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熱點
始終在線的電子媒體、全民共享的讀屏習慣、無紙化與數據化趨勢、層出不窮的新型表達……近些年,從全民聚焦高考作文到《中國詩詞大會》等語言類電視節目的熱播可以看出,社會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斷攀升。在樹立核心價值、傳承中華文明中,我們發揮語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強了中華語言文化建設與傳播;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我們增強了語言文字服務能力,使語言文字工作更加適應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需求……當今時代,語言在增加了包容性的同時,也給我們每一個個體融入社會進步提供了最重要的工具。更好地使用語言,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我們才能與歷史和時代更好地相遇。
多維解讀
1.社會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語言。商販用語言叫賣商品,教師用語言教授知識,醫生用語言探查病情。俗語“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勝過百萬兵”,就是形容語言發揮出極致的交際作用。當然,中國文化更重謹言慎行,言行合一。“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光說不練假把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論語》中有“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就是提醒人們在生活交際中要了解對方。中國人素來注重說話的場合和彼此的關系,以界定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
2.精神生活中人們思考推理、認知外界需要語言。“話不說不明,燈不挑不亮”,沒有語言,概念沒有依托,推理很難進行。語言是認知成果的儲存載體,思維的成果也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精神生活中,人們進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語言。《荀子》云:“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良言價值無可比擬,千百年來,語言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使人們的精神得到慰藉。
3.文化生活中人類創造、記載、傳播文明需要語言。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語言都蘊含著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態,人們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的同時,也就是在習得這一民族的文化,今天,保護瀕危語言和方言、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已經成為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語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紐帶,是使民族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時評選粹
“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
陸儉明
人們常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是記錄和傳承人類文化的主要載體。”然而在當今社會,語言還成為社會的重要資源,更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言的重要性,從個人層面來說,已成為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個人的重要性,三位名人說得很明白——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數學家蘇步青先生說:“如果說數學是學習自然科學的基礎,那么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說:“21世紀的年輕人起碼要掌握三種語言,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從國家層面來說,語言越來越重要。如今,處于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萬物互聯的信息時代,國家語言能力跟國防、經濟、科技等各方面信息獲取的能力,跟信息資源的儲備、利用、保護的能力,跟國際競爭能力都成正比;國際交往、談判以及國際利益的爭取與維護,都需要有很強的語言能力支撐。而語言跟經濟的關系更是越來越密切,語言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
從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來說,語言也起著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語言鋪路搭橋,語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礎。語言和語言教學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橋梁作用、溝通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需要語言鋪路搭橋。
語言文字對個人、對國家、對世界如此之重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敬重祖國的語言文字,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的健康發展,都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這是構建國家語言能力的基礎。
語文素養和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學理論所能達到的,更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勤于寫作,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適度背誦,這是古人留給我們培養語文素養和能力的有益經驗。閱讀對于不斷提高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傳承中華文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也可以讓人們從傳統文化、外國文化中獲取智慧,打開豐富多彩世界的大門。所以我們的先輩和前輩一直以來都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宋代歐陽修告誡我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蘇東坡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著名國畫家李苦禪也告訴我們:“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讀書關乎個人的精神氣質,全民的語文素養更關乎民族、國家的精神風貌。每個人都要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2年1月23日)
來論摘錄
“激活思維”需要從語文能力培養入手
狄銘
語文能力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交流能力,我們的思想需要表達出來才能被他人了解。這里的“表達”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我”要“說”清楚,二是對方要“聽”清楚。一個表達只有在被對方聽清楚的情況下,才能稱之為表達阿。而語文的目的就是完成表達,并讓對方清楚你表達了什么。
語文能力是每一個人必須具有的能力,并且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當我們書寫一段文字時,不光是自己清楚就夠了,還需要讓他人清楚。當對方說“你寫得太高深了,我沒有理解”時,一般來說,是你的語文能力出了問題。如果你反復修改你的文字還不能讓對方理解,那就表明你的思維可能出了問題。分析哲學的開創者維特根斯坦認為,一個清晰的思維一定可以被清晰地表達出來。反之,只能說明你的思維是混亂的,甚至你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而要“激活思維”,就要從培養語文能力入手,從清晰地表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