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宗旨,以就業作為最終導向,單憑學歷證書可能難以完全反映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際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在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對于證書制度的優化變得迫在眉睫。在“1+X”證書制度正式施行以后,X證書所承載的畢業生技術能力憑證,對于學生日后的就業生涯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對于移動通信專業的學生而言。在“1+X”證書的制度環境下,課證融通的趨勢不斷發展,使得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更為成熟。本文將以“1+X”證書制度作為基礎,研究高職院校移動通信專業在課證融通環境之下的課程體系重建措施,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并為“1+X”證書制度在我國的應用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體系重構;移動通信;課證融合;“1+X”制度
一、引言
移動通信技術作為當今社會最為新興的產業之一,在我國的發展速度持續提高并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通信模式從最初的1G飛速發展到5G時代,移動電話也從最初的大哥大快速發展到高端的智能手機,單一的通話工具也逐漸發展成了全網絡覆蓋的信息通信類工具。移動通信行業具備發展速度快、趨勢變化快并且覆蓋范圍非常廣等特點,使得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有著較高的人才需求,并且還在發展過程中持續出現全新的就業崗位。在此環境下,對于高職院校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教學而言,如何以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現狀為基礎,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的通信專業畢業生,是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體系需要把握的重點。
二、“1+X”證書制度的意義分析
(一)什么是“1+X”證書制度
“1+X”證書制度的精髓是學歷和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效銜接和融合。“1”指的是學歷證書,也就是指學生通過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歷教育后獲得的文憑。“X”指學生通過技能考試獲得的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就是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又獲得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是基礎,“X”是補充和拓展。不同等級的職業技能標準應該與不同學歷教育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相對應,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內容要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相融合,專業課程未涉及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進行補充和拓展。
(二)“1+X”制度的推行意義
“1+X”證書制度的提出和推行,對于職業類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不僅僅能夠大幅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還能夠優化專業教學結構,促進職業院校的教學體系升級。職業院校必須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為責任,推行“1+X”證書制度,能夠為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提供更加清晰的制度引導,并且在技術基礎上,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型、技能型人才進行相應的專業分析。除此之外,“1+X”的證書制度,還是對職業教育類院校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進行針對性優化升級的有效措施,深化教學方法、教材以及教師為核心的“三教”改革,并且以其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和基礎,全面推進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實踐和專業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從而帶動各類職業技能證書培訓體系的優化創新。并且推行“1+X”證書制度,還可以助力國家資歷框架工程。職業教育院校在嘗試推廣“1+X”證書制度的基礎上,持續探索職業教育的有效教學方法,最終建立起“學分銀行”機制,進而使國家的資歷框架構建和教學制度的制定能夠高度銜接起來,從而拓寬技術型、職業型人才的學習和成長途徑。
(三)“1+X”制度與課證融合體系之間的關系
在現階段應用的“1+X”證書制度中,學生的學歷證書與相關職業技能證書并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體系,而是互相融合且高度銜接的統一證書體系。課證融合體系以證書融合的理念作為基礎。證書融合是貫通學生的畢業證書、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職業教育模式優化升級的方式,將其高度銜接起來,把技能等級證書所考核的專業知識融到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內容當中,課證融合則是在此基礎上將證書培訓課程與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課程相融合,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升級,從而將學生的學歷教育考試與專業技能等級考試統籌起來,同步評價機制與考試機制,進而全面推進現代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的優化改革。學歷教育作為我國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媒介,給學生提供了能夠系統性、專業學習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的基本條件,幫助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綜合提高,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社會適應程度。與專業課程教學有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是保證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科技發展新形勢、生產服務崗位變化、市場發展的人才需求有效對接起來。課證融合體系則實現了職業院校學科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度融合,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相關的人才評價制度、人才培養體系,也是“1+X”證書制度能夠持續推廣和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在現階段,為了推動“1+X”證書制度的實踐發展,與職業教育院校課證融合體系的發展,就需要始終站在時代背景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高度,以課證融合作為最基本的理念,涉及職業型人才的教育培養方案。
三、移動通信專業教學現狀
(一)移動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院校是定向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學府,其培養目標與本科院校差別較大,具體的不同在于相比較本科院校以理論知識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實踐性,并且在專業知識的研究方面更加講求實用性。作為目前最為熱門的通信類專業核心的移動通信專業,其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是追求同樣的教學目標。所以,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往往需要將移動通信有關的職業崗位需求以及技能教學體系融到課程教學當中,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之后需要從事的崗位需求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找到最為準確的專業培養方向,構建起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就當前情況分析,移動通信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方向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基站設備的調試和安裝工作;基站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移動網絡的優化和測試工作;基站的設計和勘察工作;移動終端設備的銷售以及相應的售后服務工作;移動業務辦理等部分。在學生剛開始就業時,從事的往往是一線崗位,很少有學生能夠進入到管理崗位。因此,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應該設置在三年時間內,盡可能地培養學生就業需要的理論知識基礎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將其提升到能夠勝任職業崗位的水平,從而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在此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并且指導其職業定位、職業素養的形成,使其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著清晰且正確的認知和規劃。
(二)移動通信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是學生群體之間的存在差異性。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培養職業型大專生的方法和目標,與培養高校本科生的方法不相同,即便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弱不同,擅長的學習方向也不盡相同,比如部分學生更加擅長技術層面的內容,可以從事軟件、硬件類的后臺運維工作;有的學生更加擅長人際交流,因此能夠更好地勝任服務銷售之類的工作。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升級過程中,需要重視起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幫助學生選擇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向和職業發展方向。其次是移動通信專業本身的課程體系結構存在較大的問題和不足。現階段高職院校移動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的課程體系結構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第一是培養目標太過單一,移動通信專業的就業崗位類型比較廣泛,但是學生個體之間又存在較大的差異,單一的培養目標很容易導致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化發展。第二則是在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時,缺少合理的課程結構,很有可能導致課程體系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不夠清晰,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和承接關系較弱,甚至還容易出現順序混亂的情況,導致學生容易陷入為何學習該課程的困惑中,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第三則是人才培養目標太過廣泛,導致學生往往只能學習到皮毛,不能夠達到移動通信崗位的職業需求。第四則是內容較為陳舊,對于當前移動通信專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不夠到位,不能充分的把握職業需求,在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存在較大缺口。
四、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建設思路
首先需要遵循“1+X”證書制度的實踐要求。對于“1+X”證書制度而言,以此為基礎實現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需要從政策、技術以及操作三個方面入手,并且必須結合當地的產業發展、專業建設基礎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況:第一在政策層面,如今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所以必須要以引導學校管理人員充分地認識到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政策的應用意義。“職教20條”不僅僅對于“1+X”證書制度的推行和實際應用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還與國家課證融合、資歷框架等有著密切聯系。相關的試點學校必須充分意識到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政策實施的重要性,增強對于相關政策的研究和學習力度,并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實踐方案。其次在技術層面,必須以《職業技能等級標注》作為評判標準,該標準是以社會化機制招募的社會評價組織所制定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標準,借助競爭機制選擇職業教育評價組織,一方面能夠提高職業技能專業等級證書的含金量,一方面還能夠切實提高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制定能力,從而為專業證書培訓的內容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提供基本的參考,是重構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標準。最后在實踐操作層面,除了需要以“1+X”證書制度作為課程體系重構的任務、目標以及基本需求,還需要將“1+X”證書制度與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師隊伍優化以及專業學科建設相結合,從而全面提高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質量以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借助“1+X”證書制度,還能夠促進校企合作制度的持續深化,同時構建起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1+X”證書制度下實行課證融合,必須嚴格把控實踐方案需求以及職業技能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將技能證書培訓的內容有機地融入移動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五、在“1+X”制度下移動通信專業課程體系重構方法
(一)重視實踐課程的實用性
在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過程中,實踐部分需要重視起實用性,特別是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必須盡可能對接并貼合實際工作崗位。考慮到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通信設備本身較為昂貴的價格,如果能夠順利地借助學校的人力資源、場地資源等,與相關移動通信企業進行教學合作,將工程師和實際的工作內容引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會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能用實際的工作設備就用實際工作設備,如果沒有條件配置則需要使用相應的模擬軟件操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移動通信專業的老師需要盡可能利用學院中現有的資源,借助基站設備等模擬系統,為學生創建更加接近實際崗位環境的實踐課程環境。
(二)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素質特點,使得在專業授課過程中不適合采用本科學校的傳統理論式教學方法。如果采用高深的理論教學法教導移動通信專業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和教學難度較大的理論教學往往會導致學生很難適應,并且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因此在選擇專業教材時要盡可能選擇通俗易懂的課本,在授課方式上則要選擇具有創造性和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重點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學所練習的知識與實際的工作是高度結合的,從而最大程度上激發其學習興趣。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之間的協作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會起到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先學習移動通信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通信網絡概要”,之后進行專業課程“移動通信技術”的實踐教學,之后開展“無線網絡化”、“基站的管理與維護”等課程,實現內容上的循序漸進和逐層深入。
(三)根據移動通信行業的崗位需求選擇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的根本教學目標是提高就業率和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在重構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對崗位技術需求和人才招聘標準進行研究。良好的課程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提前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并且完善其自身成長。在具體的課程選擇上,需要同步兼顧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基礎公開課,同時還需要體現出對于學生職業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的培養。由于學生的就業崗位很難界定,因此專業課程內容的選擇也更加廣泛。在專業課的內容選擇方面,需要將基站的運行維護、無線網絡化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作為核心,同時以電子電工類課程作為輔助選修課程,同時還需要涉及數據庫應用、光纖通信等周邊課程,不僅充分地體現出移動通信專業本身的特點,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
六、結束語
在“1+X”書證融合的形勢下,結合現階段就業市場的人才培養需求,對移動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實際教學質量和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職業素養,對于職業教育體系的優化創新起到了較強的促進作用。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專業課程的體系構建合理性,對于移動通信專業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以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為了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升級,就需要與同類院校和相關移動通信企業進行共同調研,對于移動通信專業所面對的崗位群進行分析和深入研究,從而在職業發展的基礎上對專業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增強學校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合作,高度整合企業現有的技術資源。
作者單位:黃宗偉? ?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陳平.“1+X”制度下書證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研究[J].科技風, 2021(28):3.
[2]李秀,陳蕾,陳宏偉.“1+X”證書制度下試點專業“課證融通”課程建設[J].山西建筑,2020,46(16):3.
[3]徐峰.淺議“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16):2.
[4]宋福英.基于“1+X”證書制度的課證融通探索與研究[J].林區教學,2020(4):5.
[5]劉振興,夏小俊.“1+X”證書制度下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改革探究——以移動通信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