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東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憑借自身形式多樣、信息資源豐富的特點,在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與關注,對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具有很大促進作用。以往教師會選擇傳統“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課堂有限時間內,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與教師的互動溝通較少。隨著新課改的重新修訂與實施,多樣化教學模式涌現,其中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本文主要對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路徑。
一、多媒體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一)概念
多媒體教學主要指,在固定班級模式的課堂教學中,以傳統教學手段作為基礎保障,適當引入新型現代化教學手段,并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在互相作用下,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多媒體技術,主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并不單單是多種媒體的簡單融合。在計算機技術基礎保障下,將語言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試聽處理技術融合,實現多媒體技術的準確定位,在技術方面得到升級與更新。
(二)意義
新時期英語教學的目標發生了改變,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的三維一體發展。然而,縱觀目前英語教學現狀,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培養。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主要按照以下流程展開教學:研究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反饋總結。整個教學流程雖然內容安排緊湊,但卻忽視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中。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適當運用多媒體,便可以實現教學的差異化,保障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為英語課堂教學創造了充足的物質條件與發展空間,確保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信息技術背景下,通過多種學習平臺,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利用網絡實現英語知識的共享,從而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感悟,促進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與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1]。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展示。其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會增強學生感官神經的刺激感受,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以便于知識掌握的持久性。多媒體技術會通過多種感官,將信息內容轉達給學生。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并結合動態、顏色以及音頻等多種形式,有效刺激學生感官神經,吸引學生注意力,以保證學習效率。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與感受,便會積極主動去學習知識與掌握知識,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其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互助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與體現。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實現試聽融合,而且能借助計算機交互功能衍生出新型圖文并茂的人機交互模式,并在平臺上進行提問與解答,以此作為參考,做出最后的評價與總結。互動交互模式的構建,為學生提供了發表言論的平臺,增強了學生與平臺之間的粘合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往傳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決定著一切教學活動。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定以及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都是教師一個人參與研究并完成的,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然而多媒體交互式學習模式的構建,讓學生身處于溝通交流環境中,學生根據自身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結合自身英語水平,在學習軟件上及時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路徑
(一)促使學生多感官共同刺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良好的教學效果與藝術體現,關鍵在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才會投入全部精力。從心理學角度展開分析與研究,人一旦缺乏良好的心情與濃厚的興趣,便會將學習看成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基礎,就是想盡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按部就班傳授給學生知識,主要以單詞、句式以及語法的背誦為主,課堂上會讓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英語課文,這種枯燥無趣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在學生未能完全理解的情況下,背誦記憶的英語知識很容易忘記,完全與新課改教學要求相悖離[2]。因此,教師要適當引入多媒體技術,結合課堂教學特點,發揮其最大教學效果,爭取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Is this your skirt?”教學中,在學習新單詞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游艇的圖片投放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并在圖片下方標注對應英文單詞(yacht),標注的字體與顏色要醒目,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插入音頻播放功能,清晰地播放單詞發音。通過這種圖文聲音結合的方式,學生瞬間被聲音與畫面吸引,會興趣十足地大聲朗讀單詞。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個簡單的謎語,并讓學生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出單詞zip。最后,教師引入視頻,讓學生觀看介紹斑馬的視頻,然后回答教師事先提出來的問題:“Which animal is the video about(這段視頻是關于哪種動物的)?”引出所要學習的斑馬單詞zebra。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學習與記憶單詞,在圖片、聲音、視頻的完美結合下,有效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并通過思考問題,大大增強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合理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
隨著人教版英語課程的改革與深入發展,情境化教學模式愈發得到重視與認可。多媒體作為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可以為學生打造文字、圖片、聲音以及動畫視頻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并以此作為基礎,創設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與體驗,促使原本枯燥的課文知識變得豐富與多樣化,并充滿趣味性與新穎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多種感官的調動與運用,時刻保持注意力,極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同時,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會拉近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在仿真語言情境中,學生學會知識的運用[3]。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3課“Just talk”環節對話中,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課文中出現的掛圖,并依次介紹掛圖中出現的人物以及情境,然后再讓學生觀看原文對話視頻,將課文對話情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語言感知神經被調動起來,會不知不覺進行模仿與體驗,并在情境中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
(三)注重知識的延伸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語言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通過語言可以展示民族歷史文化內涵。如果學生未能理解英語所代表的文化背景,那將無法理解英語表達的內容,更不會運用英語。多媒體課件具有重現功能,在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下,重現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與故事情節。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4課“Fun story”這部分教學中,本節課學習內容會涉及西方國家的圣誕節,在故事的閱讀與學習中,會出現圣誕老人在圣誕節這一天送禮物的情境。因此,在課程開始前,教師結合文章故事內容,將西方圣誕節的由來與發展,通過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然后在介紹圣誕節的過程中,適當引入中國春節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對比,了解中西方節日的不同[4]。當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所了解之后,再學習本節課內容,便會覺得輕松與簡單。文化背景與故事情節的重現,會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而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實現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與延伸,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可以激活課堂、激活教材、激活師生互動,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充滿激情的語言情境中,學生會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實現英語知識的學以致用,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雖然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媒體只是教學的工具,并不能完全占據課堂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運用的尺度,將多媒體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從而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巧合.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2021(24):107.
[2]朱琪莎.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文淵(中學版),2020(5):81.
[3]趙興延.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中外交流,2020,27(24):336.
[4]顏麗.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百科論壇,2020(11):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