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觀題問題與方法解析
一、存在的問題
1.讀題能力不強,審題不細不準。最揪心的是對題目設問的角度模棱兩可,因而作答似是而非或者答非所問。
2.必備知識匱乏,知識材料配對能力差。高一不分科不重視知識積累,高二文理分科才開始積累,只見大樹不識枝葉,材料知識不匹配。
3.材料和選項兩張皮,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想答題。部分學生沒有依據教材,憑認知答題,就事論事。部分學生是羅列知識點。
二、答題的三大基本要素
1.審清客觀題的設問,明確試題設問的范圍指向,確定答題范圍。
2.認真析理材料,按材覓知,找到材料和知識的邏輯關系。
3.夯實基礎是關鍵。復習課本知識點,閱讀、記憶、理解知識是路徑。
三、選擇題解題及列舉
(一)“三審”
選擇題由兩部分構成:題干和題肢。基本要求是題干和題肢要邏輯一致,解題思路分為三步,即“三審”。
1.審題干──理解題意
題干限定性,包括題干所規定的選擇方向、范圍和程度等。一要理解題干信息;二要弄清題干主旨。
例題1:各式各樣的美食的確可以滿足人們的味覺,但手里沒“銅板”就只有瞧瞧的份兒。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①貨幣決定著人們生活花樣
②產品的有用性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③貨幣的本質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④貨幣是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重要媒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題目問的主旨是“沒有銅板”,是收入的問題,而不是貨幣本質問題。正確答案是D。
2.審題肢──細化優化范圍
把題肢弄懂弄透,搞清題肢的確切含義,研磨題肢之間的細微差別。
例題2:居民夏雷與作為縣長的近鄰李琦發生過3次磕絆,夏雷看不慣李琦,在網上發微博舉報李琦貪污,經查純屬造謠。公民在行使監督權時:
①要善于尋覓縣長“小鞋” ②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③要遵循法律、規則和程序 ④要不聞不問和諧相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A、B答案本身就是錯誤選項,選錯原因就是沒有細審題肢。正確答案是C。
3.審題干與題肢的本質聯系──確定答案
打開腦洞搜知識,將題干與題肢逐一比對,仔細分析,深入研磨題肢與題干間的內在聯系,看題肢與題干是否無縫吻合。
例題3:“十四五”規劃文件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產業規劃,并打造新基建產業創新品牌,重視新基建是基于
A.它時代之新,成長最快? ? ? ?B.它是各產業的根基
C.它決定著人們衣食住行 D.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解:A、B選項與題目有錯漸遠,C選項與題意有關但說法不準確,故選D。
(二)排除法
1.排誤法:即排除內容本身全部錯誤或部分錯誤的題肢
例題4: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是
A.特點鮮明、歷史悠久 B.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C.風格絢麗、源遠流長 D.深遠持久、底蘊深厚
解:A、C、D選項說法錯誤或者不確切,只有選B。
2.排異法:即排除內容本身雖然正確,但與題干規定性不相吻合的題肢
例題5:銅川市截至1月6日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314.96萬元,同時還積極發放救濟券,保就業保民生。說明財政:
A.經濟平穩運行
B.具有強制性的特征
C.促公平保生活的物質保障
D.宏觀調控的唯一法寶
解:A、D選項是錯誤的,B是稅收特征但根據材料與題意有關的只有C。
3.排重法:即排除與題干與變相重復的題肢
例題6:“兩會”隆重召開,新疆、西藏代表團內外交流互動,并接受中外媒體記者集體采訪。人大會議對外開放的是:
①人大對人民負責 ②人大全面公開透明
③國家自信和民主政治發展 ④公民直接參與公共決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②與題干變相重復,是題目的原版闡述,④是錯誤選項,故選B。
4.排倒法:即排除與題干因果關系顛倒的題肢
例題7:在國家高壓反腐的態勢下,沒收了不少的房產和汽車,近期,在陜西舉行了一場房子和車子的競拍會,競拍總值達到千萬元。競拍是基于:
A.只有進行競拍的物品才有使用價值
B.競拍是商品價值得以實現的不二形式
C.法拍房和法拍車是勞動產品,具有價值
D.競拍能增加競拍物品的質量
解:A、B、D都不能構成上述題目的原因,C能直接構成因果關系,故選C。
5.排混法:即排除正誤混雜的題肢
例題8:我國出口逐年遞增,但只是簡單的代加工,代工企業只能得到少量的代工費,高額利潤被品牌持有者拿走,這表明:
A.自主品牌建設是中國企業提高出口利潤的有效手段
B.企業能否賺錢取決于是否擁有核心技術
C.品牌競爭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最佳方式
D.強大的加工技術是企業占領外國市場的核心
解:由于關鍵詞的亂搭配,導致整個題肢錯誤,B、C、D就是如此,故答案選A。
6.排間法:即排除與題干為間接聯系的題肢
例題9.網民“柴火雞”因小區有業主在樓頂違法搭建,危及房屋主體,有損居民安危,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未果。遂給縣長信箱寫信,希望得到處理解決。網民“柴火雞”寫信是:
A.用信訪制度進行民主監督 B.公民用書信進行民主評議
C.通過建言進行決策 D.利用網絡媒體參與民主關懷
解:題肢說法都正確,但題意是監督,其他三個選項與是決策和協商,故選A。
主觀試題問題與方法解析
一、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牢靠,教材兩眼黑。掌握教材包括注釋、小字部分、專家點評、引言、名詞點擊、知識鏈接、圖片、名言,識大忘小,細節不熟。
2.閱讀題能力淺薄,見識不夠。核心問題是讀不懂材料,抓不住中心,找不到關鍵詞,稀里糊涂。
3.理論脫離實際。走兩個極端,一是有理論無材料;二是無理論有材料。語言磕絆不順暢,知識材料不相融。
二、答題的基本要素
1.認準大題的設問,明要求,定范圍,這是首要任務。答題有方向保證,首先是劃范圍,問題范圍,知識范圍,再找問題和知識的關聯性。
2.學會分析材料,逐詞逐句分析,弄清層次,利用材料的暗示詞、提示句,找知識組答案。
3.規范作答。考生在回答材料題時,根據材料要求的角度、層次設計組織答案。要正確運用書本語言,結合時政熱點,完美作答。
三、主觀題答題及列舉
1.“體現類”主觀題
例題1:5.12地震后恢復重建,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重建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急難愁盼提到首要位置。多點開花打好重建和發展的組合拳。
上述材料說明災后重建成功經驗的哲學道理?
解:此類題建構“體現了什么”“怎樣體現、如何體現”的問法。逐詞逐句分析材料,做好知識點批注。
2.“反映信息類”主觀題
例題2:
闡述圖表的變化及反映的問題?
解:這種材料題有兩種設問:一是反映了什么經濟信息,二是上述材料有哪些變化。答案要求精、準、全。
3.“原因類”主觀題
例題3:生活在信息時代,手機成了形影不離的必備工具,故手機市場潛力巨大,商家大施拳腳,激烈競爭,這時手機也由原先的上萬元降至現在的百十元。
手機價格下降的原因?
解:設問以“為什么”呈現。要求考生回答這件事的原因、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優越性、危害性。
4.“意義類”主觀題
例題4:官員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國務院總理多次開會強調我們不僅要把蛋糕做大,還要把蛋糕分好,增加民生福祉。
結合材料,運用聯系觀點說明“把蛋糕分好”的意義。
解:“意義類”大題是針對“做法”或“事件”的意義來發問。要求考生回答是哪個主體的意義。
5.“影響類”主觀題
例題5:根據材料簡要分析文化的影響?
解:文化的影響分為對人還是對社會的影響。在回答時定性全面作答,并闡明自己態度。
6.“措施類”主觀題
例題6:創新打開市場,創新占領市場。新能源汽車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
分析自主創新對該新能源發展的意義。假設你是企業生產者,你該怎樣創新?
解:題目是“怎樣做”“如何做”“什么策略”“有何措施”“有何建議”等來設置問題。明確主體(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消費者和個人),解決問題。
7.“認識類”主觀題
例題7:市面上出現了“蔥玩命”經濟現象。請從經濟生活角度談談你對上述現象的認識。
解:該題是研析事件現象,對現象談認識、看法、感悟。我們要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角度去回答。
8.“啟示類”主觀題
例題8:“衣食足而知禮儀,倉廩足而知榮辱”。依據文化生活,說說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解:典型事件、事例、名言為背景,談啟示。一是材料說明的道理;二是怎么辦(側重點)。三是辨析性質。
9.“開放類”主觀題
例題9:某學校正在舉行科技藝術節,同學們的參與度極高,創新的作品科技含量高,為攀登21世紀科技創新高地,請你為如何科技創新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解:此類題設問為開放性試題,要求考生提出建議或寫出提綱。一是明確主體;二是有可操作性。三是有時代性。
作者簡介:任宏國(1980—),男,陜西銅川人,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就職于陜西銅川市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