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繪本中的色彩常常蘊含著某些情感信息,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同時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應用兒童繪本輔助教學,設計色彩游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調色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進而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奧秘。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色彩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兒童繪本
作者簡介:周莉(1988—),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三星小學。
目前,不少教師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僅僅向學生講解相關概念,未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致學生對色彩的理解不夠深入,在表現色彩時缺乏創意。這不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掌握有效的繪畫表現手法。兒童繪本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不僅講述了有趣的故事,而且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畫面。小學美術教師如果將繪本巧妙地運用在色彩教學中,就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同時提升教學效果。
一、明察秋毫,探析兒童繪本色彩的運用特點
(一)色彩調和,蘊含情感信息
兒童繪本一般十分注重色彩的運用。著名畫家迪克·布魯納認為:“顏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會產生唯有那種顏色才會有的特別的力量。”繪本作者常常會調和各種不同的色彩,通過這些色彩傳達某些情感信息。如果想要將繪本融入美術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研究兒童繪本色彩的運用特點。
例如,在教學“色彩的對比與和諧”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繪本《月光男孩》中的圖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圖畫所運用的色彩的整體感受是什么。學生發現,這本繪本整體采用了淡藍色的色調,畫面給人一種澄澈的感覺,能夠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從這些色彩搭配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信息。如有的學生認為:“我覺得這本繪本令人感到溫馨,能讓人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弊詈?,教師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創作時應該如何采用色調,才能讓畫面更和諧,體現出某種情感基調,并且明白一般綠色代表希望,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寧靜等。
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繪本的故事情節進一步感受其色彩的調和特點,如冷暖色調是如何進行搭配的,從而挖掘其中的情感信息,激發自主創作的欲望。
(二)產生共鳴,用色彩進行溝通
許多作者在創作繪本時常常會用色彩這種特殊的語言與讀者進行溝通與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通過色彩理解其中的意思,并學會將色彩巧妙運用于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學生以“我是一只小小鳥”為主題創作作品之前,教師向學生展示繪本《戴皇冠的小鳥》中的一幅畫,并提出問題:“在這幅畫中,樹葉都是灰色的,只有皇冠是金燦燦的。你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如有的學生說:“我認為作者或許想說,大樹如果戴上皇冠,它就會變得不自由,心情也會變差,所以樹葉變成了灰色?!痹谥蟮拈喿x中,學生發現當小鳥取走皇冠之后,大樹的樹葉則變成了紅色。這說明他們之前的預測是正確的。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創作時想要展現一只怎樣的小鳥,如何用色彩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于是,有的學生說道:“我想畫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為它畫上一身五彩繽紛的羽毛來表達它快樂的心情。但如果這只小鳥被關進了籠子里,那么它的羽毛就會變成灰色?!?/p>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繪本中的色彩可以向讀者傳達作者的想法,為讀者和作者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并且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學生也會自主思考如何用色彩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三)聯想象征,刻畫人物形象
由于繪本中的色彩具有象征意義,能夠反映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了解作者的創作思路,抓住色彩的這一特點進行自主創作。這樣,學生的作品能夠展現出更豐富的內涵。
例如,在“夢中的遠航”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繪本《讓我們揚帆遠航》,找一找繪本中運用了哪些色彩,并思考這些色彩是否展現了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如,有的學生結合繪本中的某幅圖畫進行分析:“我認為作者用藍色描繪大海,暗示了主人公有遠大的理想,想要揚帆起航。而帆船偏紅的色調象征著一種激情,體現了主人公勇往直前的精神?!敝?,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心目中的遠航是什么樣子的?你們能否用色彩來刻畫人物形象呢?”到了創作環節,有的學生描繪了黑色的云,以此象征遠航者在旅途中可能會遇到的艱難險阻;有的學生則描繪了營救遠航者的白鯨,用白色暗示助人為樂的人內心是純潔的。學生們通過聯想和實踐,對色彩形成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繪本,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充分了解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學會運用色彩展現作品中的人物的精神品質。
二、高瞻遠矚,探析應用兒童繪本開展色彩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興趣,調動內驅力
教師了解了兒童繪本的用色特點之后,需要探究在美術色彩教學中應用繪本的意義。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色不同的繪本開展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色彩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冷色和暖色”的相關內容比較抽象,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閱讀繪本《彼得的椅子》,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在很多物品被漆成了粉紅色之后,彼得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冷暖色調進行分析。于是,學生能夠認識到,粉紅色屬于暖色調,一般被認為是女孩子喜歡的顏色,而男孩子使用的許多物品都是冷色調的。學生借助繪本,掌握了冷色和暖色的知識,對它們的象征意義也有所了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冷色和暖色進行自主創作,進而使作品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在學生開始創作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繪本豐富多彩的圖片、活潑可愛的角色、跌宕起伏的情節,激發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和創作的靈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二)拓展思維,提升創造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創造力。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繪本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繪畫創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怪獸奇想”一課的教學中的創作環節,不少學生雖然有創作的欲望,但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較有限,缺乏創作靈感。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繪本《亮晶晶妖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如有的學生說:“繪本中的冬冬是一只沒有腳、飄來飄去的白色妖怪,我覺得這種展現妖怪形象的手法很特別?!苯處熇^續提問:“同學們在描繪怪獸時,能否加入自己的創意呢?大家可以先思考自己想要描繪什么樣子的怪獸,它的身體分為哪些部分,用什么顏色才能展現出它的特點?!比?,有的學生回答:“我想要畫一頭隱藏在霧中的怪獸,它的身體可以隨意變形,看上去像是一團霧,而且它的顏色可以變得與周圍環境的顏色相同。”學生通過此次活動,改變了怪獸有固定的形體和顏色的想法,設計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怪獸形象。
教師將繪本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了一些自己之前沒有想到的繪畫表現手法,并嘗試將其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自己創新的想法,同時也激發了創作熱情。
(三)調動感官,表現色彩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身邊的事物。教師可以巧妙運用繪本,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手觸摸,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色彩”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繪本《小鳥和大樹》中呈現了哪些色彩,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繪本的圖畫分別用橙黃色、白色和綠色表示秋天、冬天和春天的色彩。接著,教師朗讀這個繪本故事,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感受小鳥心情的變化。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到戶外摸一摸樹干和樹葉,加深對大樹特點的認識。最后在本課的創作環節,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用了哪些顏色表現春天里的景物的特點呢?”如有的學生說:“我描繪了春天里的櫻花樹,在用粉色為櫻花填色時,往顏料中加了較多的水,我認為這樣能夠表現出櫻花的花瓣柔軟的觸感。而在用咖啡色為樹干填色時,我往顏料中加的水較少,以表現樹干粗糙的感覺?!笨梢?,學生在上述活動中能夠學會運用色彩,將事物描繪得更加逼真。
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體驗,能夠掌握更多色彩搭配的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和創作能力。
三、匠心獨運,探析應用兒童繪本開展色彩教學的策略
(一)融入游戲,了解色彩關系
由于小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融入繪本內容的基礎上設計趣味游戲,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發現色彩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色彩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三原色與三間色”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原色和三間色之間的關系,首先,教師讓學生閱讀繪本《小老鼠無字書·顏色》,了解繪本中表現顏色的方法,并思考小老鼠涂抹顏色的順序。然后,教師借助繪本,開展了一個有趣的色彩游戲。游戲規則為:教師展示一種顏色的圖片,學生需要快速地用顏料調配出這種顏色,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配出相應顏色的學生為游戲的獲勝者。學生在調配紅色和藍色、紅色和黃色、黃色和藍色的過程中,認識到了每種間色是由兩種原色調配而成的,進而理解了三原色和三間色之間的關系。游戲結束后,有的學生問道:“我們是不是也能通過調配其他顏色,呈現更多的色彩呢?”于是,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實驗,進一步分析各種色彩之間的關系。
教師融入游戲,能夠將課堂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色彩游戲中,學生可以提升學習體驗,正確認識色彩關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調色方法
在學生了解了三原色和三間色之間的關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復色的知識,感受色彩的變化。復色指的是由任何兩個間色或者三個原色調配而成的顏色。顏料之間的比例如果不同,那么產生的復色也不相同。
例如,有的學生在創作關于“花兒朵朵”這個主題的作品時,問道:“老師,我的顏料有限,如何才能畫出色彩繽紛的圖畫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讓學生根據繪本《小老鼠無字書·顏色》的內容,自主探究調配顏色的方法。在掌握了基本的配色方法之后,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如果在配色時一種顏色用得比之前多一些,另一種顏色用得少一些,那么呈現的色彩效果會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將很多種顏色融合在一起,能否呈現出像彩虹那樣、不同顏色交織在一起的和諧效果呢?”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對色彩調配方面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師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繪畫中。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明白了玫紅、火紅、石榴紅、粉紅、紫紅等顏色都屬于紅色,但它們之間是有差異的。
教師開展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了不同的顏色相互融合后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同時也感受到了創作的喜悅。學生在掌握了配色方法之后,再進行繪畫創作,就能巧妙運用各種顏色表現作品內容,進而提高作品質量。
(三)個性表達,抒發情感
探究色彩的冷暖變化,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是色彩學習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先讓學生了解冷色和暖色的含義,再讓學生合理選擇某些顏色,賦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某種情感。
例如,在教學“冷色和暖色”時,教師讓學生閱讀《微笑的魚》等繪本,并思考冷色和暖色分別給人什么樣的感覺,自己能否感受到色彩中的情感。如有的學生認為:“冷色調給人一種冷靜、寂寞、悲傷的感覺,而暖色調能夠體現愉快的心情?!苯處熃又f:“那么,同學們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抒發什么情感呢?請你們試著運用冷色和暖色來表現自己的創意?!痹趧撟鲿r,有的學生展現了自己在車站送別朋友時的情形,用藍色、紫色等冷色調描繪了他們周圍的事物,以表達自己的悲傷之情;有的學生則用橙色、紅色等暖色調呈現了運動會熱鬧的場面,以體現運動員奮勇拼搏的精神。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用冷暖色調表達各種情感,豐富作品內涵。
學生借助繪本,可以發現冷色和暖色在表達情感方面的差異,在創作的過程中合理運用各種顏色進行個性化表達。
結語
兒童繪本是一種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小學美術教師在色彩教學中巧妙運用繪本講解相關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色彩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該結合教學主題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繪本,開展豐富多樣的繪畫創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提高色彩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