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畫的色彩十分豐富,畫面細膩逼真,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其在西方繪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油畫傳入我國,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油畫與中國畫不斷融合,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繪畫體系,大量極具中國畫特色的油畫作品涌現出來,促進了我國美術的發展。文章從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現狀出發,結合中國畫包含的元素,對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融合與借用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進我國當代油畫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畫元素;當代油畫;融合與借用
中圖分類號:J212;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4-00-03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中國畫作為我國歷史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備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在世界范圍內,中國畫也同樣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將中國畫元素融入當代油畫創作,能實現中國畫與西方油畫的結合,亦代表著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在當代油畫創作中,融入中國畫元素已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創作方式。融入中國畫元素之后,當代中國油畫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了一種新的現代藝術表現形式。
1 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現狀
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繪畫對意境極為重視,而對畫的表現形式則并不那么在意。西方油畫則對其形體表現非常重視,在這一點上,中國畫與油畫的差異極大。由于油畫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因此中國人先天對其有排斥心理。油畫剛傳入我國時,人們并不重視,使得油畫在這一時期發展比較緩慢。到了近現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中西方經濟往來頻繁,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油畫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與其他繪畫藝術形式爭奇斗艷,很多極具藝術價值的中國油畫作品涌現出來[1]。從發展的時間上來看,油畫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因而整體創作水平與西方存在一定的差距,所創作出的油畫作品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較弱。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雖然油畫在我國已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相當一部分藝術家仍然模仿西方的繪畫方式,并未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油畫創作,使得創作出來的油畫作品并不具備我國的藝術文化特質,表現形式千篇一律。這種情況極易使民眾感到油畫作品索然無味。
其次,由于文化差異,中國畫與油畫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很大的區別,將二者融合的難度非常大。要想將二者有機融合,藝術家必須精通這兩種繪畫手法,并在此基礎上對二者融合進行深入研究。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繪畫創作者都對其缺乏深入研究,創作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很難獲得切實的效用[2]。
最后,縱觀創作出的當代油畫作品,繪畫方式和繪畫內容都比較陳舊,缺乏新意。能夠反映社會問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2 中國畫包含的元素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國畫作為中華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歷代畫家通過繪制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來表現自身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中國畫對意境創建和筆墨情調極為注重,其元素主要包括文化精神觀念、語言表現手法和傳統圖式符號三個方面。
2.1 文化精神觀念
長久以來,受儒釋道思想的影響,中國畫在文化精神上非常重視主體情感。儒家思想倡導將人作為繪畫的基礎,將“游于藝”作為繪畫創作的主導思想。而道家思想倡導的是,繪畫創作要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放在首位,追求“天人合一”。事實上,中國畫就是藝術與哲學的融合,推崇的是“精、氣、神”“以形寫神”的創作方式。受《易經》的影響,中國畫對氣韻生動極為講究,這里的“生”指的就是生命節奏。概而言之,中國畫所展現的就是生命精神,其本質就是對生命的重視。
2.2 語言表現手法
在語言表現上,中國畫倡導以形寫神,講究形神兼備,極具神韻。因此,中國畫在表現手法上并不注重完全模仿大自然,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概括來講,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手法。
首先,以線條為主要構成元素。線條在工筆畫和寫意畫中運用得非常多,白描、堰仰、開合、起伏、跌宏等主要用到的元素都是線,展現了生命的律動。除了可以增強立體感和進行陰影渲染之外,中國畫中的線還可以呈現其他元素所不能表達的東西,如力度、美感等[3]。
其次,中國畫所采用的墨色是對生命本質的一種傳遞,其用墨色來描繪各種景象,通過特制的毛筆和宣紙來展現“水墨暈章”。因此,中國畫對水墨的運用非常推崇,不但要求富有韻味,而且還要設置一定的留白,以充分表現出意境。也正是由于中國畫的多方面追求,其在氣質和風韻上都別具一格。
最后,空間意象性也是中國畫的重點。從畫面來看,中國畫非常簡潔,其在畫面空間、遠近取舍上比較狂放。運用景隨步移的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使畫面空間具有時間流動性。正是由于對遠近取舍隨意,中國畫才能在尺幅上同時展現形體與空間,使虛實相生、無畫皆成妙境的表達效果躍然紙上。
2.3 傳統圖式符號
工筆畫和寫意畫是中國畫圖式符號的兩種類型,其中工筆畫的畫工比較細膩,畫風寫實,追求賦色的層層渲染,《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都是工筆畫的典型代表。而寫意畫則比工筆畫更加粗獷、豪邁,展現手法夸張,通過情景描繪以及對墨色、墨法技巧的運用,將自然界的物象以及創作者隨性灑脫的精神內涵表現出來。寫意通常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用來描述內心世界,展現山水氣脈、性情的方法[4]。
3 當代油畫創作對中國畫元素的融合與借用
3.1 對構圖布局的融合與借用
寫實是油畫創作的重點,油畫構圖遵循的也是寫實創作中的透視原理,意在反饋真實的世界。而中國畫的構圖則與油畫的構圖不同,其是在詩意創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不是從反饋真實的世界出發,因而二者之間的差異較大。但油畫創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中國畫的構圖方式。
在中國畫的創作布局中,“三遠”創作方式比較典型,具體是指平遠、高遠和深遠三種類型。“三遠”創作方式是宋代畫家郭熙總結出來的。在環境表現上,西方油畫創作很難達到“三遠”所能取得的效果。以平遠為例,平遠技法在我國古代繪畫中的運用非常普遍,運用平遠技法,可將整體構圖的氣質和風貌完美地展現出來,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奇特的觀感,讓人對場景環境浮想聯翩,如郭熙的《窠石平遠圖》。平遠構圖方法的關鍵在于將現實與想象結合在一起,在繪畫創作中,要想展現前后景之間的主觀特性,亦可以通過平遠構圖來實現[5]。油畫家可以借用平遠技法創新油畫構圖形式,使作品更具主觀情感表達的特色。
“留白”是除“三遠”布局之外的又一中國畫創作布局構圖技巧,其通過墨色與白色之間的呼應實現表達效果,也就是在繪畫中留出一定的空白,進而與墨色形成極為鮮明的映襯和對照。在對中國畫進行構圖時,可以通過留白獲得墨色以外的表達效果,將遼闊、曠遠的空間情境自然地流露出來,給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回味悠長之感。以前,由于西方人對我國的留白構圖藝術了解不多,因此在油畫創作時很少用到這一技巧。隨著西方油畫家對中國畫了解的加深,他們開始慢慢認識到了留白的藝術作用,也開始嘗試將留白藝術運用到油畫創作中。我國油畫大師趙無極的作品《05-01-67》就是運用留白藝術的典型代表,整幅油畫作品水墨濃稠,留白畫面非常多,墨色與白色交相呼應,呈現出一種虛實相生的空靈感。
3.2 對色彩的融合與借用
在色彩的運用上,中國畫與油畫的區別比較大。中國畫以黑白為主色調,通過筆墨的濃淡呈現不一樣的事物,極具整體感和想象空間。油畫則趨向于多種色彩的運用,側重于對事物的細節寫實,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油畫家對它們進行恰當運用能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因此很難評定孰優孰劣。在當代油畫創作中,可以參照中國畫的黑白色運用,融入中國畫元素,擴大表現空間,實現東西方繪畫理念的有機融合。
3.3 對表現手法的融合與借用
在油畫創作中,線條等中國畫形式語言被藝術家借鑒使用較多。而在中國畫創作中,畫家們對書寫性描繪往往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例如,藝術家周春芽在創作處于油畫抽象和水墨寫意之間的油畫時,對線條的使用手法非常狂放,使人產生一種氣韻流動的感覺,從而使作品的視覺張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藝術家祁海平則在抽象表現油畫中運用了中國畫的筆勢章法,再輔以黑白兩色,充分展現出了氤氳氣象、恢宏大氣的東方神韻。藝術家蘇大賜則將中國畫中諸多筆法融入風景油畫創作中,使作品意境寧靜、自然。諸如此類,都是將中國畫表現手法運用到油畫創作中的典型范例。油畫創作可借鑒中國畫中的移動式散點透視法進行創新,在寫生取景中通過散點透視圖對選取的審美物象進行修飾,削弱或強化繪畫的構成要素,展現出清新、飄逸的畫面。在油畫的空間造型中,則可融入中國畫 “似與不似”的意象,使畫面別具一格。
3.4 對傳統圖式符號的融合與借用
在后現代主義思潮傳入我國之后,許多中國油畫家的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后現代主義藝術的挪用和拼貼手法備受中國油畫家推崇。在油畫家們尋找可以挪用的圖式時,中國畫中豐富的圖式便成為他們理想的圖式來源,這為當代油畫創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廣闊的發展空間[6]。拼接與挪用中國畫圖式符號也成了一種將中國畫元素與油畫有機融合的策略。例如,藝術家袁曉舫在進行“飛行計劃”系列油畫創作時,以飛機代表現代,以青山綠水代表傳統,將二者進行拼貼,實現了現代與傳統的對比,形成了一種超現實場景。
總而言之,西方的油畫藝術雖然曾因遭到西方前衛藝術家的攻擊而大受打擊,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其沖破了自身的束縛,走上了多元融合發展之路,迎來了新的輝煌。就像當代法國畫家雷蒙·饒可讓所說的,油畫在經過連續的發展波折之后,會逐漸走向融合。當前,油畫創作也的確需要融合,并且要盡最大可能融合[7]。除了變化可以體現獨創性之外,融合也能夠體現獨創性。運用不同的個性特點,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融合。誠然,當今時代已不存在統一的標準、規范的風格以及確定的形式。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藝術語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可以隨意采擷運用。在油畫創作中,融合與借用中國畫元素就是一種值得發掘與嘗試的策略,相信其能使當代油畫創作步入新的時代[8]。
4 結語
盡管源于西方的油畫在傳入我國初期并沒有受到文藝界的重視,但其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是不容置疑的。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這一獨特的繪畫表現形式在我國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將中國畫元素融合與借用到油畫創作中,既可以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又能促進我國當代油畫創作水平的提高。油畫創作者需要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努力研究中國文化精神觀念和文化內涵,并善于對它們進行融合與借用,使創作出來的作品彰顯我國傳統文化特色,充分體現我國當代民眾的現實生活,展現我國的文化審美和藝術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當代油畫藝術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志強.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融合與借用[J].藝術評鑒,2021(5):142-143.
[2] 黃凱.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融合與借用[J].藝術評鑒,2022(6):56-58.
[3] 雒紅強.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融合與借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2):182-183.
[4] 王瑞,陳曉華.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融合與借用[J].藝術研究,2015(4):1-3.
[5] 張楠.中國畫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2019(7):52-53.
[6] 劉利霞.中國畫元素在中國當代油畫中的運用[J].美術大觀,2018(3):64-65.
[7] 倪靜靜.中國畫與西方油畫的藝術審美特征對比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4):183-185.
[8] 王威崴.淺談意象油畫對傳統中國畫寫意性的借鑒[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5.
作者簡介:趙霞(1976—),女,四川宜賓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繪畫、藝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