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瑜
小學數學新課標強調,通過數學學習要能使學生掌握適應未來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熟悉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復雜性也增加了學生數學課程學習難度,要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效,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與目標,必須把數學教學與生活相聯系,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問題分析
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提升數學生活化教學成效,要開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學,需要注重克服如下一些問題。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脫離現實生活
情境教學是吸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或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難以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
(二)生活化教學目標不明確
一些教師在生活化數學教學中,沒有明確的生活化教學目標,或者制訂的生活化教學目標不具體。在教學中過多注重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或是雖有生活化教學目標,但實現效果不佳。
(三)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融合不緊密
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需要教師把課程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才能提高教學成效,但許多教師不能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數學教學內容與小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融合,使生活化教學表面化、形式化。
(四)利用生活經驗替代學生數學思考
在數學學習中不少學生會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而不進行深入全面的數學思考,或者是學生只憑借生活經驗來掌握學習結果,而不對知識的學習過程進行思考,這樣的生活化教學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
(五)忽視用生活化方式進行學習評價
運用生活化方式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進行評價也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多數教師仍以“考試分數”或“學習結果”等傳統方式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使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難以發揮。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真正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真正樹立起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有了生活化教學理念做指導,才能促使教師自覺利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教學。一是真正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來開展教學的理念,積極豐富自身的生活化教學理論和實踐技能,才能為數學生活化教學奠定基礎。二是全面了解學情,自覺踐行生活化教學理念。要開展好數學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生活化經驗、學生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情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或開展生活化教學,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預習任務: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調查哪個電影院能容納一年級全體學生,該電影院能容納多少人。看電影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激發學生調查興趣,同時學生還沒有學過100以內的數,在調查中會遇到問題,這樣在教學時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可提高學習興趣,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二)加強生活化教學內容整合
要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構建和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是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加強教材內容與生活化事例的整合,才能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生活化教學內容。一是要加強教材生活化學習內容的整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非常重視教材內容的生活化設計,但這些生活化學習內容并非設置在單獨的章節中,而是融合在教材的例題、習題、插圖等內容中,需要教師進行挖掘整理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認識圖形(一)”這節課時,要讓學生說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區別,對此教師可應用生活中常見的平面物體和立體物體讓學生進行感受,就能讓學生對兩種圖形有直觀、形象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掌握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特點,便于有效理解掌握。二是要重視從生活中搜集數學教學素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與數學相聯系的現象或事物,教師要重視從生活中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化教學素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學生自覺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選擇合適的、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俗話說:“真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通常情況下,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能夠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所以創新和改進教學方式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研究工作。小學數學課堂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亦是如此,只有保障生活化教學方式的相關要素,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以及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才能有效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及價值。首先,保證生活化教學方式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適配性,即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能夠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在學習“千克與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知識點設計生活化教學過程,如開展實踐性的社會調研活動——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尋找“千克與克”相關的元素,這樣學生便能夠以親身體驗和感知的形式認識、理解、掌握“千克與克”的知識點。其次,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要與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相匹配。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以“學以致用”為重要目標,倡導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所以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需遵循教學目標,以此才能達到科學教育的要求及標準。
(四)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要提高數學生活化教學成效,需要教師不斷改進和創新數學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才能促進生活化教學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一是創設有效的生活化問題情境。情境教學是每個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情境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激趣和引導作用,需要教師重視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符合、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問題情境,才能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使生活化教學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創設超市或商場人們購物的真實情境,把本課所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人民幣知識的學習興趣。二是運用生活化方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效,需要教師重視應用生活化方式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可采用動手實踐操作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讓學生使用“小木棒”進行分捆操作,就容易理解抽象的算理,使學生對退位計算有深刻認識,并能提高計算解題能力。
(五)構建生活化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對激勵學生數學學習動力和促進教師教學反思等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數學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對提升數學教學成效的促進作用。一是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要體現生活化。要有效地體現生活化的評價內容,需要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又要重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情感、興趣、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例如,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回答問題正確、解決數學問題有創新辦法與觀點、學習態度端正、精力集中等方面的表現都要注重進行激勵表揚性的評價,以更好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二是運用生活化方式進行評價。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評價方式主要以數學考試、檢測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或學習結果,這樣不利于發揮評價的作用。因此要改進評價方式,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表現的評價,把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除了考試、檢測評價外,還應采用作品評價、實踐活動評價、觀察評價、解決問題創新能力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能較好地體現生活化評價特點,有利于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六)安排生活化數學課后作業
數學作業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作業練習能夠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要體現生活化教學特點,需要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時充分考慮與生活內容的融合。一是安排生活化的作業。可根據教材課后練習題為學生安排生活化的作業題目,或是將教材題目重新設計,加入生活化的內容,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作業練習興趣。還可以安排一些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類的作業。例如,學習了“認識鐘表”后,可讓學生與家長動手剪紙做一個鐘表圖形,然后讓學生親自操作鐘表指針的轉動來認識鐘表,在學習了“位置”后,讓學生在課后到社區感受家、學校等具體方位,并讓學生談辨別方位的體會等,都能較好地體現生活化的內容。二是安排分層化的作業。由于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興趣等方面存在差異性,為了提升全班所有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應安排分層化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生活化作業,讓學生根據能力和興趣選擇作業,就能夠促進所有學生對數學作業的練習興趣,從而有效達到作業練習目的。
總之,開展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既是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又是提升數學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應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機制和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來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實現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目的。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18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