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涵 李鴻宇


關鍵詞:黎錦大力神紋樣文創設計像素藝術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7-0011-03
引言
黎族,海南島最古老的居民。在不斷社會朝代變遷中生存的黎族婦女的紡織技藝十分精湛,她們通過獨特的審美風格與手工技藝創造出的藝術結晶——黎錦是海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織錦中的“活化石”。至今為止,黎族人民創造出了數百種形態各異的黎錦紋樣,黎族婦女作為黎錦的創造主體,因此黎錦紋樣在某種程度體現了黎族婦女對于生活的美好祈愿與向往。而人形紋作為最具有特點的紋樣類型數量最為龐大,且形態千變萬化,其中大力神紋作為人形紋中的代表直到現在仍受黎族人民所喜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大眾對于黎族文化了解卻越來越淺顯,對于黎錦圖案紋樣也并不了解。本文以黎錦人形紋中的大力神紋為例,對于大力神紋的歷史背景、造型特點以及制作工藝進行研究,并將其變形在文創產品中應用,從而促進社會大眾對于大力神紋乃至黎族文化的關注,激發了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以及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
一、大力神紋樣的背景
研究人形紋作為黎錦中的重要紋樣圖案表達了黎族人民重視人的存在,而這一思想也在黎錦中有著重要體現,人形紋作為黎錦中的主要紋樣,在各支系黎錦中都有所表現,種類繁多且數目巨大的人形紋體現了黎族人民對人的重視以及對群體力量的歌頌和贊美。雖然人形紋種類繁多,但有一個人形紋卻異常引人注目,那便是大力神紋,且大力神紋在黎族五個方言支系杞、哈、潤、賽、美孚中都有所應用(見圖1)。
大力神紋,黎族黎錦中人形紋圖案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黎錦圖案中的象征性圖案,它產生于黎族人民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黎族社會的發展至今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歲月,他們一直流傳著一個與后裔夸父以及盤古有所相似的神話《大力神的傳說》,并且由于黎族并沒有屬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字,傳說皆為世代口口相傳,大力神紋便是由這個神話故事演變而來。神話說“在古時候天地之間距離極為相近,天上共有七個太陽和七個月亮,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這時黎族中有一位名叫大力神的黎族先祖挺身而出,用他龐大的身軀將天拱出一萬丈,這才使得天地初開。之后大力神做了一把神弓,將太陽射下至僅剩一個太陽,夜晚又射落六個月亮。不僅如此大力神還在南海挑來沙土,壘山造嶺。至此大地出現高山峻嶺,他籃筐里漏下的泥沙形成丘陵,他在路上揮灑的汗水形成溪流大河,他將自己的頭發撒在高山,山上便長出茂密的森林。大力神由于勞累長逝,他高高舉起的手掌化為了海南最高的山峰——五指山[1]”。由此可見黎族人民將大力神形象塑造得神通廣大,世間萬物都由他創造,可以說在蒙昧時期,人類對于萬物產生都有著奇妙的想象。將自然事物進行人格化,創造出造福人類的創世神形象,以此來驅除災害庇護萬物,就如同漢族人民世代傳說的開天辟地盤古,以及黎族人民的創世神大力神。實際上,大力神體現出了黎族人民勞動改變生活的思想意識,是黎族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黎族人民勇敢氣魄的化身。為紀念大力神的豐功偉績黎族人民將他設計成為一種紋樣圖騰,備受人們的崇拜,同時人們也希望大力神的神力能夠庇佑自己,作為自己的保護神,所以大力神紋樣的出現也證明了黎族人民的圖騰崇拜這一信仰。因此直到現在,大力神也深受黎族人民的喜愛,大力神紋樣也一直作為主圖案被廣泛運用在黎錦中(見圖2)。服裝中帶有大力神的紋飾通常會被運用在上衣兩襟下擺以及后腰處。
二、大力神紋樣的造型特點與工藝解析
(一)造型特點
大力神紋樣作為黎錦人形紋中的典型紋樣,其造型也有其獨特性。其形態在現在看來與現代機器人的形態十分相似,由頭部、軀干、四肢組成,形成人形。其線條運用十分硬朗,多運用菱形、方形、直線、平行線、交叉線等幾何圖形,紋樣棱角分明,極少運用圓滑的曲線進行過渡。紋樣的設計并不立體,為平面的表現方式,并且通常呈現出平衡對稱的構圖樣式,從中軸線向左右兩側延伸,左右兩側的填充圖形包括大力神紋中的人形紋也皆為對稱造型。大力神紋與普通人形紋存在一定區別,大力神紋將大力神形象塑造的十分魁梧高大,四肢健碩。其頭部設計較為特別,幾乎所有大力神紋樣頭部都由菱形紋飾和幾何形紋樣進行填充,形態基本呈現向外發散的形態。不僅如此,大多數的大力神紋樣頭部會有類似于犄角的設計向左右兩側長出并且向上聳立,這樣的設計不禁會讓人想到上古時期郊祭時祭師祭祀天神恩澤萬物之功,祈求豐收時頭戴的面具。這種向外延伸的頭部設計使得大力神紋樣仿佛擁有了可以控制萬象的神力正在向外延展,為大力神增添神秘色彩。大力神紋樣的四肢十分寬大踏實,彎折處同樣采用直線曲折的方式,給人一種力量感,其粗壯的手臂與身軀形成“M”形。有的大力神紋樣在四肢處會有多個矩形的幾何形延伸,意將表現出大力神擁有可以開天辟地的神力,且神力強大正在向外延伸。并且作為主圖案的大力神紋在構圖上較為復雜,在大力神紋樣的雙腿偏下的位置、雙臂偏下的位置還有腹部中心位置有時會添加與主體形象相似但又簡化的大力神紋樣縮小版。在空余位置或會選用甘工鳥、直線紋、蛙紋、幾何紋、菱形紋、方形紋等其他黎錦紋樣進行填充,這也與普通人形紋的簡單構圖大不相同,相比普通人形紋復雜了許多。總體來看大力神紋樣的造型夸張但設計簡潔明了,人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心目中大力神的高大形象表現了出來,充分體現了創世神的硬朗強健。
在大力神紋樣的色彩方面,黎錦染色材料以野生植物為主,并輔以礦物染料,這樣純天然色彩制作工藝受條件的限制無法產生更多的顏色,這也促成了大力神紋樣純粹的配色方式。大力神紋樣中常見色有黑色、金黃色以及紅色。并且對于黎族人民來說各種顏色皆有其內含的色彩寓意,黑色對于黎族來說有著永恒、長久、驅邪、避災以及吉祥之意,所以在大力神紋樣中黑色以及其相近的顏色青黑色是其常用的背景色。金黃色與紅色是黎族人民所崇拜的色彩,金黃色通常用以代表男性健美剛毅等優秀特征;紅色,作為“仙人的顏色”被黎族人民推崇,其更多地被用來代表生命的力量,不但能夠象征權貴,還有著驅魔降妖的作用。可以看到大力神紋樣通常運用紅色編織大力神紋的外形輪廓以及內部輪廓,金黃色為主編織大力神紋樣內部紋樣作為填充,整個大力神紋樣是以紅色調和金黃色調為主,有時紅色與金黃色的運用也會相互對調。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藍色、綠色等顏色,與紅色和金黃色形成對比。可以說大力神紋樣的色調主要以對比色為主,并且色彩運用純粹,這樣的色彩搭配十分和諧又具有視覺的沖擊力,突出了大力神本體的同時使其他紋樣與大力神紋和諧相處,這也使得大力神紋樣整體和諧但又能突出重點。當然這樣的色彩搭配跟黎族人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也成就了這一民族從原始時代就已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美感,黎族人民生活的這片熱帶雨林,四季長春,生活環境優美,這樣的環境處處都會讓黎族人民產生美感,創造美的意識靈感,從而創造出的大力神紋樣相對色彩鮮艷,花紋精美。這樣的色彩運用搭配大力神紋樣獨特的外形形成了具有黎族特色的大力神紋樣。作為黎族人民智慧、勇敢與力量的結晶,不僅是在造型還是色彩大力神紋樣都充分表現了黎族的民族特色。
(二)制作工藝
黎族作為一個沒有屬于本族文字的民族,其傳統織錦黎錦或許可以作為黎族織在布中的語言,具有其獨特性傳承至今。在經過紡、染、織、繡四大工藝,最后完成的精致的黎錦,黎族最具特色的工藝可以說是在“織”中體現。踞腰織機是黎族特色的織具,又稱為腰機或腰織機,其主要部位由腰帶、卷布軸、腰力棍、木刀拉經棍、提綜棍、分經棍、竹梳、竹緯線針、絞棒、整經梳等器械組成,可以隨身攜帶,隨處都可打開進行編制。即使是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黎族人民依然在使用腰機。在織布時席地而坐,綁著腰帶用雙腳踩織機經線木棍進行織布。由直線、平行線、折線組成的幾何形是黎錦編織的主要構成形式。其中大力神紋樣同樣主要為幾何形的構成方式,采用了平視構圖法,造型簡練。黎錦根據工藝手法的不同可以分為織染、織繡和刺繡三種。首先,織染是傳統黎錦制作工藝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采用先染色后織布并選取不同顏色的彩線進行圖案花紋的編織。使用這種方式所織出的紋樣平整、結構分明并且色彩清晰,并能夠清楚地觀察出經緯線交織的規律,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僅可用于織錦紋樣且紋樣結構也有所限制。其次織繡,傳統織繡工藝分為平紋組織織造和斜紋組織織造兩種,織造工藝根據織物結構分為平紋素織和提花織兩類,這樣的工藝突出其立體感,同時也增加了織錦紋樣的層次感。最后刺繡,分為單面秀和雙面繡,完全采用刺繡工藝繡出黎錦紋樣。采用刺繡工藝繡出的紋樣,輪廓細膩,表現方式比織染與織繡更加多樣化,由于突破了織錦工藝的局限,紋樣的構成可呈現出更多的形態,有了一定比例的圓弧線的出現,也使得整個圖案花紋更生動,更具可塑性[2]。繡也稱作“黎繡”,最初的黎繡是為了使服裝在穿著過程中更加耐磨御寒而產生,后來逐漸成為裝飾。這精美的刺繡工藝也展現了黎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風貌。
三、大力神紋樣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
(一)大力神紋樣的現狀
先祖發揮智慧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以及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卻逐漸下降,人們審美的改變,并且對于物品的關注點轉變為物品的實用性,機械化智能生產逐步代替手工生產,不斷出現的新鮮事物及新興文化使得傳統文化一度陷入瀕危的窘況。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及以其主紋樣之一的大力神紋樣,是在黎族的產生與繁榮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同時也是黎族在數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逐步創造出來的民族精神載體。作為織錦中的“活化石”,卻因為其濃厚的民族性以及非主流性導致了解它的人變得少之又少。在如今情況下對于黎族文化、黎錦以及優秀的紋樣如大力神紋樣的保護與傳承變得刻不容緩。
好在現階段,國家的引導以及大眾思想的轉變,人們開始漸漸覺醒,逐漸恢復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并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進行結合,吸引社會大眾的目光促進社會大眾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當然,人們對黎錦的關注也在增強,相應的,認識大力神紋樣的人們也越來越多。
(二)大力神紋樣與像素藝術的結合
由于大力神紋樣線條運用十分硬朗,多運用菱形、方形、直線、平行線、交叉線等幾何圖形,紋樣棱角分明。不由得聯想到了與它同樣線條硬朗,運用矩形方塊進行構圖的像素藝術風格圖案。
“像素”這個詞匯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像素藝術”是設計師和藝術家借用這種起源于電腦中、具有“鋸齒與矩陣”獨特視覺語言的圖形形式,以最小的像素點為基本元素,以垂直與水平的基本構成規律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布局、組合、構造的一種藝術風格[3]。像素藝術是數字時代的產物,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作為現代藝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但代表了現代科技同時也代表了新型藝術的創新,同時像素藝術是一種具有當代性的藝術思維觀念與創作方法。
在欣賞過多種像素藝術圖案后,發現大力神紋樣的直線條構圖與像素藝術圖案有著相通之處。筆者認為將大力神紋樣與像素藝術圖案進行結合,并不破壞大力神紋樣原有的紋樣特點,同時能夠將大力神紋樣進行創新,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擁有現代元素使其更易被現代社會大眾所接受。筆者將大力神紋樣進行簡化,保留其原有的外形輪廓后將其進行像素化的處理(見圖3與圖4)。色彩方面將其變色為紅色的鄰近色紫色,并選用漸變紫色(見圖5),改變其原有的鮮艷紅黃色調,使其更加百搭柔和,更易被大眾所接受。在曾經染色技術不成熟的年代,紫色被稱為是永恒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永恒”也帶有與大力神紋樣相同的神秘色彩。并且紫色作為2021年的流行色之一,輕柔無爭帶著清新感并且大氣優雅,用紫色作為搭配能夠豐富整體造型,塑造出時尚且帶有神秘色彩的風格圖案。
(三)變形大力神紋樣在文創中的應用
近幾年,大眾對于文創產品的關注度逐漸升高。文創產品以文化為元素,通過融合多元文化,能夠促進各種文化通過不同的文化載體展現到世人面前。不但故宮設計出帶有故宮色彩的文創產品,各地都在進行帶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設計,想要通過文創產品的傳播增強文化知名度。文創產品具有一定的受眾,并且是能夠實現融匯古今,溝通傳統民族以及現代的產品。好的文創產品能夠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中,筆者認為將變形過后的大力神紋樣應用在文創產品中能夠給人們帶來新的審美趣味,很好地讓大眾了解并且接受大力神紋樣,從而關注黎族文化,使得被遺忘的黎族文化在人們的視野中重現。本文主要將變形大力神紋樣應用在手機殼以及金屬配飾兩種類型的文創產品。
手機作為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可缺少的物品,為了保護手機不會被磕碰,人們常常會給手機安裝手機殼,手機殼便也成為了人們日常中保護手機時必備的時尚品。將變形過后的大力神紋樣運用到手機殼中,在色彩方面使用互補色黃色和同色系紫色作為背景色;在排列方式上采用鋪滿紋樣以及前后錯落的方式進行設計;在材質方面選用液態硅膠材質以及TPU材質;在工藝方面選用高清數碼印刷工藝(見圖6與圖7)。通過互補色黃色的背景不但能夠突出大力神紋樣而且作為2021年的流行色給人以溫暖活潑的感覺,同色系的使用也給人以舒適的視覺效果。人們通過購買手機殼,會對這一圖案產生好奇,從而對大力神紋樣有初步了解,以此大力神紋樣便會被大眾所認識并且接受。
金屬飾品作為當代年輕人搭配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年輕人追捧,與像素藝術結合的大力神紋樣還可以將其設計為金屬飾品。將融合像素藝術特點的大力神紋樣制作成為金屬鏤空制品,運用到金屬項鏈和手鏈中。顏色方面可以有銀色、金色以及玫瑰金色彩;材質方面以925銀以及合金為主(見圖8與圖9)。人形的大力神紋樣運用到金屬飾品中并未有違和,甚至這樣的運用在紋樣設計中新穎時尚還可給予佩戴者以好的寓意,更好地讓年輕人認識這一民族象征性紋樣從而促使年輕人了解黎族文化。
總結
大力神紋樣,是黎族先祖依靠想象將人與自然聯系到一起的象征,早在那時人們就已經思考過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且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作為黎錦紋樣主紋樣之一是黎錦文化的重要象征性符號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然而現在像黎錦這樣被遺忘的民族文化還有很多,無數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繼承傳統還是與現代文化結合順應社會時代發展面前陷入了兩難。確實在社會發展快速,文化融合科技發展的現在,傳統文化不斷地消逝變成了不爭的事實,許多傳統文化無法被繼承并且背負著“用不到”“無法量產”“欣賞不來”等標簽在時間的長河中落幕。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消逝并不代表民族的消失,文化的傳承性與延續性會讓該民族的文化持續被人們牢記于心。所以在關注度逐漸降低的現在,需要將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甚至國際文化進行融合,將民族文化與現代工業結合創新,從而迸發出新的藝術碰撞,使各民族文化歷久彌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本文通過收集大量文獻,新聞報道以及圖片等資料對大力神紋樣的背景,造型特點以及工藝解析進行研究。結合像素藝術對黎族大力神紋樣進行創新設計,讓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大力神紋樣與現代藝術碰撞融合,使它不僅僅代表黎族這一單一民族,而是通過變形成為當代大眾審美所能接受的紋樣,為紋樣的創新與變形提供了可能性。
綜合來看,在民族大融合以及文化全球化現在,我們需要探索、傳承、創新、發揚被遺忘的民族文化,并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拒絕“拿來主義”不把民族文化簡單的直接運用。將大力神紋樣乃至黎錦紋樣延伸發展,從歷史底蘊與美學價值兩個維度進行保護與延續,與現代文化進行融會貫通。本研究以大量的圖像、文獻及文字報道為支持,探究了黎錦紋樣中主要紋樣之一的大力神紋樣,并為文創設計提供一種新的紋樣創新設計思路。在此基礎上,為今后文創設計中大力神紋樣運用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同時為中國傳統紋樣作用于市場化的現代設計中的各個領域提供寶貴的借鑒意義。當代社會的每一次有關黎族文化的創新都為今后黎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創造更多可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藝術的進步,黎族文化甚至各個民族文化都將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希望未來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不再被遺忘,并且走向世界,真正實現文化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