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喬玉
近年來,家長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越來越重視,英語學習更是從幼兒園的娃娃就開始抓起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以至于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非常低。于是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要求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半p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展開聽、說、讀、寫等多元化的語言學習活動,從而在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的同時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一、游戲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課堂上的游戲活動有寓教于樂的性質特點,它能將語言學習的情境性與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有效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加強語言的學習構建與運用練習,進而在增強學生學習情感體驗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他們就會構建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進而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半p減”政策中也提出教師要注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注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結合語言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力。
教師可以設計并組織學生展開詞匯游戲活動。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詞匯學習重在理解、積累與運用,然而學生日常生活中沒有詞匯運用的環境,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詞匯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加強認讀與運用練習。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魔術盒子”的詞匯游戲,具體流程是準備一個裝有英語詞匯卡片的盒子,引導學生盲摸盒子中的英語詞匯卡片,然后認讀卡片上的英語詞匯。如果學生沒有準確認讀出卡片上的英語詞匯,那么就要接受小小的懲罰。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英語詞匯蹲蹲蹲”的游戲活動,這類游戲活動經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有部分學生可能觀看過類似的游戲。即教師結合單元中的詞匯,引導學生分別代表其中的一個詞匯,假設學生拿的英語詞匯是“thin”,那么他就要一邊讀“thin 蹲,thin 蹲,thin 蹲完 tall(單元內的任意詞匯)蹲”一邊蹲。且為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運用課件音頻呈現節奏感強的音樂旋律,引導學生結合音樂旋律一邊朗讀一邊做出下蹲的動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詞匯拍手歌的游戲,引導學生加強詞匯朗讀練習。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說你畫”的游戲活動。即教師運用英語發出指令,然后學生畫出指令中的要求。如“How tall are you”,這節課中有“big,tall,strong,short,small,fat,thin”等英語詞匯及其相關的語句。教師可以運用上述詞匯描述動物或者人物外形,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相應的圖形。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This is a animal,緊接著,教師要描述動物的外形特點,It has long ears...,然后學生作畫。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情境表演”的游戲活動。即學生可以將他們閱讀過的有趣的故事,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方式表演出來。如英語教材中的故事,學生就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準備好相應的道具,然后運用英語將其表演出來。如學生在課外閱讀了優秀的繪本故事,那么也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將繪本故事呈現出來。
二、教育信息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育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落實“雙減”政策“減負增效”理念的重要工具。英語學習需要學生進行科學化的聽、說、讀、寫練習,課件圖片、視頻以及網絡平臺和App等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學習平臺,能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因此,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多元化的課件內容,并將其科學有效地運用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從而在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借助音頻,引導學生加強聽力練習。聽力是語言輸入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聽力能力,才能傾聽到更多的語言知識點,才能構建系統的語言知識體系。課件音頻能反復播放多遍聽力內容,能有力地支撐學生的聽力練習。例如,“Last weekend”,教師可以運用課件音頻播放教材中的聽力信息,引導學生盡量聽清楚每一個英語詞匯,準確獲取相關的信息。如果學生的英語興趣濃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件音頻進行跟讀練習,引導學生學習準確的英語語音以及重讀、連讀等英語語言習慣。
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圖片,引導學生加強詞匯的理解記憶。圖文并茂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在課件圖片中呈現英語詞匯及其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記住相應的詞匯。例如,關于動物方面的英語詞匯,教師可以一邊呈現動物圖片一邊呈現英語詞匯。還有描述外形特征的“tall,short,fat,thin”等詞匯,教師也可以呈現對比性的圖片內容,引導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
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呈現豐富的學習資源?;ヂ摼W像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能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而且互聯網還能呈現趣味化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如聽力練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呈現英語動畫影視片段,引導學生一邊觀看影視片段,一邊傾聽語音表達的內容。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詞匯記憶方法的英語微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看學習等。
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圖片,引導學生加強口語交流練習。語言是日常生活的工具,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來創設口語交流情境,引導學生加強口語表達練習。如“Then and now”,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呈現以前和現在的對比性內容,引導學生圍繞圖片內容進行表達交流。課件圖片會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
三、組織合作交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是英語課堂上的常見教學方式,其能引導學生圍繞英語學習內容、英語學習方法以及英語學習感受等展開互動交流,能引導學生在分享交流中以多元化的思維學習英語知識。而且當前是合作共贏的時代,所以每一個學生都要具備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因此,教師要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鼓勵學生與小伙伴圍繞學習活動暢所欲言,從而在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生交流英語詞匯的學習方法。詞匯的理解與記憶有多種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相應的方法,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由于學生個體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不一樣,所以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分享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多種不同的理解記憶方法。如有的學生運用的是歸類記憶法,是將某一主題的英語詞匯集中到一起進行記憶;有的學生是結合英語詞匯的音標進行拼讀記憶;有的學生是運用聯想記憶法,結合英語詞匯的音標聯想與其含義相關的內容等。當學生在分享交流中學習到多樣化的英語詞匯記憶方法后,他們就能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詞匯記憶方法。
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生交流英語課外讀物。課外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且學生在課外有可能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內容,有的是圖文并茂的英語繪本,有的是英語小故事。學生可以嘗試運用英語向小伙伴推薦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并嘗試運用英語介紹書籍中的內容,從而在班級范圍內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生加強語言交流練習。英語是生活中交流的工具,且語言交流的主體是多方面的,小組分享交流的方式能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小組學生圍繞單元主題展開口語交流。如“Last weekend”,這一單元的主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小組學生完全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口語表達交流,具體是交流上周的日?;顒?,包括娛樂活動、家務活動等。
四、組織比賽活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比賽活動能營造緊張激烈的學習氛圍,且學生會在準備比賽以及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加強語言的積累與學習,會在比賽活動中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雙減”政策理念下,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賽活動既能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又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培養學生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質,因而比賽活動同樣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多樣化的比賽活動,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比賽。朗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聲情并茂的朗讀活動能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的語言知識的同時復習已經學習過的語言知識,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和語感。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在比賽之前加強朗讀練習,并注意發音標準,語調、停頓以及英語習慣的重讀和連讀等。比賽活動中,每個學生有兩分鐘的朗讀時間,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朗讀表現給出相應的分數,得分較高的學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口語交流比賽。即教師提出一個主題,學生圍繞主題編輯對話內容,然后將其表達出來。教師則結合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以及語氣和神態等,評選出語言交流優秀的學生,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詞匯或者語句的書寫比賽。英語書寫對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才能寫出工整、干凈且極具美感的英語詞匯。然而如果小學生的書寫存在問題,那么他們后續的書寫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要通過比賽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加強書寫練習,并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指定的語句內容,然后將優秀的作品公開呈現出來,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
五、加強正面激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英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且語言學習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諸如學習態度、學習毅力、學習方法等的關系比較大,英語學習當然也不例外。“雙減”政策理念下,課堂內每一分每一秒的價值都要做到最大化,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重要。而正面激勵的方式能喚醒、鼓舞學生,能引導學生持續不斷地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且大多數小學生也需要教師的正面引導、督促和鼓勵,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其進行正面激勵,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可以運用目標激勵。即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并引導學生在制定目標以及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逐步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如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將英語目標制訂為每天至少將教材內的課文內容朗讀一遍。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將英語目標制訂為每天至少朗讀教材內的課文內容一遍,朗讀教材內的英語詞匯一遍等。只要學生堅定不移地執行了學習目標,那么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
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的作用。榜樣的影響力非常大,尤其是與學生朝夕相處的小伙伴,受到了教師的持續性表揚,或者是獲得了學校、學區甚至是更大級別比賽中的獎勵,那么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當然名人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名人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行為等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因此,教師要公開呈現優秀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以及名人的學習經歷,如俞敏洪的學習經歷、班級中優秀生的努力學習行為等,然后號召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優化作業設計,幫助學生加強鞏固練習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是學生構建系統語言知識體系的重要方式?!半p減”政策中,對學生的課外作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英語學習也重在積累與運用練習,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優化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充分發揮作業練習的重要價值。
教師的作業內容要體現出聽、說、讀、寫等多種語言學習方式。傳統的作業練習,以詞匯書寫以及習題練習為主,很少有聽說練習以及朗讀練習?!半p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可以適時增加朗讀類作業,增加語言表達交流類的作業,減少書寫作業,從而讓作業內容更加多元化。
教師的作業內容要體現出層次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作業內容當然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關注學生的作業體驗和作業時長。因此,教師要設計層次性的作業內容,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層次性的評改。如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內容的聽力素材,要求所有學生傾聽內容簡單的聽力素材,選擇性地傾聽段落類的、難度較大的聽力素材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業內容要體現出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創編英語情境劇,引導學生加強英語文本內容的朗讀練習和復述練習,并表達符合英語文本內容情感主旨的語氣。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兒歌,引導學生在傾聽英語兒歌以及演唱英語兒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理念下,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教學方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愉悅的學習情感體驗,從而創建以生為本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