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艷



地處中國陸地最東端的黑龍江撫遠市,在赫哲語中被稱為“金色的魚灘”。而小鎮海青,正是這魚灘的一部分。海青靠著烏蘇里江中下游西岸,成為耕地廣袤的魚米之鄉。這里生活著淳樸的赫哲族人,千年來都以漁業為生。
據老海青人說,1971年烏蘇里江發過洪水,水退以后,堤岸下沖出許多文物,考古學家挖掘到大量陶器和古幣。他們記得,考古學家在現場給當地群眾講,這些東西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
上世紀九十年代,群眾在海青整理林地時,發現了一個20多厘米長的水滴形穿孔大網墜。經專家鑒定,這是一枚火山石制作的漁獵工具,來自遙遠的青銅時代。也就是說,五六千年前,人們便在這里,撒大網,捕大魚了。
遠在遼金時代,烏蘇里江流域就是女真部、五國部游牧、漁獵之地。在當時,雖然海青只是一個聚居點,但歷經遼金、元明、滿清等歷史風沙的洗禮,這片土地上,已經留存下多種文化交融的印記。其中,遼代鷹獵文化對當地影響深遠,海青鎮與神鷹海東青及皇室貢品東珠都有著深厚聯系。
海青這個名字,和傳說中的神鷹海東青關聯在一起。因為海青鎮本身就是“鷹路文化”上重要的一個點。
據史料記載,海東青,也稱“海青”“海青鶻”等,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用于狩獵的猛禽,能捕天鵝、野鴨、兔、狍等禽獸,傳說十萬只神鷹才出一只海東青,有“鷹神”之稱。海東青稀有,在遼代是皇帝狩獵的御用“專寵”,普通臣民根本沒有畜養的權利。
遼代軍隊,常以鷹軍命名,掌管軍隊的官吏有“大鷹軍詳穩司”、“鶻軍詳穩司”,遼代的官印雕有鷹形,還專門設置了養鷹機構——鷹坊小邸。官員、差役因鷹獵之事受到獎懲是常事。《遼史》中記載了很多關于海東青的史料:鷹獵到鴨,廢除鷹坊(之人)刺面、腰斬的刑罰,免除徭役;侍從用鷹偵查天鵝行蹤不到位,耽誤了捕獵時機,被施以炮烙之刑而死;一名訓練海東青的官吏因為捕鵝有功,被提拔為工部尚書……海東青在北方鷹獵文化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遼代皇帝御用的海東青,都是通過當時的“鷹路”,即遼代官員從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出發,經女真部到五國部(今遼河、松花江、烏蘇里江一帶)征收而來。另有記載,清朝每年都派人到撫遠一帶捕捉海東青。可見當時撫遠常有海東青出沒。據原撫遠電視臺編輯陳琳老師講述,1983年,前哨農場14連卜云發抓獲到兩只海東青幼鳥,由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所帶到洪河保護區養護。海青鎮距前哨不足百里,由于倚靠烏蘇里江,每年都有天鵝來此棲息,海東青恰好是捕獵天鵝的絕佳獵手,所以人們判斷,海青鎮一帶,比前哨更適合海東青生存。
北宋時期,遼國契丹皇帝行獵,常常借助海東青,尤其是春天捕天鵝,海東青更是主角。天鵝在北地捕食蚌時,會將蚌體內的珍珠一并吞進嗉中,所以,獵天鵝還能得“北珠”。北珠顆粒碩大,顏色鵝黃,鮮麗圓潤,晶瑩奪目,“遠勝嶺南北海之產物”,備受皇室賞愛。品相絕佳又獲之不易,于是成為和黃金比肩的稀世珍寶。
在利益的驅使下,海東青、北珠、女真人、契丹人,以及貢鷹之路被串聯成一條吊詭的鏈條。天鵝吃蚌吞珠,契丹皇帝縱鷹捕鵝,取珠后拿鵝腦喂鷹。女真人在海青附近捕捉海東青,遼國會派來“天使”督辦,海東青性情兇猛,不易捕捉,還經常傷人,民間常有“九死一生,難得一名鷹”的說法。后來,女真人幾乎抓盡境內的海東青進貢,卻仍然不能滿足遼國統治者。怨憤和不滿累積,為遼王朝的覆滅埋下伏筆。在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的率領下,諸部落舉兵反抗,最終攻滅遼王朝。所以,海東青又被稱為遼國的“亡國之鳥”。
在清朝之前,北珠一直是歷代王朝的專享貢品。到清代,因海東青數量日益減少,朝貢的北珠也成為稀缺資源,于是人們把產自鴨綠江和松花江的蚌珠與烏蘇里江的北珠統稱為“東珠”,并且以海青鎮至烏蘇鎮江段出產的為佳。




傳說故事中的大椴樹村所在地,就是撫遠市海青鎮的海豐村,如今名叫海旺朝鮮族村。雖然歷經千百年世事變化,但不變的卻是江邊的眾多大椴樹,它們枝繁葉茂,春天時滿樹的花朵,十里飄香。更有蜜蜂前來釀造最甜美的椴樹蜜。
每年大椴樹樹葉金黃的時候,就是大馬哈魚如期洄游的時候。在海旺村對岸,有一條烏蘇里江的支流,叫牤牛河,那里是大馬哈魚的主要繁殖地。




大馬哈魚有著“江里生、海里長、江里死”的特殊生長習性,它們須在淡水繁殖,魚苗孵出后,順流而下到遙遠的北太平洋生長;三四年以后,再逆流幾千公里,洄游到故鄉,也就是它們的出生地交配產卵。
從啟程洄游那一刻起,大馬哈魚就不再吃食,當洄游到海旺村這一江段時,近萬公里的逆流拼搏,已經消耗了它們身體里大量的脂肪。所以,這個江段出水的大馬哈魚,肉質最緊致,魚籽最成熟,是整個大馬哈魚季出產的上品。
海旺人每年定期捕撈大馬哈魚,到了繁殖期就休網禁漁,以保障大馬哈魚的繁衍,將養生息。當地人都知道大椴樹和大馬哈魚的故事,如果有人質疑,他們就會告訴你:你看,大馬哈魚魚籽顆顆飽滿渾圓,像不像椴樹籽兒?那魚籽金燦燦的,里面像不像裝滿了椴樹蜜?大馬哈的幼魚是從眼睛開始做胎兒的,像不像那刨花打上的印記?或是說:大馬哈魚的肉,還有淡淡的椴花香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