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平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學校課堂也是如此,同時信息技術對教學很有幫助,而初中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常規的教育令學生難以構建數學模型,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改善這種狀況。隨著我國教育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已不再符合現狀,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不過如何高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仍是初中數學教師非常關注的事情,而且很多學校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時仍存在問題。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分析,會對眾多初中數學教師產生積極作用。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有效整合的重要意義
首先來了解一下信息技術,當今的世界信息科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而信息技術是在信息科學的基礎上,利用相關設備拓展人類的信息,主要是以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為主,這兩種技術現如今已經非常常見,如電腦、網絡、手機等,并且這些信息技術已經走入學校課堂,如多媒體電視、投影儀等。
傳統意義上的初中數學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學生生硬地接受并嘗試理解,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強大的運算能力、直觀想象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等,但初中生該方面的能力尚有不足,因此初中生無法正確、有效地進行理解,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掌握知識點,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成為初中生的難點,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數學教學,則可以改善這個問題。課堂中的多媒體設備能將初中數學中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屏幕上,如空間幾何模型,學生能直觀地觀察到空間物體如何轉化為幾何圖形,使學生能盡快地構建數學模型,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這種教學方式能令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數學學習,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對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很有幫助,達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二、現階段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有效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
長久以來,我國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粉筆加黑板已成為幾代人所熟知的課堂,這種思想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阻礙,甚至有很多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的教師認為,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的關注點只在多媒體設備上,對數學的學習并沒有幫助,這種思想自然是錯誤的。此外,一些教師尚未使自身教學觀念得到有效改進,即使會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但僅限于數學知識展現,并沒有與之配套的教學模式,學生會因此產生興趣,但仍是以枯燥的聽講為主,不以學生為中心,他們無法將心中的不解講出來,不利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點,這種方法就是“穿新鞋走老路”,雖有一定的成效,但與應有的成效相差甚遠。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相結合,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配合全新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聽從者轉變為學習中心,讓學生參與進來,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演示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興趣去聆聽和動腦學習,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動畫片一樣,學生的關注點不僅是好看的場景轉變,還會關注劇情,深入動畫劇情中,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給初中生所帶來的效果也是如此。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認識不足
目前,在我國教師的培養方面,已逐漸意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重要意義,對教師也有了不錯的培養成果,教師進入學校后,大多能正確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但任教時間較長的教師對這方面的見解不夠深入,首先他們會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主體認識錯誤,出現“注意力在信息技術”的想法,其實初中數學教師應意識到,這兩者相結合的主體是數學課程,在利用信息技術傳授知識時,不可出現只顧華麗的視頻、圖片剪輯,而忽略教授知識主體內容的情況。
此外,還有一些初中數學教師認為,所謂的信息技術與學科相結合,就是將兩者相加,形成時下非常熱門的“上網課”,照搬網絡數學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制作課件,其實這就是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這樣“換湯不換藥”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教師對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存在障礙
信息技術是近幾年才走進千家萬戶的,也就是說一些教師對操作這些設備,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這是不爭的事實,倘若這類教師不及時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將難以保障教學的順利完成。例如,課件制作,年輕的教師大多能熟練操作電腦,但并非所有教師都是如此,若想要制作一個合適的課件,就需要專業信息技術教師的幫助,但是兩者在交流過程中會出現偏差,難以制作出精良的課件;一些常見電腦問題無法處理,電腦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無響應、死機、網頁加載不出來的問題,熟悉電腦的教師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置,但是不熟悉的教師,就只能求助他人,將造成課程中斷,打斷學生的思路;對教室內多媒體教學設備操作不熟練。現在很多學校配備的多媒體教學工具越來越先進,對此不熟悉的教師,難免會出現操作不熟練的情況,可是不熟練地操作不僅對課堂時間造成浪費,還容易打斷學生思路,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十分不利。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整合的實踐
(一)摒除傳統觀念,接受現代教育理念
想要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進行有效整合,首先要摒除傳統的教學觀念,徹底從根本上轉變想法,合理地利用好信息技術,將初中數學教學與之結合,做好課題引入、內容講解、問題分析、交流評價以及歸納總結五個方面。(1)課題引入是保障課堂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學科知識創設合適的情境,我們以初中數學中立體幾何內容為例,可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個有關常見立體幾何的視頻,如長方體、立方體、圓柱等,簡單介紹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立體的物品如何在紙上畫出來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將他們引入課題中。(2)內容講解。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要切記以學生為主,適當引導加上信息技術設備的展示,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將立方體展開,求出其表面積。(3)問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無法理解立方體各個面的位置,此時教師采取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答案的方式,以使學生對其印象更加深刻。(4)交流評價。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對錯來評判學生,應以學生在課堂的表現為主,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5)歸納總結。學生所討論出的結果應納入總結中,讓學生能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整合的含義
課堂是教授知識的地方,信息技術只不過是一種媒介,利用它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環境,誰是主體一目了然,這一點初中數學教師應牢記在心,因此在制作課件時,需要突出主體部分,信息技術方面的展現應予以控制,如在制作動畫時,應減少額外的動畫類型,突出數學模型或數字變化。此外,教師還要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并不是上網課,徹底轉變網課的理念,合理創設學習情境,生動、形象地將數學知識表現在多媒體屏幕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其深入數學學習中,如學習初中數學中的“函數”時,教師應將所學函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創設學生所熟知的情境,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進入學習中。
(三)加強教師對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技能
合理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技能,有助于教學活動的平穩進行,除常見的操作之外,教師還應學習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如軟件沖突問題、意外死機、網頁卡頓等,具體的情形應求助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學習。此外,針對信息技術設備出現問題會導致學生注意力轉移的問題,教師應做好預案,如當電腦運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死機時,教師可以就此提出:“這個問題有點難度,電腦都運算不出來了,同學們你們能運算出來嗎?”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學習中,還能緩解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更利于他們學習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已成為現階段眾多學校的一種標配,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紅霞.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思考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4):43-44.
[2]雷建環,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策略思考[A].2020年中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793—795.
[3]張運佳.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J].試題與研究,2020(32):9—10.
[4]李庚.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探究[J].學周刊,2020(31):57-5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407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