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中
踐行文化自信是實現我國長久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是當前我國文化領域的一項重要使命,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也十分必要,從宏觀上來看,這對于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特殊意義,也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增強文化認知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文化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具有文化認知的能力,能夠獨立自主地選擇優秀文化,為自身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將增強文化自信作為教學目標,增強學生文化認知,為學生形成文化自信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八年級上冊《<孟子>二章》中《富貴不能淫》的學習中,教師往往以翻譯古文含義、朗讀古文內容、理解古文思想等教學內容為主,如教師往往會提出以下學習任務:(1)進行古文的朗誦閱讀;(2)獨自將古文翻譯成現代文;(3)描述古文內在的含義以及作者體現的思想。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習任務僅僅就古文表面以及考試要求提出了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文化內涵傳遞,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后,并沒有對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孟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精神有深入領會。這體現出古文學習僅僅流于表面,對于學生文化認知以及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缺乏。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語文教材中的古代文章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濃縮結晶,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是具有豐富文化價值的文化瑰寶。教師要在古文學習中深化文化認知教育,在《富貴不能淫》的學習中,教師要對古文所體現的精神品質進行凝練總結,號召學生學習古人“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貴品質。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與古人的精神品質進行深入對比,從而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通過這樣的對比教學,使學生的文化自信不斷得到提升。
二、增強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在文化認同的教育中學生會自覺形成文化自信,養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如九年級下冊中《山水畫的意境》一文,對我國山水畫的創作意境進行了簡單介紹。在該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設定的教學目標是積累生字生詞、了解文章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觀點、梳理文章思路、借鑒文章寫作方式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以應對考試為主要目的,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較為匱乏。教師在該文章的教學中,應當將增強學生文化認同作為教育重點。山水畫是中國獨有的畫作形式,在近代以來西方油畫、素描等形式成為主流的繪畫形式,這體現了西方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大沖擊。語文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國山水畫在繪畫意境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培養學生藝術情感、文化品質等方面具有特殊意義。因此教師在《山水畫的意境》的教學中,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使學生清醒認識到山水畫區別于西方繪畫形式的獨特優勢與藝術內涵,進而實現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教學目標。
三、增強文化創新
文化自信并非一成不變的繼承傳統文化,而且盲目自信也不利于文化長久發展。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初中生面臨著社會上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響,其中不乏一些不良文化,學生容易受這些不良文化影響。因此進行文化創新,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和潮流特征的先進文化,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這些文化,同時對提高文化自信也有積極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致力于增強學生的文化創新能力,具體來講,一是要營造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的文化創新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秉承民主性、和諧性的原則,幫助學生進行文化創造;二是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文化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化創新對于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以此來激發學生文化創新潛能,讓學生在文化創新中取得滿意的成果,獲得充分的成就感,從而不斷增強初中生的文化自信。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十分有必要。初中語文教師要承擔起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責任,幫助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中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同時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