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晏中
技法點撥
“符合文體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試題規定文體的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具體到每一年的試題,或是指定寫某種文體,如要求寫演講稿、辯論詞、書信、觀后感、主持詞等;或是排除寫某種文體,如“除詩歌外”,考生在作文審題時就要明確試題對于文體方面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所選定文體的要求。考生選定了寫記敘文,就要以寫人敘事為主;選定了寫議論文,就要注重發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議論,注重說理。總之,在具體的寫作中,要適當強化“文體感”,不要不倫不類,寫成“四不像”。
文無定法,但對于高考作文而言,不同的文體是可以通過一定規范性的操作來突出其文體特點,進而做到“符合文體要求”的。如記敘文,寫作的原則可以概括為“用事實說話,用細節表現,用情感貫串”;以寫人為主的,應有明確的中心,要緊緊圍繞中心來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安排好順序,調整好詳略;以敘事為主的,應選擇典型的、有現實意義的事件,以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為貫串全文的要素,巧妙設計線索,合理安排結構。再如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寫作時要有明確的中心論點,要根據中心論點的需要,辯證地確立分論點;寫作的重點在“議”,要“議”得實在、合理、辯證,能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1:2021年2月25日,張桂梅當選全國脫貧攻堅楷模。12年來,她含辛茹苦、積極籌建免收費用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她堅守在大山深處,拖著病軀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換來1000多名女孩的求學坦途,換來1000多個家庭命運的改變。
材料2:張桂梅給她的畢業學生們定了個不成文的規矩:畢業以后不準回來。她說一走不回頭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離開大山的孩子們,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這在育才中學引發熱議。學校擬舉辦一次辯論賽,正方觀點是“堅守比離開更重要”,反方觀點是“離開比堅守更重要”。請你選擇其中一方寫一篇辯論稿,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對對方的觀點進行駁斥。
要求:選準角度,自選立場,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設置的情境是“學校擬舉辦一次辯論賽”“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對對方的觀點進行駁斥”。近年來,高中語文學習日益重視學生寫作的思辨性,而辯論文正是能夠體現這一重點知識的重要文體之一。
辯論賽是圍繞辯論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相關知識的競賽,體現知識儲備、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辯論賽有五個階段:陳詞、盤問、盤問總結、自由辯論、總結等,而本題考查的是陳詞階段或總結階段的正方、反方陳詞。
辯論稿的文體有以下三大特點:
1.開宗明義,表明立場
辯論方的立場必明確而清晰。正文第一段在結合材料論述后,須開門見山地表達己方的觀點,有明顯的對峙與競爭態度,如:“因此,我方觀點是……”“對于對方辯友的……觀點,我方并不認同,理由如下……”等。
2.鍥而不舍,強化己方立場
辯論議題兩方都是有辯論價值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己見,自圓其說。可以運用排比,讓聽眾感受到己方觀點的正確性;可以運用豐富例證,讓聽眾感同身受。
3.夸大錯誤,瓦解對方
辯論文和其他文體最大的區別是要放大對方的漏洞,批駁其謬誤之處,而考生往往不了解這一特點,要么就是平常寫作的三段式,一味強調己方觀點,沒有辯駁的文段,這樣的辯論文是沒有張力的,不能讓聽眾或讀者信服;要么把雙方都寫到了,但沒有爭論性,把對方觀點和己方觀點做了融合與妥協,讓彼此的觀點立場沒有差別,這實際上已經讓辯論失去了意義。辯論文應該連珠炮似的,不斷發問、反問、質疑、詰責,強化、區別雙方的觀點,并在駁倒對方的過程中,強調己方觀點的正確。
明確了文體特點,辯論文的寫作才能做到觀點鮮明、有的放矢、反擊有力、一氣呵成。
這道文題中的顯性任務是“選擇其中一方寫一篇辯論稿,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對對方的觀點進行駁斥”,對此我們需要先立論,再駁論。文題材料1中,“12年來,她堅守在大山深處,拖著病軀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換來1000多名女孩的求學坦途,換來1000多個家庭命運的改變”,我們從中看到了張桂梅堅守的意義;材料2中,“離開大山的孩子們,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孩子們離開大山也有其意義。所以,堅守與離開都各有意義,無論選擇哪一個都可以。我們在寫作中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1.正文開頭:引入話題需要緊緊圍繞材料中的張桂梅的堅守和大山學生的離開。
2.思辨分析:正方觀點是“堅守比離開更重要”,反方觀點是“離開比堅守更重要”,這個“更”字要求辯論要體現鑒別與取舍。
3.論題指向:要談離開或堅守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談原因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