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各種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產品外觀等,都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知識產權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在我們身邊知識產權無處不在:5G通信技術有專利、新上映的電影有版權、食品服裝有商標、我們自己創作的作品有著作權……這些,都是知識產權的體現。
2021年9月22日,《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發布,指出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為提升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復興中學計劃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主題活動,請你以學生代表的身份準備一份在活動上的演講稿。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莫束知識產權于高閣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莫束知識產權于高閣”。
近期,“知網”又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熱火朝天的討論,這一次“知網”陷入了侵權風波。趙德馨教授為自己被“知網”運營方擅自收錄的100多篇文章打起了維權官司,七十多場官司皆以勝訴告終,“知網”侵權之事告一段落。然而,事件的背后,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趙教授”在面對侵權時苦苦掙扎,又有多少原創者在面對自己的作品被剽竊時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那么,何以保護原創者權利?唯有保護知識產權,將知識產權保護落到實處,而不是束之于高閣。
許多同學要問,什么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這是一個看起來深奧的概念,但其實知識產權無處不在,商標、品牌、版權等都是知識產權,皆受保護,創作者對自己勞動成果享有依法保護的權利,“是人類對發明創造從自發到自覺的認識升華”。
正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所言:“沒有專利局的國家就像是一只螃蟹,這只螃蟹不能前進,只能橫行和倒退?!币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動力就是創新,而知識產權則是創新強有力的保障。而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等于零,失去創新的國家只能如一只橫行和倒退的“螃蟹”,被時代所淘汰。而保護知識產權,如江河之浩蕩,如山海之磅礴,如磐石之堅毅,給予原創者以前行的力量,給予國家、民族以奮進的底氣。因此,莫束知識產權于高閣,讓知識產權意識走進每個人的心里,提升保護知識產權意識,勢在必行。
相信不少同學認為知識產權離我們很遠,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情。試問,當誹謗叢生、謠諑紛起,你還會覺得知識產權離你遠嗎?當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你還會覺得知識產權不重要嗎?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切不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持漠視態度,放任侵權的野草肆意叢生,而要提升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為原創者保護正當權利助力!
同學們,涓涓細流能匯成汪洋大海,點點星光能照亮四方寰宇,提升保護知識產權意識吧!讓知識產權意識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還創作者一片沒有剽竊侵權的天地,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透過現象追問本質,思考較深入,但這里應明確“事件”,聚焦問題,觀點態度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
運用設問的形式提出論點,語言簡潔,但表述不夠完整。
段首缺少過渡語,略顯生硬;對“知識產權”概念進行界定,其后的例證不具體,“商標”“品牌”概念有交叉,所下定義有語病。
段首引用恰當,有助于增加議論深度,但這里直接引用非常突兀,與上文不銜接,缺少自然的過渡。段尾的總結強調了論點,但位置不太合適,最好放在現實問題之后。
段首直接指出不少同學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現狀,緊扣寫作任務“提升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展開議論,但演講稿缺乏互動性,缺少親和力;“試問”這部分是寫作的一大亮點,但“誹謗”“謠諑”與侵權問題的語境不相合,用詞欠妥。
結尾發出號召,深化主旨,但“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有刻意拔高主旨之嫌,應結合文題材料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