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生理學課程教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2021級高職臨床專業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對2班、3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和教學效果,旨在比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方面的差異,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臨床專業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高職 臨床專業 生理學
課 題: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9C0147)的研究成果。
生理學是高職臨床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生理學課程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后續如藥理學、內科學等課程的學習。對高職臨床專業學生來說,生理學還是專升本、執業助理醫師等考試的必考科目。因此,生理學課程教學對高職臨床專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生理學課程教學目前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模式,這種滿堂灌的方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均不佳。大多數學生只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并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介于純粹的傳統課堂教學和完全線上授課之間的一種中間形態,是兩者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的同時,又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
一、學情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長沙衛生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校)臨床專業學情有如下特點:一是學生有一定的生理學知識儲備,學習熱情高,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二是學生學習習慣不佳,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三是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除了書本外,很大程度依賴于互聯網。這些特點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成為可能。
二、線上平臺的建立
學校的生理學線上課程資源為2019年立項、2020年認定的湖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經過不斷完善,現有視頻資源56個,其中理論知識點視頻50個,實驗知識點視頻6個。理論視頻涵蓋生理學1~12章的所有重、難點內容,如心臟的泵血功能、尿生成的影響等;實驗視頻則是一些經典的生理學實驗,如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等。除視頻資源外,平臺還包括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件、選擇題庫、傳統題庫、案例分析題庫等,以適應教學需要。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安排
生理學課程內容多而抽象,需要的課時較多(本科90學時),且要以解剖學為基礎(本科開課時間為第二學期),但學校臨床專業生理學開課時間是第一學期,與解剖學同時開課,課時僅有64學時(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16學時),故教師需根據解剖學教學進程及臨床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對學時分配和教學內容等進行調整。
一是調整學時,如血液由4課時增加到5課時、血液循環由10課時減少到8課時等;二是調整教學內容,根據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將生殖由自學改為授課,而感覺器官由授課改為自學;三是調整授課順序,根據解剖學教學進程,將第4次課由血液循環調整為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放在第8次課講授等。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學校生理學課程課時十分緊張,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對學情及實際教學資源的分析,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最為可行。
1.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模式為線上預習+線下教學+線上復習或拓展。
線上預習有兩個目的:一是提前預習課堂教學相關內容;二是復習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解剖學知識。線上預習的時間為一周,在授課前一天截止,教師通過學習通發布視頻任務、問卷、作業等并進行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點,然后梳理教學內容,確定重點、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線下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線下教學即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生理學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通過線上教學環節,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的放矢,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對學生無法理解的難點進行教學,并根據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學法等,讓學生能充分內化吸收難點知識,攻破學習難關。
例如,在講解心臟細胞的動作電位時,由于課前學生已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分組競賽教學法,將全班學生分為3組,每組派5個人完成表格的內容,對優勝組的學生進行獎勵。
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每種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點,還能對3種不同心肌細胞的特點進行對比,加深印象,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采用此方式使教師對該內容的講解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20分鐘,但學習效果卻大大提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多出來的20分鐘用于對心肌細胞生理特性中興奮性的講解,這是教學難點,采用案例分析法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之前先給出一個早搏(期前收縮)的案例,提出問題“早搏(期前收縮)的形成機制是什么、與心肌的興奮性有什么關系”,然后講解心肌興奮性的相關內容,最后留時間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
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且能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一舉多得,顯著提高了生理學課程教學效果。
每次授課結束前5分鐘,教師布置5~10個單選題,要求學生不翻書完成作業。
課后及時復習是掌握知識的最佳途徑。學校學生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習慣普遍不佳,需要教師督促,因而課后采用線上復習,教師通過分析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情況,將易錯點進行總結,并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查缺補漏。同時,對一些有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其他優質教學資源,為其參加專升本考試、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驗教學
生理學是實驗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理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這對臨床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實驗教學的模式為線上預習+線下實操+線上拓展。
實驗教學前一天,教師在學習通上發布實驗視頻,督促學生完成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熟悉操作流程。在線下實驗課上,教師不需要從頭到尾講解實驗步驟,只需要幫助學生梳理實驗過程,突出強調易發生操作失誤和導致實驗失敗的地方。而學生預習過視頻后再進行實驗操作,一般情況下用時少且成功率高。
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生理學的理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僅靠線下教學時間是無法達到這些目的的。因此,教師課后在學習通上發布實驗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一步步通過實驗現象推出相關的生理學理論,并完成紙質的實驗報告,可以讓學生體會科研的過程,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考核
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最終需要通過考核來評價。學校臨床專業生理學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成績由40%的平時成績(考勤5%+平時表現15%+作業10%+實驗10%)和60%的期末考試成績構成。平時成績由線上+線下成績共同構成,線上成績可由學習通直接導出,線下成績由各種評分表統計得出。期末考試成績為線下教務處統一組織的紙質版試卷考試成績。
四、效果評價
以學校2021級臨床2班和3班為研究對象,2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實驗組;3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為對照組。通過數據分析軟件SPSS 20.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經過數據分析發現,兩個班無論是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還是綜合成績,均有統計學差異,表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實驗組除了在成績方面與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外,在學習積極性、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也與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面有明顯優勢。課前學生已在線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翻轉課堂、討論等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形式。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實驗組的課堂參與度、活躍度都明顯高于對照組。
不過,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對線上預習和拓展應付了事,還有部分學生反映任務多、壓力大,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下一步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韓麗,羅官莉,李萍,等.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探索[J].科教導刊,2021(16).
[2]于洋,李垚,李偉紅,等.混合式教學在生理學課程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35).
[3]朱海麗,丁潔瓊,唐瓊,等.基于“互聯網+”的生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
[4]徐巖,王茵.混合式教學在本科護理教育中的應用進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16).
(作者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