄形的色斑,而后者幾乎沒有色斑。
拍完蝴蝶后,剛進樹林,隊友們的激動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后來我才知道,此時他們發現了一只絨毛金龜,很驚艷)。我正要快步追趕他們,卻發現灌木中有一個灰褐色的東西閃了一下。慢慢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只黛眼蝶,只見它的前翅有兩條深色線,后翅有5個眼斑,其中兩個較大,像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這就是后來我在全國各地常見到的連紋黛眼蝶。
樹林里有趣的東西也不少,黛眼蝶特別多,但很難接近,我沒有得到更好的機會。
我們餓得不行了,才轉身往外走,回程我拍到一對葉蜂交配,還記錄了一些九月仍在開放的野花。我特別喜歡其中的獐牙菜,它白色的花瓣上,各有一對綠色大斑,還有排列得非常講究的深色斑點。
相對說來南坡我去得較少,總共11次。2021年8月以來,我數次在金佛山追蹤蝴蝶,想起關門山那條夢幻級的機耕道,忍不住又想去重溫一次。9月下旬,我終于第11次向著南坡出發了。
到達關門山前,我先去附近一個峽谷轉了轉,運氣很不錯,在懸崖小路上拍到了孔子翠蛺蝶。這種碩大的蛺蝶翅膀閃耀著黃銅色的光芒,和黃帶翠蛺蝶有點像,可以依靠后翅的黃斑彎曲方向來區分,在它起飛展翅的時候,我看清了后翅黃斑明顯向外凸起,由此確認。
到達山頂這條機耕道時,是上午10點過,天氣多云,大地尚無陽光,我背著雙肩包慢慢朝里走。路邊不時有停著的摩托車,這是采方竹筍的老鄉留在這里的,他們只身前往密林深處,要夕陽西下才回。我曾經目睹他們的作業,是人們難以想象的艱苦,一天下來,身上臉上都免不了有擦傷。
已經是秋天,路邊的野花仍然連成了片,最多的是野棉花,然后是川續斷和千里光。
野果更多。頭頂上有四照花的果實,人稱野荔枝,果實綠中帶紅,我一時淘氣,撿起石頭往上扔,打下來不少,果汁十分鮮美。莢蒾是灌木,果實紅紅的,橢圓形,我伸手也采來放嘴里,酸甜酸甜的,好吃。懸鉤子最多,果實有紅的也有紫色的,我也順便試了試,不如前兩種野果好吃。天陰,蝴蝶少,當然就是享受口福的時候。也只有在這樣的山野里,才能嘗到秋天最美好的味道。
我走到了這條道其中一條支路的盡頭,才轉身往回走,這時,太陽從云層里露出來了,陽光灑在我的四周,樹林里明亮多了。蝴蝶會出來了吧,我想。果然,返程的時候,蝴蝶活躍了起來,每走幾步,就會驚動一只黛眼蝶。
黛眼蝶屬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種類繁多,慢慢去區分和識別很有意思。當然,我是囤積了很多的黛眼蝶生態照片后才開始深入學習的。和十多年前比,我對蝴蝶的習性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拍起來成功率也高多了。不到半小時,我就拍到了玉帶黛眼蝶、華西黛眼蝶和曲紋黛眼蝶。曲紋黛眼蝶色型多變,唯一不變的是它的后翅眼斑里有很多小斑點,像一個個裝滿了種子的小口袋。
走到林緣,溪水浸到道路上那一帶,蝴蝶已很多了。同樣是在九月,虎斑蝶已經殘破,而曲紋蜘蛺蝶卻一身新衣。它們在這個時刻相逢,前者早已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繁殖,只是在安享晚年,后者卻剛剛出發,要作好準備,去迎接漫長無邊的冬天。它能像有些蛺蝶那樣活到春天嗎?這我還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