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作為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既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又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文章簡要闡述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學中的價值、課堂提問應該遵循的三個原則以及提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實踐路徑三部分
內(nèi)容。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提問;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18-0038-02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以上目標的有效途徑。提問作為最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之一,通過提問,一方面,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當下的知識儲備量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與教師深入交流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由此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打造高質(zhì)量英語課堂的重要途徑。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應用價值
課堂提問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質(zhì)量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一)有效提問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問題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如在教學“Olympic Winner”一課時,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各類體育明星的照片,并緊緊抓住學生喜歡體育明星這一心理特點設計如下問題:①Who is you fan?②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she win a gold medal?由此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踴躍發(fā)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有效提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有效提問既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問題是學生思維訓練的發(fā)端,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師生一問一答的模式下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口語能力的提升可以反作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整堂聽,只重視讀寫,不重視聽說的教學局面。
(三)有效提問能夠幫助教師導入新課
課堂提問是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提問可以快速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儲備量,可以根據(jù)掌握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流程。除此之外,有效提問是幫助學生復習已有知識、幫助教師快速導入新課的有效方法[1]。
二、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一)啟發(fā)性原則
要想通過課堂提問有效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遵循啟發(fā)性原則。首先,在問題設計上要有層次性。問題設計應該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逐步拓展思維。如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記憶性問題;針對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綜合性問題;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其次,教師的反饋應具有多樣性。教師的反饋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應給予多樣化的反饋。如對學生的肯定和贊揚,除了“Yes”“Good”,教師還應該運用“Excellent”“I am proud of you”等鼓勵性語言。再次,問題要意味深長,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好能有一個開放性的結尾,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教師要善于提問。即教師要掌握提問的時機,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問早了,學生還沒有考慮好;問遲了,學生已失去興趣。
(二)難度適中原則
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是評價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問題過于淺顯,則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問題過于深奧,學生又不知如何作答。因此,教師能否準確把握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成為了影響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要對學生的回答有一個預設。其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水平,問題的設計應難易結合,應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有客觀性問題,也要有主觀性問題。最后,提問要具備針對性和多樣性,如針對詞匯和語法知識,教師應該采用個別提問的方式,對于與閱讀理解和作文相關的問題,應該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
(三)目的性原則
課堂提問是教學輔助手段之一,教師不應該為了提問而提問,應該在設計問題時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學科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滲透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化詞匯提出特定的問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剛開始學生雖然只能用簡單的詞匯進行嘗試性回答,但經(jīng)過長期訓練后,學生就可以熟練掌握詞匯并結合語法知識流暢地表達,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思維素養(yǎng)將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設計的問題貼近生活,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當中。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育目標除了傳遞必要的客觀性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3]。而達到該目標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師將生活化問題引入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如在教學“Travelling Abroad”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you travel abroad before?How does it feel?引導學生在用英語講述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理論性知識和技能性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二)設計的問題聚焦主題,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聚焦主題語境可以有效解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碎片化和平面化的問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首先,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主題情境,讓學生將情境遷移至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如在教學“School Life”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校園生活。其次,教師應依托教材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在語境中設計問題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最后,推動主題的進一步升華。一個英語主題涵蓋諸多內(nèi)容,教師應在學生分享閱讀感悟和體驗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設計的問題具有思考性,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課堂提問既要引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思考,也要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答案的思考。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忠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教師要善于運用特殊疑問句,用問題推進課程教學,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其次,教師的提問要具有連續(xù)性,每一次的追問都要促進學生對已有答案進行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千變?nèi)f化,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課堂反饋的實際狀況開展追問,力求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以此開啟學生的思維訓練。
綜上所述,提問是教師和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推動學生成長成才。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措并舉,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課堂提問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羚.國內(nèi)外有關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06(9).
[2]胡定榮.課堂反饋的學習理論視角與綜合分類[J].上海教育科研,2013(3).
[3]彭豪祥.有效教學反饋的主要特征[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
【作者簡介】
劉天迎(1984~),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