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鳳
穿山嶺、鉆密林,以山為家、以林為伴。這些年,他高舉一只防火宣傳“喇叭”,心懷一把“病蟲害防治尺”,用腳走出了一張“山林分布圖”,為劍閣縣國有林場資源培育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守林護綠的山林之子——劍閣縣國有林場劍門工區資源管護站站長肖大超。
森林的“親人”,動物的“伙伴”
盛夏的劍閣縣國有林場,草木繁盛,綠意盎然。
7月6日上午,記者從劍閣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驅車近1個小時到達劍閣縣國有林場劍門工區時,皮膚黝黑、笑容憨厚、滿頭大汗的肖大超正從密林里“鉆”出來,他的身后便是茫茫林海。
肖大超所管護的劍門工區是劍閣縣國有林場重要產區,林地面積1.1萬余畝,分布在大小十幾座山上。由于山高、路陡、面廣、點散,他常常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一天要走三十多里山路。這些年,穿壞了多少雙鞋,他已經記不清了。
“現在砍樹、盜獵等現象基本看不見了,上山遇到紅腹錦雞、猴子等動物的次數倒是多了。”談起這些年在林場的事兒,肖大超總有說不完的話。
1995年,父親下山,他上山。27歲的肖大超放棄紅紅火火的家電維修生意,來到劍閣縣國有林場當起了護林員。為何選擇做護林員?肖大超有著自己的思考:“我是大山的孩子,父親又是林場第一批護林員,父親退休了,我想接過這擔子,繼續守護我們的山林。”
“要干好護林員這份工作,就必須要熟悉山里的溝溝岔岔,熟悉護林點的一草一木。”肖大超從小就愛跟著父親往山里跑,喜歡和大山打交道。27年的護林員生涯,更是讓肖大超對轄區內的地形地貌、樹種分布等情況了如指掌。如今,這片林區的每條小徑、每道溝坎、每一塊山石、每一棵樹都“印”在他心底。
肖大超說:“巡山護林可不是隨便走走那么簡單。劍門關素有‘劍門天下險之稱,林區亦是山高谷深路陡,爬坡過溝都不容易,手腳并用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一不小心失去平衡,就會摔下陡峭的山崖。”但在肖大超心中,這份工作最難忍受的卻是孤獨和寂寞,他說:“我們隊伍中每個護林員都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巡山護林路上有許多小動物陪伴,冬天則是萬籟俱寂。”
午后,記者一行跟隨肖大超上山巡護了一段路。從營盤嘴出發,到梁山寺,經翠屏門,最后到達經皇洞。越往大山深處風光越美,但路也是越來越難走,一路上不僅荊棘叢生,還要時刻注意周圍是否有毒蛇毒蟲出沒。行走途中,我們一直戰戰兢兢,但肖大超卻淡定自若,他邊走還邊向記者介紹起身邊樹木的名稱、用途、習性,儼然一個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家。
“這條路我走了27年,早就熟悉了。”一路上,肖大超的眼睛還不停地在植被中掃來掃去,“我們護林員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看是否有枯死樹木,是否有松材線蟲病發生,是否有火災隱患,一旦發現就要及時報告和處置。”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跋涉,記者一行跟著肖大超行至一處高點,放眼望去,滿目青翠。看著茂密的森林,肖大超笑容滿面。
宣傳的能手,盡責的標兵
“老王,最近在忙啥?林區不能抽煙,不能用火,要注意喲!看到游客有違規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并聯系我們。”返回路上,肖大超遇到劍閣縣劍門關鎮梁山村五組村民王建榮,馬上叮囑起來。
“我曉得,被你念叨到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夏天天氣多變,你巡山多注意安全喲!”王建榮笑著說道。
因為常年巡邏、入戶宣傳,村民對肖大超和隊員們都非常熟悉,一見面就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話家常。
“森林防火,是護林員工作的重中之重。”肖大超告訴記者,每年10月到次年春季,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和隊員們最忙、最緊張的時候,每天巡邏12個小時以上是常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造成火險的細節,一個小小的煙頭都不能忽視。游客多的時候,森林防火宣傳任務也重,比如有的游客在山上抽煙、扔煙頭,我們發現了要及時制止,進行勸導。”
2005年,肖大超被任命為劍閣縣國有林場劍門工區資源管護站站長。從護林員到站長,不只是身份的轉變,對他來說,“身上的責任更大了”。
“人走到哪兒,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就開展到哪兒。”為了把森林防火這項工作做得更好,肖大超采取了兩步走的措施,一是深入村組、學校、景區等地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如發放森林防火滅火宣傳單,開展森林防火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開展森林防火聯防聯控知識講座等;二是對林區所有山頭地塊實行網格化管理,與護林員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全面落實巡山護林、火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進一步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
“這么多年來,我們工區沒有發生過一次重大火災。”肖大超的話語中有些自豪,在他和隊員們經年累月的努力下,當地村民的護林防火意識明顯提高,實現了全民防火、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以山為家、以林為伴,從青年到中年,肖大超在劍門之巔堅守了27年,他不僅護住了這座保持著原始植被的大山,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當地深入人心。采訪最后,他語氣堅定地說:“護林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