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美術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革。在此背景下,繪本被廣泛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并在提高教學有效性、趣味性,培養學生審美意識,促進素質教育落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對于繪本而言,其作為一種圖文一體化的文學形式,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和德育內涵,將其應用到美術教學中,不但能夠讓學生欣賞到色彩豐富、趣味新穎的畫面,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創造意識,而且還能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故事的內涵,明白深刻的人生哲理,進而快樂學習、全面成長。因此,在新時期,我們有必要以繪本為依托,積極開辟美術教學新通道,打造“繪”聲“繪”色的美術講堂,進一步彰顯美術學科的育人優勢,為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保駕護航。
一、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興趣,促進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只有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才會有積極的學習熱情。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學大多以課本為主,缺乏趣味教學資源的引入,這使課堂氛圍變得呆板、枯燥,學生極容易出現興趣漸失的情況。而繪本作為廣大兒童最喜歡的讀物,有著畫面豐富、內容精彩、簡單易懂、貼近生活等特點,這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資源。在繪本的引領下,學生的探究欲、審美欲和好奇心等都會被充分激發,這不管是對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是對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來說,都將大有裨益。
(二)豐富形式,提升技能
繪本中擁有多種表現形式與素材,將其引入小學美術課堂,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美術認知,同時美術教學也將變得“不拘一格”。在這種課堂模式下,我們可以利用繪本中所蘊含的美術技巧,一方面引導學生依照繪本內容進行模仿,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繪本內容,學習如何調色、如何開展手工等;另一方面也可指引學生結合繪本內容,運用所學美術技能進行創新實踐,從而在豐富美術教學形式的同時,為學生美術技能的提升奠基。
(三)啟發想象,發展審美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教學不再只是教授學生美術鑒賞與繪畫技巧,而是要重點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他們的審美素養,以此彰顯本學科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抓手作用,助力學生全面成長。而繪本大多是一個連貫的故事,其內容情節環環相扣且寓意深刻,將其引入美術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推動其美術實踐與創新。尤其是在一些“留白”的繪本運用過程中,我們可以借此設計引領學生思考創作,從而更好地發揮繪本留白“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引領學生放飛思維,大膽創作。與此同時,繪本當中的一些精彩圖畫和故事都可以充當美術課堂中審美素養教育的重要素材,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術審美和價值觀審美內涵,引領學生仔細鑒賞、全面思考,使他們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精神養料,進而獲得審美素養、藝術修養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注重合理選擇,發揮繪本妙用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繪本在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和育人效能,首先要做的便是選好繪本,保證繪本的質量。我們在選擇繪本的過程中,應當著重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原則展開。首先是目標性原則。即所選用的繪本應當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來展開,以此凸顯繪本的輔助教學作用。其次是生活性原則。即所選的繪本應當貼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切不可脫離學生的生活閱歷,否則學生很可能會對此失去興趣。最后是內涵性原則。即繪本內容應當具備一定的技能教育、美育和德育等方面的內涵,從而推進素質教育在美術課堂落地生根。例如,在講授《恐龍世界》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帶領學生認識恐龍的特征,創作恐龍造型或者畫出恐龍,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品質等,對此,我們可以將《我是霸王龍》繪本引入課堂中,引領學生認識并畫出翼龍、霸王龍,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中熱愛自然、相互友愛等道理,這樣不但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激起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與實踐熱情,而且還在無形之中推動了學生良好審美意識和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圍繞導入環節,展現繪本精彩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美術教學中,做好課程導入工作的意義,不僅在于激發學生的美術知識或技能學習的熱情,而且還在于塑造學生積極向上、專心專注的學習態度,從而為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塑造根基。對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圍繞導入環節來展現繪本之精彩,讓學生能夠在精彩的繪本引導下學習與實踐,獲得更多學習收益。例如,在講授“彩墨繪畫”的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將《我想變成彩色魚》這一繪本引入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觀察和閱讀繪本的同時,提出一些趣味性和挑戰性兼備的問題,如“同學們,繪本中有幾種魚?”“你們知道每種魚的名字嗎?”“你們是怎么區分這些魚的種類呢?”“這條魚身上有哪些色彩?”等,然后,指引學生舉手回答,這樣便可以營造一種活躍的導入氛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課程學習熱情,而且還能在無形中讓他們逐漸認識彩墨繪畫的知識,從而讓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注重課中引導,推動繪本實踐
1.繪本臨摹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臨摹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內容,通過臨摹能夠培養學生扎實的美術基本功,這對于他們的美術學習和美育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如果單純讓學生臨摹課本,他們往往很難提起興趣。這時,我們不妨將視角放在繪本上,引導學生結合繪本進行美術臨摹實踐,從而保證教學實效。例如,在講授《大嘴怪》時,我們可以將繪本《我要吃掉你》引入美術講堂,指引學生結合繪本當中的“大嘴怪”展開臨摹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們應當指引學生仔細觀察“大嘴怪”的顏色構成、形狀特點,使他們能夠逐漸把握臨摹的關鍵點,進而延伸到美術技能層面,使他們的美術基本功得到有序化培養。
2.繪本續畫
兒童繪本大多頁數較少,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啟發學生想象,使他們能夠在閱讀之后發散思維,思考后續的內容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針對繪本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展開繪本續畫,從而更好地發揮繪本的輔助教學效能。例如,在教學生畫“花朵”時,我們可依托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展示繪本《小種子》。其間,學生在“連環畫”式的繪本閱讀中了解到小種子的“奇妙之旅”,而當小種子找到“歸宿”之后,繪本也到了尾聲。這時,很多學生心中難免會生出“意猶未盡”之感,這時,我們可以開展繪本續畫環節,指引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繪畫小種子開花的過程。這樣便可以實現繪本與美術教學的充分融合,讓學生既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又能獲得美術技能的提升。
3.繪本創編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可以引領學生展開“繪本創編”,即通過一個個優美的故事來啟發學生的美術靈感,引領他們盡情繪制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例如,我們可以編一個“動物園選美大賽”的故事,然后指引學生結合故事內容繪制繪本。這一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活動效率,我們還可將學生分組,為每組安排一個“故事情節”,最后,再讓各組依次展示作品,比一比誰的繪本內容最優秀,從而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美術創作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奠基。
(四)著眼課后活動,設計繪本作業
小學階段的孩子活潑愛玩,課后主動學習能力較弱。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借助趣味性繪本引發他們在生活中開展美術實踐,推動其多樣學習、全面成長。例如,在講授完“人物繪畫”時,我們可以與學生一起品讀和鑒賞繪本《我愛你媽媽》,并以“我的媽媽”為主題,布置一項繪畫作業,指引學生課后觀察自己的媽媽,用畫筆記錄一些特定瞬間,通過此舉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熱情與能力,同時使他們能夠懂得運用美術來抒發情感和服務生活,培養他們的真、善、美。
總之,將繪本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良好的現實意義,它不但能夠為美術教學增添絢麗光彩,而且能彰顯美術學科的育人優勢。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視繪本的應用,不斷運用新思路、新方法打造繪聲繪色的美術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任冬麗.兒童繪本在美術教育中的運用和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21(2):134-135.
[2]程曉曉.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