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麟
摘 要:近幾年中國連環畫呈現出強勢復蘇勢頭。本文梳理了中國連環畫出版發展脈絡,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連環畫出版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與歐美漫畫、日韓漫畫對比,分析了中國連環畫的藝術特點、藝術成就;根據當下情況,提出了符合連環畫特點的創新發展思路,指出中國連環畫出版發展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連環畫出版 藝術特點 創新發展 產業融合
“中國連環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之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文藝革命先驅魯迅、瞿秋白、茅盾等很早就十分重視連環畫。魯迅先生在1932年專門寫了《連環圖畫辯護》等文章,指出連環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并且已經坐在‘藝術之宮的里面了”。茅盾先生在《連環圖畫小說》一文中說,“這一種形式如果很巧妙地應用起來,一定將成為大眾文藝最有力的作品”,并且在1951年親自為新創辦的《連環畫報》題寫了刊名。
近代以來,由于市井閱讀的需要以及相關印刷技術的發展,中國連環畫在上海得以發展、成熟。20世紀20年代開始,上海連環畫出版迅速發展,并輻射到全國。近代中國連環畫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連環畫出版發展史。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連環畫出版在宣傳黨的政策、普及文化知識、提高人民大眾基本素質和文化藝術修養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推動了新中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連環畫出版進入了長時間的低谷期,中國連環畫出版人進行過各種嘗試、努力,試圖復興中國連環畫。近幾年,中國連環畫出版的發展有了新的起色,但是對于中國連環畫是否還具有重要出版價值、如何創新發展、是按照動漫的模式發展還是按照繪本的定位發展等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
一、中國連環畫出版的歷史發展
中國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佛本生故事。到了宋代,有插圖的書本大量出現,連環畫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現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明代萬歷二十年的《孔子圣跡圖》刻本,以連續白描圖畫詳細描繪了孔子的一生。明清時期,線描插圖大量涌現。
1899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國志演義〉全圖》,這是第一部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1925年到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榜》《岳傳》等連環畫圖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連環畫出版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巨大發展。毛澤東同志對連環畫做出了專門指示,隨后大眾圖畫出版社成立,1951年《連環畫報》創辦、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由此形成了中國連環畫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這期間全國出版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趙宏本等)、《窮棒子扭轉乾坤》(劉繼卣)、《西廂記》(王叔暉)、《山鄉巨變》(賀友直)、《鐵道游擊隊》(丁斌增等)、《我要讀書》(王緒陽等)等優秀連環畫作品。
1978年以后,連環畫進入又一個高峰,出版了《楓》(陳宜明等)、《人到中年》(尤勁東)、《人生》(孫為民等)等作品。據統計,1982-1983年全國共出版連環畫4500余種、15億冊以上。其中人民美術出版社組織創作出版的15集《岳飛傳》多次再版,到1984年累計印數達到400多萬套。連環畫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對祖國下一代進行德、智、美方面的教育,發揮了巨大作用。新中國連環畫創作了眾多經典的作品,也為美術界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美術人才。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于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巨大變革,而文化行業的體制、機制普遍滯后,中國連環畫出版進入低谷期。連環畫一度被許多人認為是注定會消亡的東西,許多連環畫從業者沒有了信心。
但是近些年,中國連環畫重回大眾視野。“小人書”也重新進入到青少年讀者中。這也讓我們看到,連環畫在弘揚主旋律、教育青少年、宣傳政策等方面仍然有著巨大的社會作用,優秀的連環畫仍然有著強大的活力。
二、連環畫的藝術特點和價值
從世界范圍來講,作為通俗美術讀物,美國有漫畫《蜘蛛俠》《蝙蝠俠》《米老鼠和唐老鴨》等,日本有《鐵臂阿童木》《灌籃高手》《火影忍者》等,歐洲有《丁丁歷險記》等。在中國,與他們相對應的藝術形式就是連環畫。中國連環畫作為一種通俗美術讀物蘊含著豐富的、深刻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維習慣。從連環畫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出,連環畫起源于民間的圖畫記事,到了明清也是從市井開始普及;新中國成立后,主要讀者對象也是普通百姓和青少年。
我們認為,中國連環畫、歐美漫畫、日韓漫畫處于同一個線性序列上的三個不同位置。在內容上,中國連環畫適合表現歷史、文學等嚴肅內容,日韓漫畫適合表現娛樂化的內容,歐美漫畫處于兩者的中間位置;在繪畫風格上,中國連環畫以寫實風格為主,日韓漫畫已經有符號化傾向,歐美漫畫繪畫風格處于兩者的中間位置。這種差異產生的根本原因與各個藝術形式所對應的社會、民族的特性有關。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不能說哪個更為優越,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了不同民族的特性。
中國連環畫注重思想內容的深度,繪畫藝術水準高,上圖下文,畫面節奏較慢,其蘊含著的正是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文化特點。這是與中國人重視知識積累、注重內在修養等民族特點相對應的。
中國連環畫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極為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中國連環畫以寫實風格為主,但又有變形的,如賀友直晚年的作品等;也包括傳統中國漫畫,如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等。在具體表現手法上,中國連環畫線描最受大眾喜愛,但是用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油彩、丙烯、攝影等也都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線描連環畫有《山鄉巨變》(賀友直)、《鐵道游擊隊》(丁斌增等)、《白求恩在中國》(許勇等);水墨連環畫有《秋瑾》(吳山明等)、《三岔口》(林鍇)、《白光》(賀友直)、《傷逝》(姚有信)等;工筆彩繪連環畫有《西廂記》(王叔暉)、《武松打虎》(劉繼卣)、《鬧天宮》(劉繼卣)、《桃花扇》(任率英);鋼筆連環畫有《交通站的故事》(華三川)、《青年近衛軍》(華三川)等;鉛筆素描連環畫有《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無產階級的歌》(湯小銘等);木刻連環畫有《狼牙山五壯士》(彥涵)、《土地》(邵宇)等,其中彥涵創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壯士》由周恩來轉送給美國記者后,1945年美國《生活》雜志印發了袖珍本;另外還有一些以民間工藝形式制作的連環畫作品,如剪紙連環畫等。
三、新時代中國連環畫出版現狀
新時代,中國連環畫出版工作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同志的關心,連環畫出版工作者不斷努力,打開了新的發展格局。
(一)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后對連環畫工作做出指示,強調要重視發揮連環畫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淀區民族小學看到孩子們寫的書法“精忠報國”時,與師生們分享了連環畫對自己的影響,指出:“我從小就受這四個字影響。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刺字不疼啊?媽媽說,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我記到現在。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了培育少年兒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十六字要求。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自2014年開始,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出版了“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北京小學生連環畫》三批,共計654冊。內容大致包括四大類:一是紅色經典,如《雞毛信》《小兵張嘎》《地球的紅飄帶》等;二是傳統文化,如《岳飛傳》《成語故事》《儒林外史》等;三是外國文學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悲慘世界》等;四是科學、歷史、童話、民間故事,如《馬蘭花》《黃道婆》等。這些連環畫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轉化為形象化的、學生喜歡的、易于接受的方式。
(二)新創作主題連環畫內容日益豐富,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主題類連環畫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大力推動連環畫尤其是主題連環畫的創作出版,把連環畫的導向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效結合,探索在新形勢下振興連環畫的新途徑,新創作出版了一批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題連環畫,如《最美中國人》《最美奮斗者》《人民的戰士》《長征·1936》《紅色的歷程——中國共產黨黨史系列連環畫》等。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百集軍史系列連環畫《星火燎原》,北京出版集團推出《首都道德模范》系列連環畫,新疆人民出版總社出版大型愛國主義教育連環畫《新疆歷史畫叢》(100種,多語種)、《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系列連環畫。
為弘揚主旋律,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還出版了一大批再版主題類連環畫,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百種優秀連環畫》,被中宣部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選題;出版了《春天的畫卷——紀念改革開放40年連環畫集》(3卷),并推出了以“春天的畫卷——紀念改革開放40年連環畫集”為主題的“春天的列車”文化專列;出版了藏漢文雙語版的《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優秀連環畫選輯》《長征史詩連環畫·偉大的遠征》《毛澤東畫卷》《人民就是江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連環畫集》等。
(三)連環畫作為嚴肅文藝作品的社會價值得到重新認識,在圖書市場上強勢回歸,顯示出連環畫仍有廣闊的群眾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每年出版連環畫1000余種、1.5億元碼洋左右。其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各占約35%的份額,其他10余家出版社約占30%。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還推出了一批普及版連環畫,如《中國連環畫經典故事——紅色經典》兩年銷量達到5萬套。新疆人民出版總社2012年出版的《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系列連環畫,以多語種形式在少數民族地區傳播,印數達275萬套。
近些年,出版社大力開展連環畫青少年閱讀推廣活動,策劃了一系列特色閱讀活動。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在中國童書博覽會、上海書展、南國書香節等展會上開展連環畫展銷和相關講座活動,得到廣大家長和少兒讀者的歡迎。連環畫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典連環畫故事系列》(袋裝),每年銷售上萬套。
(四)連環畫對外文化交流成績初顯
為響應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各家出版連環畫的出版社積極開展與國外出版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地球的紅飄帶》再現了長征的偉大歷程,因恢宏的繪畫風格順利輸出到韓國。“古典文學彩色連環畫系列”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版權輸出到韓國、巴西等國。
2016年以來,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參加羅馬尼亞書展、第十七屆祖國大陸書展、巴黎書展、阿布扎比國際書展等,舉辦了多場經典連環畫作品展、圖書展銷會和相關文化講座,以連環畫為媒介促進文化交流,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得到了我駐外使領館和孔子學院等文化機構的廣泛好評和普遍認可。
四、新時代中國連環畫創新發展之路
新時代,中國連環畫有了新的變化,給中國連環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發展連環畫,筆者建議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弘揚主旋律,展現時代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連環畫的發展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創作出弘揚主旋律,展現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這類作品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革命歷史題材故事,比如,近年來沈堯伊老師歷時三年創作的長征主題連環畫《長征·1936》三部曲,以及長征系列繪本《西征東歸》《落腳點》《不忘初心·紅色繪本》。《長征·1936》是長征革命史詩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的姐妹篇。二是以當代模范、楷模展現時代精神的故事,如連環畫出版社出版的《最美奮斗者》、《人民日報》刊登的《脫貧故事繪》等。
創作主題類連環畫作品,創作者要準確掌握大量的史料、現場資料,典型環境的塑造也必須符合史實、實際生活。人物造型準確,還必須通過藝術的概括和集中,創作出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藝術形象,當代模范、楷模故事要有觸動人的閃光點以及給人以持久激勵的正能量。
(二)符合連環畫的特點,創新腳本內容、繪畫表現
新中國成立后,連環畫的兩次高峰都得益于在腳本內容、繪畫表現兩方面的創新。從連環畫自身發展角度看,第二次高峰出現了許多藝術水準很高的連環畫作品,但是由于在內容以及繪畫上漸漸脫離連環畫是大眾普及類美術讀物的這個基本定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連環畫很快進入低谷。
沈堯伊先生曾說,“文學性和繪畫性的結合是中國連環畫的生命力源泉之一”,“連環畫是插上文學翅膀的藝術”。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改編腳本,對于保證連環畫較高的思想水準、藝術水準是一個有效途徑。當然這樣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降低了連環畫的原創性。賀友直先生說,中國連環畫與外國漫畫相比,最大的弱點就是缺少原創內容。也就是說中國連環畫差不多都是通過改編而來的,這樣就降低了連環畫藝術存在的獨立性,生命力就不強了。事實上,要讓一個作者既能原創好的連環畫腳本,又能繪畫得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即使是有一定成就、創作經驗豐富的連環畫畫家,也很難做到既編出好的故事,又創作出好的圖畫。從實際創作來考慮,如果讓作家專門創作連環畫腳本故事,讓畫家專心完成繪畫,這樣兼顧文學性、繪畫性,倒不失為另一個有效的創作途徑。
在繪畫方面,連環畫以連環銜接、互相啟承的畫幅作為藝術手段,其畫面的連環性是其最基本的藝術特點和創作要求。為了更好地表現情節內容畫面,連環畫的連環性還必須有節奏的變化,不同視角的變化,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呈現等。除了畫面的變化,連環畫畫面保持有一以貫之的特點,或者營造出一種氛圍,也會給讀者帶來強烈、持久的感染力。這就要求繪畫者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寫生創作的經驗。賀友直先生創作連環畫“小人物、小動物、小動作、小道具”的“四小”理論,就是為了讓作品更加貼近生活,賦予作品生動、有趣的特點,在具體繪畫風格上要符合時代特點的。至于哪些繪畫樣式既能保持較高藝術水準、展現中國風格,又能被大眾喜聞樂見,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三)讀者定位精準,尤其要重視出版青少年喜愛的連環畫
中國連環畫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老少皆宜,毛澤東同志就說過“連環畫不僅小孩看,大人也喜歡看,文盲看,有知識的人也看”。在物質生活比較匱乏的年代,連環畫以較小的物資成本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包括大人、小孩,及文盲、知識分子。如今,出版市場繁榮發展,讀者定位更為精準,而連環畫老少皆宜的特點已無法適應此時的細分市場。當前,連環畫需精準定位,以滿足讀者需求,其中尤其要重視青少年閱讀需求。
通過閱讀連環畫,以榜樣的力量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情懷。連環畫人物形象鮮活感人,主人公機智、勇敢、百折不撓、奉獻、熱愛和平……這些優秀品質也是少年兒童應該培育獲得的。連環畫故事情節生動,圖文并茂,畫面具有敘述功能,能夠激發少年兒童的閱讀樂趣。連環畫藝術水準高,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豐富,給少年兒童以美的熏陶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
當前青少年連環畫,可以嘗試圍繞一些暢銷兒童文學作品策劃選題,比如把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等改編創作成連環畫;定位為青少年讀者,還是要以彩色為主。
連環畫要獲得持續發展,需要針對各年齡段、各階層讀者的不同需求細分定位、差異化發展。這將是今后數年間連環畫應該面對并智慧解決的問題。
(四)拓寬視野,助力產業融合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連環畫的發展是由相關連環畫出版社主導的。隨著我國出版業與外國出版業、出版業與其他行業產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要振興中國連環畫必須要有廣闊的視野。
中國連環畫尤其要注意與國內外的動漫產業橫向聯系,創新性結合,觸發崛起的“引爆點”。在出版社內,我們要了解編輯、出版、發行、營銷等各部門的情況,與其他部門加強溝通、加深了解;在出版社外,要了解其他出版社、整個出版業、動漫產業的情況,了解金融業、傳媒業等與出版產業鏈相關行業的情況。我們還需要研究國外出版社、出版產業的情況,借鑒國內外動漫產業在內容創新、經營、運作上的成功經驗,突顯中國連環畫自身的長處。
筆者認為,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對于連環畫來說是可以借鑒的,以優質內容資源為基礎,通過自己運作或者引入相關行業合作方,經過多次開發,實現產業鏈延伸,如衍生品、影視、游戲、產業園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