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明 顧大權 王萬生 劉高飛 蔣林 吳志堅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辦院校的特點與優勢,對大數據專業建設進行了總結和探索,給出了資源整合、師資打造、方案制定、教學管理、實踐保障、校企合作、學生就業等七個方面的措施,為相關專業的建設提供了理論上的參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專業建設;大數據;民辦院校
一、大數據專業的建設背景
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開始成為流行詞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手機、平板電腦、個人計算機以及傳感器,都是大數據的主要來源。
大數據已經越來越快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行業,大數據的迅猛產生,已對生產、消費、生活、工作、學習以及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1]。
在大數據背景下,各個國家做出了迅速反應,2012年3月美國政府推出《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要在科學、工程上加快步伐,轉變教育和學習模式。英國、法國、日本也都投入大量資金,將發展大數據發展規劃作為國家戰略層面提出。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設立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相關專業,重點培養專業化數據工程師等大數據專業人才 [2] 。
二、高校大數據專業的發展
教育部于2016年2月首次在本科層面增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各高校積極籌備開設大數據專業,培訓大數據教學的師資力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實踐教學平臺、快速適應社會的需求。還有一些院校的計算機類、電子類和信息類專業也在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大數據方面的課程,掌握大數據相關技術,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這幾年,大數據專業建設在高校迅速開展,設立大數據專業的學校數量不斷增長。2016年2月,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3所院校首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新專業,2017年3月有32所高校獲批,2018年3月有248所高校獲批,2019年3月有196所高校獲批。2020年2月有190所高校獲批。我國一半以上的本科院校開設了與大數據相關的專業。申辦大數據專業的院校中,很多都是民辦院校 [3][4] 。
1982年我國開始社會辦大學后,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和發展了很多的民辦大學,現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已發展成為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5]。
民辦本科高校具有地方性特征鮮明、市場競爭意識強烈、特色專業設置靈活、校企聯合方便、與應用單位和企業關系密切等優勢[6]。在大數據專業申辦的熱潮中,不少民辦院校不甘落后,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培養滿足區域需求的大數據人才。
由于大數據專業發展時間不久,在師資力量、實驗環境、標準教材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民辦院校在師資方面尤為特出。本文主要探討民辦院校在大數據專業的建設中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三、專業建設的方法與措施
對于民辦院校大數據專業的建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可從資源整合、師資打造、方案制定、教學管理、實踐保障、校企合作、學生就業等七個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快速適應社會需求,有效整合優質資源
大多數民辦院校起初是由公辦學院申辦的二級學院,2003年起教育部將二級學院整改并命名為獨立學院,最近幾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有一些獨立學院轉設成了公辦學院。也有部分院校轉設為民辦學院,許多高新技術企業(譬如:科大訊飛、賽為智能等高新上市公司)參與了獨立學院的合資、全資、轉設。
民辦院校相對于公辦高校而言,在產權激勵、辦學責任、管理決策、機構設置、人事安排、經費管理、考核分配、辦學特色等方面都顯示了自己的優勢[7]。
民辦院校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快速適應社會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有效整合學院和企業的優質資源,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基地合作,共建校企共用的教學科研平臺,更好地由“傳統工科”教育向“新工科”內涵式發展的轉型。
(二)努力打造師資團隊,系統優化梯隊結構
民辦院校具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性,在人員的使用上有突出的優勢,對教師的管理推行的則是完全的聘任制,可以隨時進行各類人才的選拔引進。把專業水平拔尖、教學能力突出的大數據人才聘請到教師隊伍中來。
學院要按照專業發展,制定中長期建設規劃,合理制定師資的編制,不僅要將高層次人才“引進來”,同時也要將本院骨干教師“送出去”深造培養,推進雙向良性發展,優化師資隊伍的梯隊結構。認真落實教師職稱評聘,努力建設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利用高新企業的優勢,進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僅將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專家聘請到教師隊伍中來,承擔實踐性課程教學,同時也選派優秀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學院應當采用高校、企業多元化模式,對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各項能力[8]。
(三) 細致調整培養方案,深入探討課程體系
民辦院校主要進行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除了保持與公辦院校共性外,也應突出其個性,滿足社會對專門人才多樣化的要求,發揮自身的特色。在教育大眾化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明確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和著力點,推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特點,滿足“就業導向”的需求。編制具有民辦學院特色的專業教學周歷表如表1所示。
近來,有不少院校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譬如“兩段式”、采用3+1培養模式、五維教育模式等),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9]。
學院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改革課程體系,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增加實踐課程比重,加大選修課程比例,將新技術成果引入到實踐教學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提供競賽課程和科目,加強專業課程認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有計劃安排學生到實訓基地實習,普及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基本專業素養的同時提高其動手能力。
(四)不斷完善教學管理,持續強化質量意識
完善教學管理,強化質量意識是學校的生命線,抓好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在專業建設時,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確保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跟蹤。制定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以及相關規定,使整個教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增強師生對教學管理制度的理解、認同并自覺執行。
加強完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每學期開展學生評教、教師聽課評教、教師評學等活動。每學期進行教學中期檢查、試卷抽查、試卷質量分析、畢業設計論文抽查、教學信息反饋座談會、新任教師導師制以及新教師試講等工作。
(五)合理配置平臺設備,全力保障實踐教學
學院按照制定的培養方案和建設的課程體系,需要部署大數據的實驗平臺,平臺建設應當采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配備必要的網絡環境,具有高可靠、可在線、提供數據那種關系和價值。
實驗平臺是實驗教學的根本保證,實驗教學是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為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合理規劃現有實驗室資源的同時,應當持續穩定逐年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用于實驗用房改造、教學設備更新以及新設備的添置,逐步完善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讓所開設實驗項目能滿足專業培養的需要。
(六)有序推進校企合作,逐步探索產教融合
充分利用高新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行業的技術領域優勢,深入進行校企產學研合作,在課程建設、師資培訓、教學科研平臺建設、實習實訓、學生就業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緊密合作,按照制定的培養計劃和大綱要求,共同培養新工科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學院在特色專業和一流專業建設中奠定基礎。
產教一體化教學,首先讓學生在學校完成專業技能的基本學習,然后到企業去再進行實踐學習,使得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提高培養人才的力度,而且有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校企合作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有效資源,進行校企的產教緊密融合。企業利用自身信息化技術經驗,為學校提供實訓課程、師資培訓、專家交流提供支持。學校為企業的特殊需求,加強相關知識的教學實踐,為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牽線搭橋。
(七) 積極開展招生宣傳,主動落實學生就業
為保證學院生源數量充足、質量穩定,在加強學科體系、專業品牌建設的同時,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積極拓展招生宣傳渠道,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傳統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宣傳招生政策、展現良好的學院辦學優勢,提高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吸引廣大考生報考。
嚴把畢業關,鼓勵學生考研、繼續深造,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積極聯系對口專業服務單位進校園開展宣講、校招,建立歷屆優秀校友工作群,積極落實就業工作,提高社會認可度。
四、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大數據專業的背景與發展以及民辦院校的特點與優勢,對民辦院校大數據專業建設進行了總結和探索,具體給出了七個方面的措施:有效整合優質資源、努力打造師資團隊、系統制定培養方案、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全力保障實踐教學、有序推進校企合作、主動落實學生就業,為民辦院校的相關專業的建設提供理論上的參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王英明? ? 顧大權? ? 王萬生? ? 劉高飛? ? 蔣林? ? 吳志堅? ? 馬鞍山學院 騰訊云大數據學院
參? 考? 文? 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2015-09-05.
[3]教育部.關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603/t20160304_231794.html, 2016-02-19.
[4]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5/content_5487477.htm, 2020-2-21.
[5]張鄂.混合制民辦院校的特點、優勢、現存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4):211-214.
[6]白海雄.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比較優勢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6(20):20-23.
[7]賈少華.民辦高校的優勢及其發揮—基于公、民辦高校比較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04-107.
[8]俎文紅.民辦院?!半p師型”教師培訓需求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3):255-258.
[9]熊曉燕,肖蕙蕙.地方高校實施按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1(7):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