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玲
高中階段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階段,對學生良好品格的發展至關重要。德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還能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價值觀的良性發展。高中德育課程的有效開展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必由之路,只有重視學生的德育,才能為祖國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一、德育開展的重要性
高中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容易忽視對德育知識的學習。首先,德育能夠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思想道德水平相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消極情緒。人教版教材的相關章節中設置了大量的關于如何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板塊,對學生擺正心態、積極面對生活有著一定的疏導作用。其次,德育的開展能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德育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學生的精神風貌,為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容易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德育的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生活情況,對學生進行積極疏導,從而使其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核心素養下的德育能夠引導學生將德育知識投入社會實踐中。如學校開展去養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動,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德育知識,也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高中德育優化策略
(一)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信念的培養是教育活動的首要任務,在德育過程中要加大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投入,不斷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首先,要不斷地創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開展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愛國主義活動,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其愛國主義熱情,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德育活動、投身實踐。如人教版中的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第一章總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與共產黨領導人在革命斗爭和建設中的優秀道德,明確了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學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同時,要確保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各學科課程中,充分實現學科知識與德育素養的結合,落實核心素養教育要求。
(二)規范學生的禮儀文明
教育之行,立德樹人。擁有一個良好的禮儀習慣是學生立足社會的通行證。在德育素養的要求下,學生要認真學習禮儀知識,文明為先,從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懂禮的高中生。學校要定期開展禮儀活動日,積極宣傳講文明、懂禮貌的重要性,并選出文明表率作為激勵學生的榜樣。講文明是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學生間、師生間應建立文明關系,在互動時要注意禮節、互相尊重。教育者也應注重自身的禮儀文明建設,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總之,學校要注重學生禮儀和文明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禮儀氣質。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學校應注重校園氛圍的營造。一個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會愉悅學生的身心,從而促進學生良好氣質的形成。相反,一個浮躁、禮儀缺失的校園氛圍會助長不良行為的肆虐。想要進行良好的德育,必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重視對學生精神風貌的建設,這樣才能做好德育工作,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更新教學理念
真理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些認知往往會由于實踐的發展而被推翻,作為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這一事實,并將其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中。德育不能僅僅依靠教材知識,也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將德育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教師還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運用科學和先進的理念傳播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拓展德育
德育應該貫穿教學的各個階段,注重對學生的長時期熏陶,單一的學校教育難以達到穩定的教育效果。課堂的道德和法律知識學習僅僅是基礎的知識講解,而核心素養要求德育的長期性和普遍性。學校要多開展德育知識競賽或其他相關的教育活動,并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通過實踐來拓展德育知識,提高學生能力。家長也應和學校共同配合,重視學生在家庭中的素質培養,形成家校合力,延長德育的時間和頻次,將德育知識滲透到社會生活中,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德育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轉變和創新。學校要積極落實核心素養對德育的要求,在實踐中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并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將教學過程滲透到生活中,不斷完善德育實踐的方法和內容,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