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是一種以幾何形式呈現知識分類或者結構的教學工具,它能夠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直觀化的圖形、箭頭等,而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種有效嘗試。因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原則進行簡析,并從教學準備階段、課中教學階段和課后總結階段三個方面探索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以此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提升思維導圖的利用效率。以下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原則和策略進行探索。
一、利用思維導圖,做好前期教學準備
(一)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案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備課效率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質量,只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為了做好前期的教學準備,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教學內容,將基礎知識、教學重難點和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系通過導圖展現出來,能夠在繪制和分析導圖的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理清教學思維,在導圖的輔助下展開有理有據的數學教學。不過,部分教師在備課階段都以教學參考書和數學教材為主要依據,按照教材中的內容以及以往撰寫的方案制訂教學計劃,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也沒有明確不同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這就導致他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出現邏輯混亂、指導效果不佳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不斷優化數學教學方案,完善數學課堂的教學環節,掌握良好的教學節奏,為學生呈現條理清晰、層次遞進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大腦中構建立體化的知識結果,由此,小學數學教學就能向著規范化和條理化的方向前進。
(二)利用思維導圖展開預習指導,推動自主學習
預習是數學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教師能夠在預習階段展開有效的指導,那么學生就能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所以,為了推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開展預習指導,做好課堂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學生在簡潔的文字、形象化的圖形等元素的輔助下明確數學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使他們掌握識別思維導圖的方法和技巧,由此,學生也能掌握便捷、高效的自主學習方式[1]。
二、借助思維導圖,提升課中教學效果
(一)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概念教學,強化知識遷移
概念是數學教學中的基礎內容,不同的數學概念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如果教師能夠把握住數學概念間的關系,那么學生就能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而在現階段的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通常都會直接呈現新知,既沒有聯系舊有的數學概念,又沒有帶領學生分析和解讀數學概念間的聯系,這就導致學生在記憶和應用概念時會產生混淆,不能自如地應用概念分析數學問題,其知識遷移能力也就較弱。針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弱、數學課堂課中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明確數學概念間異同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概念間的異同關系,讓學生在分析和解釋導圖的過程中學會遷移知識的技巧和方法,同時學生也能夠在自主繪圖時加深對數學概念的印象,由此,數學概念教學的效果就會達到預期的水準。
(二)借助思維導圖講解重難點,培養邏輯思維
數學知識以抽象性為主要特征,這也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阻礙,所以教師就要尋求一種化解抽象知識的方法,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轉化。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重難點知識時都會按照固定的模式,以講解教材例題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的內涵,卻沒有將其以一種直觀化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就使數學教學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學生的邏輯思維也很難發展和提升。針對學生邏輯思維弱、無法破解數學重難點知識的問題,教師可以全面分析和解讀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以思維導圖作為展示疑難問題的載體,讓學生在數形結合的直觀教學形式的輔助下充分理解數學教學內容,而在學生繪制導圖和分析導圖的過程中,他們的邏輯思維也能逐漸增強[2]。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能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有助于完善其知識結構、擴充其知識儲備。所以,為了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數學教學全過程,讓師生在導圖的引領下改善備課、教學和學習的效果,以此建設新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鮑菲菲.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0(8):68.
[2]馬福俊.淺析學科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97):81-82.
作者簡介:王吉海(1980—),男,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