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從在柳林種芒草開始,這十年來,您覺得哪個階段最艱難?”
“哪個階段都很艱難。”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院長桑濤苦澀地笑了,“新產業的發展,新技術、新產品的誕生,都要經歷無數次失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這就是風險。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資金,誰能容忍這么多的失敗,又能夠給予你支持呢?”
2011年,桑濤決定辭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教職,正式回國工作。此前,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植物學。這一次,他想再進一步,把植物及其加工剩余物變成環保新材料。生物質的轉化一直是科研熱點,之前已經有將秸稈轉化為清潔能源燃料乙醇的先例。桑濤想做的,是建立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鏈。
“我認為這種物質性原料應該更多地用在材料方面,這樣解決了好幾個問題,一個是原料是可再生的,二是做成新材料能產生經濟效益讓產業可持續發展。”桑濤介紹到。
打造產業鏈的第一步是種草,解決原料問題。2012年,桑濤來到山西柳林嘗試種植芒草。芒草原本是生長在南方的植物。發達的根系和高大的地面植株讓它成為了修復荒山的優質品種。“吸引我到山西來的,是這里廣袤的黃土高原,適合大量種植生物質作物。”荒漠和廢棄礦山這樣的邊際土地不適合種糧食,種植高大的芒草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又能固碳減排。桑濤更希望看到的是,長出的植株又可以回收作為生物煉制的原料,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一份收入。
植物可以做成什么材料呢?這是桑濤必須回答的問題,2014年,他開始創業,從產業的角度進行研發。經過團隊的日夜奮戰,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了首條生物質煉制中試線,研發出低能耗、無污染的處理方法,成功從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中提煉出乳酸和木質素等原料產品,并且在2017年建立了第一個新材料生物煉制示范工廠。2018年,桑濤又組建了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植物中提取出的原料制作成新材料產品。
在研究院的樣品展示區里,放著一瓶褐色的固體,這就是從秸稈中提取的木質素。順著這瓶木質素往后看,陳列著羽毛球拍、氧氣瓶、汽車零件、無人機等樣品,這些都是用木質素合成的生物樹脂生產的產品。
這種生物樹脂韌性強,可與碳纖維結合形成碳纖維復合材料,這種材料的硬度是鋼鐵的4到5倍,重量卻只有鋼鐵的五分之一。解決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環氧樹脂韌性差的“卡脖子”技術問題。
時間來到2021年,太原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聯系到桑濤,希望將環保的生物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用在地鐵的建設上。“如果把車廂里1/4的材料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來取代的話,整個車輛就從16噸減輕到12.8噸,效果還是蠻顯著的。”桑濤說。減輕重量也意味著更節能。農田里的秸稈變成了制造地鐵的材料,這極大地拓展了生物質材料的想象空間。
我國每年的秸稈產量為8億多噸,大部分未被有效利用。除了做成生物樹脂。今年桑濤和團隊做出的新產品,讓這些農業廢料變成“豐收神器”回到農田里,這就是地膜。
我國是世界上地膜使用量最多、覆蓋面積最大的國家,每年要用掉大約145萬噸地膜,占全球總量的75%。薄薄的一層塑料膜,能夠增溫、保濕、保土、保肥、防蟲,使得作物產量增加30%以上,由此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每年高達1400億元。農用塑料地膜大多為聚乙烯烴類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不能降解,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田每年會新增20萬至30萬噸不能降解的殘留地膜,使土地板結、農作物減產,破壞農田生態環境。
“從成立這個研究院開始,我們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是如何把秸稈里面提取出來的乳酸做成聚乳酸生物塑料。”桑濤帶領團隊從秸稈制得的第二件寶貝就是聚乳酸,聚乳酸做成的生物塑料在6至9個月的時間里可以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做成地膜使用,可以解決了石化塑料地膜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秸桿變地膜,這也是世界上首創的生物質產品。
在創業的第八年,桑濤把一個曾經主要存在于學術論文中的概念,落地為實驗室、研究院、原料、產品和工廠。打造了他當初規劃的生物質材料產業鏈。
走到這里,可以回答之前的疑問。支持桑濤在無數次失敗中走下去的,是對產業前景的信心,也是不斷鉆研的科學家精神。作為長期研究植物學的學者,他早就意識到用生物質材料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重要性,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緊迫性,并且持續關注著相關領域的發展。
“我相信能做的出來。”回想十年前回國的情況,他說道,“現在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山西帶著我們研究院的年輕人做研發,大家一起看文獻,尋找思路,討論如何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沒人做過的,這對年輕的研發人員是很大的考驗,他們沒有經歷過這么多失敗。”
取經路上,一定得有師父。在山西研究院辦公室的墻上,年輕的工程師們畫上《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并在旁邊寫上項目的目標,鼓勵大家一起前進。
“你別看桑老師是重慶人,現在他最愛的就是一碗刀削面。”桑濤團隊的同事說。
目前,全世界首個生物質新材料加工廠在太原綜改區落地,將在數月內建成投產。
就像桑濤當年帶到黃土高原來的南方芒草一樣,他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扎根,長出高大的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