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蕭衍的“腰圍”(2022年4月下)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早期的唐玄宗從梁武帝的腰圍之事得到借鑒,廢寢忘食,勵精圖治,把大唐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贏來了大唐的“開元盛世”。
2.毛澤東和槍(2022年5月下)
出色的指揮家靠的是決勝千里、運籌帷幄,偉人拿槍體現了對軍事基礎建設的重視,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的作風。
3.買水請走200步(2022年5月下)
“買水請走200步”,這是體驗式、沉浸式的公益活動。很多情況下,單純依靠命令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幫助人們發揮他們的自覺性、主動性,實現他們的價值,才能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與日本社會學家橫山寧夫的觀點是一致的:“激勵員工自發地工作最有效并持續不斷的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個人內在的自發控制。”
4.迎來送往是門啥“學問”(2022年5月下)
迎來送往是門大“學問”,迎好了,能把自己贏上去,迎不好,那送走的就是自己了。
5.薩鎮冰:親歷甲午海戰,見證抗美援朝(2022年5月下)
薩鎮冰是一位愛國將領,在清末民初的亂世之中始終保持拳拳愛國之心,憂國憂民。因此無論清政府還是民國政府,都對其禮遇有加,委以重任,可惜生不逢時,欣慰的是在晚年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和輝煌。
6.“不通”中蘊含“大通”(2022年5月上)
所謂“變則通,通則久”,當思維不再固化,而是任其翱翔飛越,迎來的就是事業的轉機。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正是思想變革帶來的紅利。所以,不要抱殘守缺、故步自封,更不要因循守舊、夜郎自大,主動擁抱變化、不斷尋求變革突破,事業終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丘吉爾的提問藝術(2022年5月上)
善于撥開常規的迷霧,能把一些看似例行的事務和遠為廣泛的政策和戰略問題聯系在一起,從而作出精準精確的指揮,不僅丘吉爾,中外軍事家皆然。
8.時間的故事(2022年4月下)
一切行為都在有限的時間上走過,執著理想也要開眼看世界,最大限度地去認識環境,不失時宜地調整自己的認識,實事求是地去做些適合當下的事情,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9.干部要從一線選(2022年5月上)
能俯下身子,干好小事,才能在大浪淘沙中顯現本色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