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素質教育逐漸普及,新課改也逐步落實到高中課堂教學中。新時代教學環境對學生品格的發展和德育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品格的完善和德育的發展成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教學大環境下,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學科的教學要求,并將其落實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家國情懷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擁有的情感,它包含我們對祖國的熱愛,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教學課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滲透方式
作者簡介:趙欣然(1998—),女,哈爾濱師范大學。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堅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采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應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充分挖掘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價值,傳播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一、培養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弘揚歷史人物的優秀品德
高中歷史教學主要講述國家的發展歷程,國家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無數先人努力的成果。歷史課本上幾行簡單的文字,就是他們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例如,陳獨秀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也是中國共產黨主要的創始人之一。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毫不畏懼,倡導新思想和新文化,解放人們的思想和意識。他有著一個革命者的剛強意志和勇氣,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我國革命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還有李大釗先生,他忠誠地信仰著馬克思主義,并且對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充滿信心,他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為無數的革命者樹立了榜樣。陳獨秀先生和李大釗先生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產永不磨滅。
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革命者,他們優秀的人格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高中的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有利于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秀人格和品質,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道德和品格會得到提升,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家國情懷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和體現。如今,我們有幸生于和平的時代,雖不用抗戰殺敵,但是也要讓學生明白祖國的發展和進步仍然是進行時,我們有當今時代背景下所應背負的責任和使命。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自覺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文化也呈現多元化特征,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去獲取豐富的信息。所以,如何讓學生在傳承自己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去學習和吸收別國的優秀文化是很重要的教育課題[2]。
例如,在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三國至隋唐時期中華文化繁榮領先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歷程,感受到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的觀念,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滲透家國情懷,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時代任務和責任,增強學生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三)當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需要學生具備家國情懷素養
隨著全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趨緊密。面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多元化的文化沖擊,正在接受教育的高中學生對歷史的反思與借鑒顯得格外重要。面對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觀念和立場,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具備家國情懷。我們學習歷史的真正目的是借鑒和總結經驗,學習前人的優秀品質。
例如,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時我們可以看到,盡管這是一個分裂的時期,但是當時社會的發展并沒有停滯不前,并且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有明顯的時代特點[3]。這是我國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家國情懷是支撐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要認同我們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民族意識既決定個人事業的成敗,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發展與進步。歷史教育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
二、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家國情懷
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很重要。教師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形成。在以往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根據教師講授的內容記筆記。新課改后,課堂逐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則用多種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加真切地去感受歷史。
例如,在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時,教師可以播放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陳延年和陳喬年英勇就義的片段,并向學生提問:“看完這個片段之后,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電視劇中陳延年和陳喬年在面對敵人的屠刀時視死如歸,因為他們心中有信仰,心中有信念,他們相信勝利終將到來,所以他們臨危不懼,讓人為之動容。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感受到革命者為了祖國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生活在當今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應該努力學習,心懷信仰。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二)充分聯系現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是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的。責任意識是家國情懷的重要組成部分,責任意識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還要體現在行動上,要聯系現實生活。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收集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將歷史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歷史雖然是發生在過去的事件,但是學習歷史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的意識和態度[4]。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鑒,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歷史時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例如,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有著怎樣的影響?”“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使香港和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港澳的回歸也標志著祖國統一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祖國的統一勢不可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中華兒女的團結,感受偉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強大的后盾,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更應該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應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三)深入挖掘歷史素材,提供培養載體
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之處在于歷史事件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就需要借助很多教學素材,這些素材可以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歷史素材,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史料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一種很好的教學素材,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史料進行教學,選擇真實可信的歷史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深入挖掘蘊含家國情懷的素材,增強學生的歷史閱讀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講述中國歷史的相關內容時,特別是在講述近代史時,由于近代我國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失去了部分領土和主權,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這樣學生在閱讀教材的時候就可以帶著情感去分析和理解知識,感受到和平時代來之不易,應該更加珍惜,這樣的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因為教材中所選取的史料都是經過考查和證實的,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認真地分析這些素材,以此更加深入地影響學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四)開展豐富的歷史活動,幫助學生感悟家國情懷
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氣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歷史,感受到當時的情境。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或者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排練一個小話劇,把教材上的文字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表演進行展現。學生在認真學習這部分內容后,會進行思考,并結合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行話劇表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演繹切實感受歷史。學習歷史并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那些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還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創造,在親身感受歷史的過程中形成正向的情感和態度。近代以來,許多革命烈士在抵御外來侵略時不怕犧牲、英勇就義,他們的英勇事跡被記錄在博物館、紀念館和革命遺址中。所以在學習相關史實的時候,例如在學習“紅軍長征”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貴州省遵義會議紀念館參觀,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為我國革命和人民解放事業所做出的努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這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5]。
綜上所述,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是一個逐漸滲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和接受很多新的觀念,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情感。歷史不容忘記,未來掌握在青少年的手中,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進行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促進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郭欣.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以“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3):79-80.
曾武賜.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0(33):61-62.
許榕清.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4):29-30.
劉赟茜.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高考,2021(10):153-154.
吳春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關鍵要素探究[J].新課程,202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