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啟


同學們,當你漫步沙灘、乘船出海,或者走過田埂的時候,是否看到過一些類似錢幣的東西呢?它們沒準只是一些形似錢幣的生物呢。
沙錢
沙錢,屬于海膽綱、楯形目。它們通常直徑不足10厘米,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沙錢的外形呈圓盤狀,死亡后外殼變為白色,在陽光照耀下就像一枚銀幣,故而得名“沙錢”。在狂風暴雨過后,海浪往往會把死去的沙錢沖上沙灘。一眼望去,沙灘上好像鋪滿了亮閃閃的銀幣。
雖然死亡的沙錢為白色,但是活著的沙錢顏色各異,有綠色的、藍色的和紫色的。因為沙錢的外殼長有細小密集、呈絨毛狀的棘刺,棘刺是什么顏色,沙錢就呈現什么顏色。當沙錢死亡后,這些棘刺就逐漸消失了,露出了白色的外殼。
這些棘刺對沙錢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沙錢沒有腿腳,只能依靠棘刺之間協調運作,在海底緩慢行走;沙錢遇到危險時,就利用棘刺挖掘泥沙,使身體潛入沙中,從而達到隱蔽自己、躲避天敵的目的。
銀幣水母
銀幣水母主要生活在溫暖的海域中,在我國東南沿海較為常見,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甲殼類幼蟲為食。
銀幣水母呈圓盤狀,直徑約為3厘米,身體近乎透明,因形似銀幣而得名;它們通體青藍,又被稱作“藍色紐扣”。
銀幣水母沒有游泳能力,只能借助風浪隨著溫暖的海流移動。由于銀幣水母的分布與海流和氣象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福建漁民把銀幣水母稱為“鳁鏡”。當該海區出現“鳁鏡”時,如果海況沒有特殊的變化,則10日內鳀鳁魚汛即將到來。這對探索漁場位置,指導漁業生產具有實踐意義。
銀幣水母雖然美麗,但是有毒,幾十條觸手布滿了有毒的刺細胞,是致命的捕食武器。獵物一旦被銀幣水母蜇了,很快就會中毒而死。如果我們在海洋中看到了銀幣水母,千萬不要出于好奇心直接用手去觸碰,一旦皮膚被蜇,就會出現疼痛、紅腫或瘙癢等癥狀,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