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道德教育備受關注。高中化學教學也不能脫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素質,同時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
新課標把德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力圖讓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愛國意識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化學課堂上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教育?
一、實施立德樹人在化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很多教師急于求成,往往忽視了學生更高層次即精神層面的教育,如果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沒有跟進,往往會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所以化學教師在課堂上也要滲透道德教育。
二、教師樹德立業,做學生的榜樣
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其行為舉止具有引導作用,一些不妥行為、不當言論會對學生產生誤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身作則,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自己做到位了再來要求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榜樣。教師上課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學習更多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
(一)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化學課程中愛國主義的滲透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很多化學科學家,學生只是了解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少知道其背后的故事。例如,教師在進行碳酸鈉的實驗時,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挖掘背后的趣味故事,在課堂上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給學生介紹我國的留美博士侯德榜,讓學生了解這位博士為我國化學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初期,他為了發展國家的制堿技術,拒絕舒適的國外生活,毅然選擇回國,發明了“侯氏制堿法”,推動了我國化學事業的發展,講解中學生的愛國情感得到觸發。
(二)利用化學發展史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化學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在實施立德樹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鉆研精神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化學的發展史,通過歷史追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告訴學生,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空氣也是一種化學物質,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知識的學習和拓展,知道主動進行探索鉆研才能發現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三)轉變教育思想,營造立德樹人課堂氛圍
為了避免化學課堂的枯燥乏味,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德育故事。如導入或者探究環節介紹化學名人以及他們對化學界的貢獻,課堂探究活動結束后學生需要對自己和同伴進行評價,評價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引他們懂得去贊賞他人,肯定他人的付出和貢獻,也要客觀看到自己的缺陷,要學會反思和學習,這樣的課堂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更有利于立德樹人的踐行。
(四)因勢利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非常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何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借助化學實驗活動、化學公式推導等來完成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如家里的熱水器里面總是有很多白色沉淀,時間久了用刀子也割不掉,老師設疑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針對這個問題播放了化學去除碳酸鈣的小視頻,課后學生自己用酸堿中和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另外一個例子是很多村子吃的是窖藏水,這些水都是由雪融化的,為了消除水的苦澀味,當地人用杏仁投水來改善水質,老師要求大家用化學知識來解釋這個原理(分解與吸附)。經過這樣的探究以后,老師再設計一個任務:回家后幫助家人解決一些生活問題,但是需要滲透化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因勢利導,隨時隨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就要以人為本,德育優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生。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完善自己,樹立榜樣,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自己、對國家和社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最后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華奇,萬晟嵬,黃運柱.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2):86.
[2]梁博.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立德樹人的教育研究[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2020.
[3]彭慶元.探析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創新策略[J].信息周刊,2019(47):1.
作者簡介:趙國婷,女,甘肅白銀人,二級教師,就職于甘肅省會寧縣第五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