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素質愈發受到重視。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充分地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這不但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基于此,文章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做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誘惑也逐漸增多,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若是產生了心理方面的問題,不但會對自身的學習效率產生巨大的影響,嚴重的還會給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因此,教師必須從起點預防問題的出現。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加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并且受到家長的溺愛,這導致學生容易形成自私、懶惰的性格,從而使其心理逐漸向著亞健康的狀態發展。除此之外,現階段的小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較少,再加上社會環境比較復雜,容易導致學生經受不住社會中的誘惑,從而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只有充分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茁壯、健康地成長[1]。
(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現階段我國新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發展,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要求也逐漸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育的重點。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其改正錯誤,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滿足現代人才的培養要求[2]。
(三)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個性的協同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應該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關注人文性學科的本質,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學生智力成長和個性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激發他們將學習能動性充分釋放出來,使其變“被動學”為“我要學”。相關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具有健康的心理時,他就會表現得朝氣蓬勃,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同時團隊協作能力也比較高,具有很好的人緣;反之,當一個人的心理比較消極時,他的智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對所學知識缺乏興趣,不善交際,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會出現抑郁傾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充分發展學生的各種才能。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氛圍較為凝重,學生難以接受
小學語文教學要想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但是,部分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無法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很少,教師將一些心理健康內容生搬硬套進課堂中,忽視學生的個人感受,實際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學生接受度很低。還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積極地創造滲透條件,平時對學生的關注和了解也僅僅停留在語文成績上,忽視情感因素,這樣就無法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二)不能從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內容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每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其中的人物、事件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范例,教師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高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部分教師在課前制訂教學目標、確定重難點內容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中只是將其當作一項內容,在后續的教學環節中很難具體體現,或者是讓學生表達個人見解,或者是教師通過一個簡單的講解就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沒有發揮出來。還有的教師對于課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挖掘不夠深入,只是呈現一些案例,并沒有說明其榜樣示范作用,學生也只是了解了人物的生平和事跡,教育效果一般。
(三)沒有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情境
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語文課堂教學要在豐富的情境下,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才能讓學生之間主動交流和探究。同樣,心理教育如果沒有具體的情境,光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即使學生很認真地聽講,他們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也沒辦法全部認知。相關研究發現,部分教師忽視創設語文課堂情境,無法將小組合作、游戲、翻轉課堂等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應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弱,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道如何解決,心理比較脆弱。同時,不少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課堂中進行,沒有設置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思考、質疑和論證等過程,導致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積極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高度重視滲透要領
要想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就是需要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首先,教師要維持與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多和學生進行心理層面的溝通,多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使用“我”“你”等字眼來開展教學,在聽覺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較為疏遠。因此,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我”“你”轉變為“我們”,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師生關系的親近。其次,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理念,將以往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充分優化和改善,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最后,提升教學的技能。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課堂教學技能、教育應急技能、了解洞察學生的技能等。只有具備上述技能,才能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工作,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3]。
(二)加強對教材的挖掘,培養學生的人格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極為豐富的學習內容,還有許多值得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挖掘,找出其中最適合以及對學生心理有所改善的教學內容,并將其與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結合。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運用教材中的優秀人物事例為學生開展教學,可以為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榜樣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情操,從而運用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4]。
例如,筆者所在班級有個學生叫上其他同學和他一起孤立李同學,導致李同學連續幾天找筆者反映情況。筆者找相關學生談話,他們也保證不再那樣做了,問題在表面上是解決了,但筆者覺得還應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指導,讓他們學會尊重、悅納他人。在教學《手指》一課時,筆者看到了教育契機,除了讓學生關注像大拇指一樣默默無聞、吃苦耐勞的人,還讓學生關注像無名指和小指那樣能力薄弱的人,并提問學生:班級中就有像各個手指的人,面對不同的手指我們該怎么做?這時,筆者又引入心理繪本《獨一無二的你》和《勇敢做自己》,告訴學生,人與人之間會存在不同,無論什么樣的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要自信勇敢地悅納自己,同時也要尊重、悅納別人的不同。這時再指出《手指》的主題,學生就有了深刻的體會。
(三)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在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再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開展教學,但要注意教學的內容一定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順利地掌握其中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具有趣味性和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學生只有在實踐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錯誤想法,才能慢慢地引入新的健康理念,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5]。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情境:馬路上有一個錢包,到底是交給警察叔叔還是留下來自己用?教師將學生帶入這個情境當中,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時,有學生說:“我要將錢包撿起來,把它交給警察叔叔。”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就需要及時地表揚他們,從而使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有信心。若是有學生想將錢包收下,教師就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批評,使其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從而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
大部分小學生無法接受自己在生活或學習中的失敗,這樣的心理非但無法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還會使學生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受到限制,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正確看待失敗,從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和耐心。
比如,在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推薦給他們,讓他們深入地閱讀以及理解文本,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主人公身上的優點,從而使學生形成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精神。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設置一些困難讓學生解決,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和肯定。長此以往,這種精神就會內化成學生的品格,讓他們不再害怕遇到失敗。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將教材中的知識充分地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對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考慮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還要考慮到自己的優勢,從而開展更有效的教育。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獲得更好的發展。小學生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可以使其他的素質獲得相應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玉紅.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甘肅教育,2019(4):110.
[2]周亞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華少年,2020(8):69,71.
[3]李光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探析[J].語文課內外,2019(13):37.
[4]陳小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3):91.
[5]賈彥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5):86.
作者簡介:俞文明(1979—),女,山東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