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風險導向審計的研究在中國還是基礎階段,內部審計從傳統模式向風險導向模式轉化的過程也相對緩慢。較多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較低甚至不設立內審部門,企業內部數據的獲取存在困難等現狀導致相關研究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結合實際項目和數據分析具體問題。基于此,本文探討我國企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現狀和問題,為相關部門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企業單位;風險管理
一、內部審計在風險管控中作用發揮現狀分析
自從我國全面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各項事業的改革都在飛躍發展,企業單位的改革中最為要緊的內容之一當是內審改革,其正在全面實施和推進。
通過實地調研,對企業單位以風險管控為基礎展開的內部審計情況實現更深入的解讀,在對企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其存在企業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低,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部門設置及人員配置不合理,內審獨立性還需提高;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不足,制約審計發展等問題。
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內部審計獨立性
(1) 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情況
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我國重點企業帶動了經濟發展,提升了人員就業率,也為稅收作出重要貢獻,但其內部審計同時也存在問題。對企業單位資產內部審計制度進行完善,不僅可以防止資產的損失,還能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我國大多數企業單位、公司和組織都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從本次調研的50份問卷中,設立內部審計制度的企業單位占比78%;沒有設立內部審計制度的占比20%。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單位比較重視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但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2) 內部審計部門建設情況
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還屬于發展階段,內部審計部門的機構設置也未統一。建設內部審計部門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大部分是響應監管部門要求。不同企業,內審機構的設立形式不同。主要有:內部審計機構由財務部門領導,內部審計機構由總經理領導,內部審計機構由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機構由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領導。獨立的內審機構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自身功能、為組織增加價值、推動企業目標實現。
調查顯示,在企業單位中,有獨立內部審計部門的單位占比74%;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安排在一起的單位占比26%。
(3) 內部審計機構領導體制歸屬情況
在調查的50個企業單位中,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結構上屬于“財務部門領導內部審計”的和“雙重領導:職能上向審計委員會報告業績;行政上向總經理負責并報告工作”的占比6%;屬于“總經理領導內部審計”的占24%;屬于“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的和“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的占10%。
2.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1) 內部審計單位人員設置情況
提高內部審計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合理配置審計人員,也是企業內審部門面臨的一個難題。調查結果顯示,從內部審計單位人員設置情況來看,內部審計部的成員在5人以下的占62%;5人至10人的占22%;10人以上的占4%。內部審計人員應該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合理配置。
(2)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贊同情況
目前,我國企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內部審計工作發展所需的專業素質還存在差距,為了使內部審計職能充分發揮作用,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迄今為止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
贊成“審計人員職業化”的單位占94%;不贊成“審計人員職業化”的單位占4%。由此可見,審計人員職業化是審計工作開展的必然趨勢。
3.內部審計活動開展情況
開展內部審計活動,有助于企業完善審計制度,對企業自身存在的風險進行全方面評估,從而合理規避風險,使企業長遠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企業單位都有“財務審計”這一內部活動;六成企業單位都有“合規審計”這一內部活動;有“運營審計”這一內部活動的企業單位占比四成;有“IT審計”這一內部活動的企業單位只占比兩成。
4.企業風險管控三道防線的設置和作用發揮情況
根據《企業風險管控》包括三道防線,第一道是業務和職能部門,第二道是風險管理部門,第三道是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第一道防線”的業務和、方法、工具,加強督導;“二道防線”需要把風險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推廣到企業管理層,包括最高決策層,培育風險文化和風險環境;“第三道防線”是指獨立的審計部門,通過獨立審計、客觀披露、督促整改來督促前兩道防線的風險職能部門,主要起到統籌的功能,統籌實施全面風險和內控工作,統一提供系統管理工作。內部審計在風險管控中的作用極其重要。
(1) 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設置情況
只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時,企業才會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的特點是獨立性,把控企業的潛在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50家企業單位中,設有風險管理部門的單位占比22%,未設立風險管理部門的單位占比高達76%;有1家單位正在考慮設有風險管理部門。已經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單位占比32%,未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單位占比42%,只有26%的單位準備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可見,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受重視程度較低。
(2) 內部審計風險存在情況
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強調單位內部自身風險,了解內部審計風險存在的問題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運營和發展。
50家企業單位中,存在“網絡安全”風險的單位占46%;存在“數據保護”風險的單位有占50%;存在“法規變化”和“數據和新技術”風險的單位占42%;存在“業務連續性/危機響應”風險的單位占38%;存在“第三方”風險的單位占30%;存在“人才管理”風險的單位占56%;存在“企業文化”風險的單位占26%;存在“董事會信息”風險的單位占8%;存在“數據收集,分析和使用”風險和“可持續性”的單位占36%。
5.內部審計在風險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
內部審計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大體上已經能夠在財務方面、內控方面、經濟責任方面和重大建設項目方面等方面開展獨立的審計工作,這既能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專項的服務,同時為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根據本次調研結果我們能夠發現,企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存在的問題如下:
(1) 領導層不夠重視,內審機構不健全
本次調研中,認為如果內部審計部門介入到風險管控中,“能獲得管理層和業務職能部門的支持”的單位占50%;“不能獲得管理層和業務職能部門的支持”的單位占20%;認為“不好說”的單位占28%。
《規定》中第4條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體制進行了劃分,但并不是強制要求,給了組織單位自由決定的權利。但是不管審計機關的上級,還是企業單位領導,都肩負著推動內審建設和發展的重任。本次調研中,有部分單位并未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同樣也未設立內部審計制度。由于缺乏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再加上有些領導對內部審計的忽視,導致了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不健全,阻礙了內審機構的建設。
(2) 部門設置及人員配置不合理,內審獨立性還需提高
部分單位沒有自己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而另一些單位雖然設立了內審部門,但是審計崗位配備的人員少,等級不夠,監督權力較弱,從而無法達到審計獨立性的目的;未設立內審部門的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是其他崗位的人員兼職,從而限制內審職能的發揮。
(3)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不足,制約審計發展
在企業單位中,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是一項重要內容。企業單位中審計人員的專業程度、綜合能力不足,是制約審計發展以及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對內部審計更好發揮風險管控作用的建議
從現有的狀況來看,內部審計事業仍然有很多的發展空間,自然也會面臨新的挑戰,促進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是國家機關和企業單位不可推卸的責任及義務。
1.全面提高領導層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
宣傳內部審計,營造一個好的審計環境,是企業單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內部審計不能得到單位領導的重視,不能讓單位內部人員理解,就會大大增加工作的難度,不能順利實施。內部審計人員有義務宣傳內部審計,幫助領導及所有人更全面地了解有關內部審計最新的重要法規和最新的理念。出席有關審計事項的會議時,應促進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加深對內部審計的理解。
2.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體系
在企業單位中,要想完善各個部門的內部審計,建立健全審計制度體系非常關鍵,根據現有的法律和法規,初步規劃審計體系,依據法律法規開展審計工作,建立健全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審計體系,在著手審計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學會查漏補缺,舉一反三,從而能夠使該企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更加全面和精細;規范審計任務的工作流程,審計前、中、后都必須按照規范流程實施。
3.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
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包括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此外,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體系和業務能力需要不斷更新,通過接受教育來提升勝任能力。開展入職教育和后續教育,入職教育為員工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為內部審計人員盡快開展工作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技能。后續教育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內部審計人員視野及眼光,要多走出去,多與其他單位的人員溝通及交流,取其精華,優化自身。同時更應該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活動,提升自身勝任能力。
三、結論
本文結合企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工作現狀,對企業單位以風險管控為基礎展開的內部審計情況實現更深入的解讀,提出內部審計在風險管控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議,幫助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及時發現和預防風險,對風險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為企業治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和辦法。
總之,隨著企業單位的全面發展,要意識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性。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不斷完善和優化內部審計制度,才能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單位中的優勢和價值,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濤.完善單位內部管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J].西部財會,2020(09):70-71.
[2]張建平,張嵩珊,李苗.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與實踐調查研究[J].財會通訊,2020(15):135-140.
[3]王海濱.兩辦規定修訂及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J].中國內部審計,2019(08):56-58.
[4]喬蓉,毛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思考[J].審計月刊,2019(03):41-42.
[5]鄭潔.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與控制中的作用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9(01):139-140.
[6]祝令娥.淺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J].教育教學論壇, 2017(16):102-103.
[7]王瑩.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質量與市場,2022(07):142-144.
[8]呂明君.企業內部審計定位與發展方向研究[J].上海商業,2022(03):97-99.
[9]左麗君.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析[J].商訊,2022(05):125-127.
[10]陳虹.關于企業內部審計對風險管控的作用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2(01):146-148.
作者簡介:鄧季杭(1997- ),女,漢族,陜西渭南人,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