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騰宇
摘 要:新高考理念是教師設計與實施地理教學的指揮棒,因而教師紛紛立足新高考理念去審視、評價與完善地理教學。教師不僅要以新高考理念為指導思想去發現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還要立足新高考理念科學地解決地理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努力提升地理教學的生活性、拓展性、創新性以及實效性,并以此作為解決地理教學問題的應對策略,打造科學育人環境。
關鍵詞:新高考;地理教學;問題;應對策略;高中生
新高考理念的提出,極大地強化了教師的責任觀、質量意識以及效益訴求,因而廣大教師紛紛立足新高考理念積極踐行新課程改革,力求借助高質量的地理教學環境科學優化高中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以及素質發展。為此,教師應深度考量新高考對地理教學提出的要求,立足實際問題,以新高考理念為指導思想探尋科學高效的應對策略,提升地理教學的設計性、策略性與品質性。
一、新高考對地理教學提出的要求
第一,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學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認知興趣與探究意識,以此激發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引導高中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交流中成為認知的主人[1]。因此,新高考要求教師實施趣味教學,借助趣味元素將高中生吸引到地理課堂趣味探究中。
第二,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學注重培養高中生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習慣,幫助高中生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習慣,推動高中生真正成為地理課堂上的行為主體[2]。因此,教師要在地理課堂上積極培養高中生的主體能力與認知習慣,切實促進高中生主體能力、認知習慣、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學注重培養高中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流動機,推動高中生在積極參與、友好合作、親密交流中互助成長,借助集體智慧以及合作快樂推動高中生的主體發展[3]。因此,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組織高中生合作探究與集體討論,引導高中生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中快樂交流、全面發展。
二、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
教師應立足新高考理念,科學審視地理教學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深度總結出問題產生的直接根源,全面掌握地理教學的開展情況。
(一)地理教學的生活性嚴重不足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在知識探究與能力訓練過程中仍舊存在明顯的說教痕跡,課堂交流主要存在理論推演中,沒有將地理知識引入現實生活進行實踐驗證。因此,高中生在接觸到高考試題中的生活化問題時,難以立足生活素材提煉其中隱含的地理知識,無法實現學以致用,高中生仍舊處于紙上談兵階段。由此可見,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嚴重不足,主體實踐活動明顯滯后。
(二)地理教學的拓展性嚴重不足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對于地理知識的科學拓展不足,教學活動主要局限于照本宣科,限制了高中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拓展意識,不利于高中生思維素養以及創新精神的科學培養。教師是高中生學習知識的領路人,因而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循規蹈矩難以給予高中生良好的思維啟迪,高中生在面對能力考核時也難以啟動求異思維、拓展意識以及創新精神。
(三)地理教學的創新性嚴重不足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的創新精神不夠突出,既沒有為高中生提供科學先進、直觀高效的電化教學設備,又沒有創造開放自由、快樂合作的主體認知環境,導致地理教學過程沉悶落后、枯燥低效。可見,地理教學并沒有給予高中生充足的感官刺激與情緒感染,難以煥發出強大的主觀能動性與生命發展潛能,因而高中生難以進入大腦亢奮、情緒激動以及心理愉悅的良好認知狀態。
(四)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嚴重不足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既沒有充分利用科學先進的教學設備,又沒有營造開放自由的愉悅氛圍,更沒有激發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因而高中生的認知活力與生命律動都難以進入高位運行。由此可見,教師創設的地理教學缺乏足夠的人性化、趣味化、先進化以及主體化,缺乏對高中生認知興趣與探究動機的有效激發,從而表現出教學實效性下降,教學質量難以令人滿意。
三、新高考下應對地理教學問題的策略
教師不僅要立足新高考全面歸納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還要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為科學解決地理教學問題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4]。
(一)提升地理教學的生活性
教師應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學的生活性,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借助生活實踐為高中生提供“二次探究機會”,以此實現高中生的深度學習。因此,在生活情境中“學以致用”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切實加強高中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度、探究廣度以及拓展寬度,提升認知質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現實生活,讓高中生觀察地面上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轉變為水蒸氣,并與其他水蒸氣匯聚成為云,云在上升過程中受溫度下降的影響,而凝結成小雨滴,又落到植物、土地以及山體之上,滋潤萬物。這樣,高中生就能夠立足生活情境想象現實版的“水循環”,并感知到“水循環”中水的液態、氣態、固態等變化,因而在腦海中構建出豐富多彩的“水循環動態變化圖”,實現合理想象與高效學習。
(二)提升地理教學的拓展性
教師應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學的拓展性,不僅實現地理知識由理論層面向實踐層面的有效拓展,還實現地理知識的跨區域性拓展,以此提升高中生的認知效果。因此,教師應以教學智慧點撥高中生的拓展思維,引導高中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速積累,實現高中生主體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高中生利用物理知識探究“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中隱含的秘密。為了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的變化過程。高中生能夠親眼看到太陽光中的熱量使某個區域內的空氣受熱偏多,而使該區域內的空氣發生體積膨脹、密度變小,隨即上升,致使該區域內的空氣壓強變小,進而導致其他地區的空氣向該區域流動,形成風。因此,教師的形象展示能夠幫助高中生進行簡易認知與拓展探究,利用物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幫助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識。
(三)提升地理教學的創新性
教師應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學的創新性與先進性,尤其是要采用電化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展示地理知識,降低地理知識的理解難度,有效提升高中生認知的趣味性、形象性與簡易性,助力高中生高效學習知識。因此,教師要提升地理教學的創新性,為高中生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持,實現高效認知。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的教學中,我國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中運輸、水路運輸等運輸方式,豐富多彩的運輸方式自然與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高中生展示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交通運輸方式,幫助高中生立足具體環境科學認識該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方式。這樣,高中生就會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獲得直觀、具體、真實的環境信息與感官刺激,自然能夠更好地理解該地區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理由。
(四)提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應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不僅要為高中生提供趣味誘因,還要為高中生提供科技化教學設備,更要推動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借助集體智慧實現高中生的高效學習。因此,教師要貫徹執行生本理念與人文思想,努力開發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助力地理教學的提質增效。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高中生認識到農業生產不會憑空存在,而要受周圍的土壤條件與消費需求影響。如城市周圍的土地必然會傾向于“菜籃子工程”,以發揮臨近城市、便于運輸、快速送達的地理優勢,而且城市人的果蔬消費偏好將會直接決定“菜籃子工程”的具體種植內容以及農業生產的具體活動方向。因此,高中生立足農業生產與大眾生活之間的關系科學考量“農業的區位選擇”,有助于培養思維能力、剖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判斷能力等,提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新高考理念是教師籌備地理教學、規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與活動標準,是教師進行地理教學的指路明燈。因此,教師應立足新高考理念,深度考量地理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并通過提升地理教學的生活性、拓展性、創新性以及實效性而付諸實施,努力推動地理教學提質增效、策略拓展、科學創新,助力高中生快樂認知、友好合作、大膽探究、親密交流以及互助成長。
參考文獻:
[1]田英.基于新高考地理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方式的探究[J].學周刊,2021(22):57-58.
[2]陽炳軍.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進策略[J].教育界,2021(4):41-42.
[3]關春永.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0):31-32.
[4]武文.論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教學改革[J].新一代(理論版),2021(2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