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藝術運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上承手工藝、下啟工業化的設計運動,其核心是自然主義,自然主義風格對工業化生產下的設計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對其與工業化接合的矛盾點,人們仍然存在認知偏差,實際上新藝術運動與自然主義風格并不反對工業化,而是在工業革命初期運用裝飾藝術探索設計與產品的妥協,在現代工業背景下借鑒功能主義尋求設計與產品的功能結合。文章站在新藝術運動的視角,闡述自然主義風格對現代設計與工業化產品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自然主義風格在工業化初期很快消亡,以及在現代工業化生產中重新回歸設計的原因。
關鍵詞:自然主義風格;工業化生產;新藝術運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J5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8-0-03
1 新藝術運動的起源
19世紀末期,電力的廣泛應用和新技術的發展壯大使人類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飛躍,人類社會發展邁入了新時代。隨著機械轟鳴,大量的流水線產品匯入市場,進入人們的生活。按照標準化模式創造的產品,在當時受到了部分藝術家的指責,他們抨擊這類冰冷的機械造物缺乏藝術的溫度與生命。在此時代背景下,一場新的藝術運動正在醞釀。
實際上,新藝術運動不是一類簡單的流行風尚,而是一次設計領域內深入細致的探究和創新。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生產方式、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皆發生了巨大變化。對藝術家和設計師來說,藝術和生活密切相關,而在此種關系的催化下,藝術運動成為藝術領域內社會條件的變化和再現[1]。與多數觀點不同,筆者認為新藝術運動本質上并不反對工業化,而是主張通過自然主義風格與工業化妥協,尋求藝術性在工業產品上的附著方式,并探究工業化生產與自然連接的新形式,以滿足人親近自然的需求。
2 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元素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社會要構建永動健康的發展機制,必須對自然規律進行歸納與剖析。新藝術運動的倡導者想要創造出能夠反映城市生活活力的藝術,那么之前傳統的裝飾風格和冰冷的工業風格顯然已經不太適用,自然主義風格為他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2]。自然主義認為藝術來源于自然,自然元素可以塑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人們把自然作為學習的對象,自然中的事物能夠作為藝術家穩定的靈感源泉。“我們的根扎在叢林之幽,泉水之側,苔蘚之上。”這是旗幟鮮明的宣言,引導著新藝術運動在設計實踐中留下自然痕跡,從建筑行業到生活用品,都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烙印,這類產品在藝術性、裝飾紋理和功能特性等方面都向自然學習,在新藝術設計中對有關自然的元素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彰顯和運用。當然,與機械化生產的復刻不同,新藝術運動對自然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模仿,正如威廉·莫里斯所說:“藝術家不能完全模仿自然,必須重新創造,但不能喪失其清新性。”百年后,新藝術運動的經典作品仍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懷念,它將自然形式的美創造性地應用于技術更發達的社會,尋求與科技一同和諧創造人類美好生存環境的最佳方法[3]。
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向上與中世紀裝飾風格緊密銜接,向下探尋與工業化浪潮的融合與共生,實現了時代關口中傳統與變革的激情碰撞。他們的設計作品兼具浪漫與象征意義,在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平面設計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建筑中,崇尚曲線、動態、細膩的新藝術運動建筑師偏好鋼鐵、玻璃等新材料,將自然主義納入了設計創作的全過程。新藝術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赫克托·吉瑪德擺脫了舊式建筑表現語言的掣肘,著重強調結構特性和理性思維,用抽象化的自然曲線取代了固有風格。巴黎地鐵口系列設計是吉瑪德最杰出的作品,其做到了自然曲線與新材料的美妙結合。出入口結構取材鋼和玻璃,地鐵欄桿為伸展卷曲的枝干和藤蔓形狀,入口屋頂構架形似海灘中的貝殼。吉瑪德將冰冷的工業材質和靈動的自然造型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展現了新形式的自然親和,很好地闡釋了建筑設計對理性、和諧、情感的追求。
與吉瑪德的曲線藝術表達方式不同,安東尼·高蒂的自然表現是曲面、多維的,流動于整片自由空間。在結構理性主義和加泰羅尼亞地域性宗教人文的浸染下,結合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與無盡的藝術發散思維,高蒂創造了非同凡響的建筑表現形式。其經典之作米拉公寓以流線型石墻、柱子為支撐結構,整個建筑并無完整化的平面,扭曲繁復的護欄和家私給整棟建筑增添了奇妙的美感。高蒂選用形式多樣的瓷磚和浮雕,模擬出江河湖海、花鳥蟲魚,具體和抽象的色彩與形態讓人對這樣一種“自然”浮想聯翩。他用自然主義技法集中體現了自己的浪漫主義和反傳統精神世界。
在裝飾方面,不同于把自然界的藤蔓和鮮花充當裝飾的點綴,新藝術運動裝飾熱衷于借由主體描寫突出表現自然純粹的形態,其中女性形象比較常見。因其從自然中提取的精致美麗的流線容易令人聯想到女性的身體美,而明快順暢的植物圖案和優美的女性形象符號也相契合,所以許多作品往往會透過女性形象來傳達愛情、欲望、生命和死亡等主題,由此影響社會,反映社會現象。除女性素材外,新藝術運動中自然主義風格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熱衷于選擇特定的植物或動物作為設計素材。如新藝術運動風格也會選用百合等植物的名字來命名。
3 現代工業化設計中的新藝術運動因素
雖然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有共同點,但新藝術運動不承認莫里斯對工業化機械生產的完全抵制和全盤否定,轉而探求與工業化相妥協融合的設計出路。工藝美術運動尊重哥特式風格,強調手工藝復興,但新藝術運動舍棄了任何傳統裝飾風格,完全地走向自然主義。這些因素為新藝術運動影響現代設計奠定了基礎。在巴黎、南錫、格拉斯哥、維也納等不同主陣地,新藝術運動的探索與推進道路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尋的藝術目標完全一致,都是探索自然風格在工業化設計中的融合。
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線條生動,起伏連綿,具有音樂的韻律。設計中線條形狀與流動輪廓相融合,表面常以淺浮雕為裝飾,有意選用不對稱形式。在維多利亞時代,連機車和工具的設計都不打算表現出其功能性,而新藝術運動則強調了一種新的美學思維,即就連家庭用具的設計都能讓人清晰地感受到它的作用。
雖然曲線是新藝術運動風格的顯著特點,但其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以埃米爾·蓋里和南錫派為代表的一批設計師,在自然主義作品中強調的曲線是感性的、充滿生命的,這與早期的洛可可風格有很大的關系[4]。而維也納的代表人物約瑟夫·霍夫曼,卻突出地采用了比較矜持的以直線為主的裝飾模式,是新藝術運動中的異類,由此其也被稱為奧地利“分離派”,為后期德國現代主義的探索埋下了伏筆。可見,新藝術運動提倡的自然主義風格對現代設計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如今,新藝術運動中的曲線美普遍應用于當代居室建筑、產品造型與包裝等設計中,比如建筑的外觀樣式、樓頂結構、樓梯欄桿、立柱、拱橋跨度、高速公路出入口、汽車外觀等都與曲線相關。這不僅能確保其基本功能的充分發揮,而且能展現出強烈而鮮明的美感。
4 現代設計中自然主義的崛起
自然主義反對以典型概括普遍現實,主張反映自然現實,從自然萬物的美中得到啟發與靈感,將自然提煉美化為巧妙的藝術品,這也是自然美學的核心價值所在。在設計逐步發展的進程中,其具體形式的變化與社會需求的發展息息相關,所蘊含的設計理念可以多層次地展示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實際美學需要。與此同時,設計藝術在向多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時代因素的影響。在設計風格變化的整個過程中,主流審美觀念的更替與演變引導著人們透過設計作品重新考量人與自然的關系,傳達更具體的自然主義設計思維,這促進了以自然主義為核心理念的新藝術運動的快速發展。
現代自然主義風格的典型表現是借助現代設計手法組織景觀元素,運用鋪裝、構筑物、景觀小品等硬質景觀建構故事情境,打造視覺焦點,并運用自然草甸、垂蔓、灌木等綠植,結合多樣化的空間組織,突出現代園林設計與自然生態的美妙結合。現代自然風格是在現代主義設計簡約的基礎上,更多地運用原木、石材、板巖等貼近自然的材料,在設計方式、材料和技術上,實現新藝術運動中自然主義風格的重歸。
5 自然主義風格與工業化生產的矛盾
自然主義風格和新藝術運動形成于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1890年在世界博覽會上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但1914年幾乎銷聲匿跡,被現代主義設計、國際主義設計等取代。工業革命初期,社會物質文明迅速發展,電力和機械化的廣泛應用使生產力大幅提升,但與生產力相關的社會思想、政治體制、設計理念等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更新,人們頓感“失真”。在既定歷史階段,一定的視角下人們無法真正掌控自己創造的文明,自然主義風格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藝術家嘗試與自身審美訴求和工業化時代相妥協的過渡化產物,是設計上為適應時代快速變遷的偉大理念探索。因此,自然主義在設計領域的發展,有其內在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對新藝術運動和自然主義的探索催生出了現代主義設計、國際主義設計、綠色設計等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設計理念。
自然主義風格崇尚的本質,實際上是通過改變人的主觀意識來影響設計,使人更深刻地認知和尊重自然,但在設計中機械地模仿自然造型,使人成為完全被自然束縛的被動模仿者,難以使人的情感表達需求、差異化設計理念訴求得到良好的抒發。設計實際上是一種基于人類思維改造事物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很強的創造性。人的主體性在設計活動中不容忽視,因此不能忽視每個設計者的個性化設計情感抒發,這對設計的生命力有直接的影響。
而在自然主義風格主導的設計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受限,因此,自然主義理念與設計本質存在一定的客觀矛盾。部分學者認為現代主義設計存在對人性的漠視,后現代主義等引入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風格,正是對現代主義通過“少即是多”原則限制設計者的主觀能動性的反叛。在此觀點下,現代主義設計將個人設計情感限制在“直線”里,實際上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風格也同樣存在限制,只是將情感限制在“曲線”里。二者都對設計者主觀能動性存在一定的束縛,所以不能說明現代主義中自然風格的引入是對現代主義壓抑設計情感的反叛。
在工業化生產初期,這兩種限制中“直線”可以更好地適應產品,“曲線”便要消亡。新藝術運動的自然主義風格實質上還是一種裝飾藝術,雖然其對自然事物進行了抽象化表達,但只是提煉精簡了有藝術價值的自然元素,并以曲線的形式進行呈現,內核依舊是具象的,只是變得更精簡、優美。新藝術運動雖然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繁復,但其反對的是藝術裝飾上的矯飾,依舊提倡自然形態的、沒有過度的裝飾。由此可見,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風格,本質上還是一種形式主義風格,藝術家們雖然尋求與工業化的共存,但沒能跳出維多利亞風格、工藝美術運動等已出現的形式主義風格探索的框架。工業化生產首先考慮的是產品的經濟價值與利潤最大化,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單位投入勞動力較手工業更少、成本更低,使用裝飾又一定會增加成本,這是新藝術運動不能在工業化生產初期延續發展的根本原因。
新藝術運動中自然主義在現代設計的復興原因,一是自然主義設計與功能相結合,現代主義設計的探索經驗,尤其是功能第一的設計原則,幫助完成了自然主義元素提取中“自然事物—自然元素—實用藝術”的過程,真正意義上將自然主義理念與工業化產品的實際功能訴求相結合。例如,汽車外形對曲線的運用,是因為汽車本身需要流線型以減少風阻,所以這不是裝飾藝術,不會為了藝術性而給工業化產品額外增添裝飾導致成本增加。
二是自然主義設計依然作為裝飾出現,現代社會生產力較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進一步提高,部分本身具有藝術訴求的產品產能溢出,已經有富余生產力為產品添加裝飾。同時,在等量生產力提高產量的利潤比不上縮減產量,而為產品添加裝飾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得到的利潤高時,市場便會自主選擇為工業化產品增加裝飾元素。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藝術審美需求也逐步提升,且對現代主義設計,特別是國際主義設計的簡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這就使得自然主義中的裝飾藝術再度復興。在該背景下,裝飾的添加與新藝術運動探索時期不同,實際上遵循了市場規律與功能主義,以功能為導向,才得以復興。
6 結語
新藝術運動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開拓性的地位,它實現了從古典主義設計向現代主義設計的飛躍。新藝術運動的核心是自然主義,具有濃郁的自然主義色彩。總之,新藝術運動視角下的自然主義風格對工業化生產下的設計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聶斌.新藝術運動語境下的自然主義設計之我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44-45.
[2] 王仕依.歐洲新藝術運動芻議[J].藝術市場,2020(12):118-119.
[3] 羅咸輝.新藝術運動的自然觀[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0,2(5):40-42.
[4]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38-39.
作者簡介:王正浩(1997—),男,山東青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