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被全國游客擠爆了”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盡管人流量過大,但面對大自然攝人心魄的壯美,許多網友仍然充滿神往。顯而易見,新疆的出圈給了旅游業全新的希望,也預示著行業整體向好。然而,火爆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
新疆游受追捧
海南女孩叢嬌這段時間的朋友圈,滿是新疆伊犁絕美風光。賽里木湖、特克斯及喀拉峻大草原、那拉提草原及獨庫公路北段……引來朋友們連連稱贊。可以說,新疆是今年暑期以來,國內最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
與此同時,今年新疆游的價格比去年貴了近一倍。叢嬌去年秋天曾游覽過新疆南部,今年夏天二度游疆選擇的是北部的伊犁地區。她告訴記者,此行七天花費近萬元,其中近半花在機票上,跟往年出國機票價格相當。住宿價格也比去年貴了,整體花銷較去年多了差不多一倍。
盡管此次花銷巨大,但她依然覺得很值。如叢嬌一樣被深深吸引的游客,正絡繹不絕趕赴新疆。新疆機場集團7月21日透露,在新疆機場集團及各航空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截至7月20日,全疆旅客吞吐量已恢復至2019年的93.3%,運輸起降架次已恢復至2019年的95.7%。
新疆今年為何這么火?事實上,每年6-10月都是新疆旅游旺季。一方面,夏季氣溫升高使獨庫公路等許多新疆特色景點得以開放,新疆旅游資源在夏季更加充沛。另一方面,新疆也受到暑期親子游的青睞。不僅是新疆,西北旅游路線在夏季受到普遍歡迎。現實原因還有,包括華東、福建、湖南和川渝等多地持續高溫,避暑需求催熱了這一市場。
“今年東北一直受到疫情影響,海濱以周邊客流為主,所以,西北自然而然成了國內游首選。”玉屏旅游集團董事長湯佩玄解釋道,暑期的新疆團隊游一直是熱門,今年情況跟往年差不多,只不過今年新疆自駕游多了。在他看來,今年暑期正值獨庫公路恢復開放,學生游、教師游、家庭游、自駕游匯集,以及這兩年積壓的一些出游需求,因此新疆一下子就火爆出圈。
新疆火爆出圈,其實也受到了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不論是小紅書中關于新疆旅游攻略的各種筆記,還是抖音上曬出的各地新疆美景,新疆本身壯美的自然風光借由旅游達人的賬號呈現,吸引力加倍。
熱度背后的變化
作為旅游行業的管理者,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張春明看到得遠比消費者和企業更多。“千條政策萬條政策不如精準科學的疫情防控政策。” 張春明指出,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開完之后,向社會各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一個很積極正面的能夠形成穩定預期的信號”。伊犁的疫情防控政策,既精準科學又便利、人性化。在一系列節慶活動帶動下,豐富的民俗文化體驗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游玩,也放心游玩。
張春明還注意到,今年80%的游客是開車來的,且房車式度假的游客非常踴躍,來自廣西、江蘇、黑龍江、廣東的游客一致反饋,雖然伊犁營地多,但已經超出承載量。不僅城市里面的星級酒店、快捷酒店全部客滿,每個村莊的民宿也全部客滿。“那拉提(草原)面對突發的游客,增加了上千頂氈房,這在過去3年甚至在2019年都沒有起用過。”張春明指出,觀光向度假轉變,交織著以自駕交通旅游方式為主的觀光式度假。過去,來伊犁最長的時間也就是深度觀光4天,但這類自駕游客在伊犁所停留的時間大多數在7天以上,有的15天,甚至1個月。
另外,本地的微度假和外來的長期度假旅游市場發生了疊加,在古爾邦節或雙休日,客流高峰非常明顯。不過,近日新疆熱度有了降溫苗頭。一位不愿具名的旅行社人士向記者透露,人流量過大,讓消費者產生了顧慮。“有點兒捧殺了”,上述旅行社人士不安道。
據記者了解,新疆旅游業本身軟硬件承載力有所不足,暑期游客擁入,導致市場供不應求。當地政府也意識到這點,希望積極有作為。6月27日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提到,促進新疆從旅游資源大區轉向旅游經濟強區的7條措施,包括了“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品質”“壯大市場主體,優化發展環境”等利好游客和從業者的措施,也包括“堅持系統謀劃,做好資源開發”“挖掘旅游潛力,打造新的增長點”等戰略高度的謀篇布局。
“重資產投資在邊遠地區確實很難,輕資產的輕奢營地卻有很多企業感興趣。”張春明透露,今年的旅游高峰期來臨且迅速恢復,導致輕資產的民宿和營地這類投資爆增,其建設快,基本在當年投入,當年就有收益。政府鼓勵發展以氈房、冬天冬窩子為主的營地,導致農牧民的庭院地價成倍上漲。面對承載能力不足,服務保障壓力比較大的情況,張春明表示,將加快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我們要求加快施工,有一些能夠投產的就盡快投產運營”。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高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