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蕓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凸顯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應發揮出引導作用,以通過此方式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若想達成上述目標,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則需善于運用分層教學模式,以期切實保障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成效。
一、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可在極大程度上改善以往數學教學中的不足,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分層,針對學生智力水平、思維能力以及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為不同學生明確相應的學習目標。在運用不同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之后,不但可使本就優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而且能推動中等學生以及學習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一同進步,為不同學生的有效學習以及個性發展營造出適宜的氛圍,使每名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均可在最大程度上凸顯出自身的能力以及所具備的潛能,從而達成因材施教的數學教學目標。并且,分層教學模式也和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需求之間相適宜,十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以及成績,促使學生朝著更高的臺階邁進,讓每名學生都可體會到教師對其的關心,在整個學習階段能品嘗到更多的學習喜悅感,這樣也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信心。除此之外,在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利于提升初中數學教師的教育能力,這主要體現在初中數學教師的實際教學中,要講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內容,也需做到了解每名學生,善于和學生交朋友,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期間所產生的問題,而后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如此則利于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還有助于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初中生真正愛上數學。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
(一)學生分層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時,教師首先要注重進行學生分層,這主要指的是針對不同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素質以及理解能力等,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層次,而后再由教師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運用適合的教學策略來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也唯有先科學實施學生分層,才利于達成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目標,保障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但應明確的是,教師在學生分層的過程中,絕不可僅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加以分層,這是由于學生所具備的學習素質和能力等方面,并非是在某次考試中就可全然表現出來的,這不能充分表現出學生所具備的能力以及素質,僅能作為參考的條件。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若想保證學生分層的正確性,則要認真觀察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總體表現,善于結合諸多因素,如思維習慣、學習態度以及表現等方面對學生實施科學性的分層,以便淋漓盡致地彰顯出分層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勢。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數學學習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第二層次為數學學習綜合能力較為中等的學生,第三層次為數學學習綜合能力較為薄弱、有待提高的學生,而后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有的放矢的教學策略,最終推動全體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目標分層
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目標,在于推動每名初中生學習進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水平。所以,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積極開展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到細致分析初中數學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而后針對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要求,同時為各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適合的學習目標,這樣能使不同層次的初中生均朝向此目標加以不懈的努力。在達成此目標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與發展。應明確的是,教師需注重設計基礎知識內容,并以此作為重要的基礎,針對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的學生制定符合其能力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均可獲得積極的進步與飛躍。
例如,在開展“有理數加減法”一課的數學教學工作時,本節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于使全體學生均可掌握有理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同時還可良好地運用此運算法則來實施合理的運算,對于中層次的學習目標來說,則強調讓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的學生來加以完成,教師需為學生制定多項有理數的運算內容,以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實踐水平,而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而言,則應以上述內容為重要基礎,讓這部分學生對有理數的最終運算結果實施合理性的判斷,分析最終的結果是負數還是正數,在利用上述方式之后,則可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均可在較大程度上掌握與吸收相關的知識,從而扎實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素質與水平。
(三)作業分層
以往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通常會布置統一的作業內容,讓全體學生均完成此作業內容,但此種作業布置方式會削弱一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并且這部分學生也不樂于完成數學作業。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會產生諸多的困惑與問題,并不知以何種方式去解除困惑,最終導致這部分學生對數學作業完成產生抵觸情緒,而在此情況下,教師為學生所布置的數學作業則難以凸顯出作用,不能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所以,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為學生布置數學作業時,則需沖破以往布置作業的局限性,善于運用分層教學模式實施作業分層。對此,要求教師結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更加符合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數學作業,進而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均可在完成作業的階段深化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與此同時也利于防范抄作業狀況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在開展“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的數學教學后,教師就需進行作業分層,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良好地完成數學作業,并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對此,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需為他們布置發展性的數學作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水平,還需確保作業內容具備一定的延伸性。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需為他們布置全面性的數學作業,推動此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而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則為他們布置較為簡單的數學作業,強調鞏固這部分學生的課堂所學,深化其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為其數學學習夯實好基礎,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其能對數學學習具備較高的熱情和興趣。
(四)評價分層
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是初中數學教師十分重視的事情,但對學生而言,由于其思維情感等方面均具備較大程度的敏感性,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就應強調實施鼓勵,這樣才更利于推動學生的成長。應明確的是,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也應重視實施分層評價的方式,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還絕不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當作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要強調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以及態度等方面,就算學生的成績較高,然而其在課堂學習中的態度不佳,那么教師也需對其加以批評,讓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而對一些學生來說,其考試成績雖不高,然其學習態度卻十分端正,教師則需對其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其可始終以此學習態度投入數學學習中,相信長久下去勢必能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若能將分層教學模式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則十分利于保障初中數學教學成效,對此,要求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并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確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以及布置適合的數學作業,以期培養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紅兵.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家長,2021(9):24—25.
[2]胡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智慧,2021(5):19—20.
[3]錢華.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4):168-169.
[4]張彬.“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98):85—86.
[5]謝曉芬.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52.
[6]鄭雪梅.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11):15.
注:本文系2020年課題“區域研訓教一體化工作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37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