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受到師資水平、專業教學模式、教育資源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想要培養高校的專業人才,就應當從高校的教育特點入手,以管用、夠用以及實用為主要核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對于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不斷的創新以及優化。并且明確高校電子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目標,順應所提出的大專業、小方向為導向的電子信息工程類的課程建設的方案,進一步提高技術核心的內容來設置課程體系,并且采用雙創性教學體系,為學生建設實踐平臺,進一步鼓勵學生創新。基于此,本文針對“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建設研究進行簡要闡述,以下僅供參考。
關鍵詞:雙創性;人才培養;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一、引言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時代大背景下,培養雙創型人才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這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對此,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應當明確創新創業的教育標準,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的創新以及優化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建設。不僅如此,想要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應當滿足現代社會對于高校雙創性人才培養的需求,并且針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專業特色店,來充實課程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內容,改革考核的方式等[1]。
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在課程教學內容來說,大多數情況都是以驗證性的試驗為重點,從而忽略了實際工作崗位的聯系,無法保證學生對于實際專業技能的提升。
(二)從課程的教學模式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教師處于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忽視學生的積極性,無法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來展開學習,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教學質量。
(三)從課程考核的方式來看,只是以書面的考試方式來進行考察學生,無法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全方面的檢查,最終導致高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沒有落在實處,并不利于實際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對于以上幾個方面的表述,當前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急需要完善以及調整。并且針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的性質,積極的將實際的工作運用到教學當中,使教學與實際工作相融合,實現完全模擬,從而使學生在這個的教學中不但的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2]。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目標
(一)大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當具備扎實的電子線路事業一量產是基礎理論,用過硬的電子線路與量產基礎知識為其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小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精細化的就業渠道:通信方向、多媒體方向、電源方向、信號處理器、電力電子線路方向等,按照各種小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培養。
(三)培養人才目標的核心
知識與技能是職業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對此,高校教師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應當特別的注意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的這一重點。
(四)改革項目培養的人才
想要有效培養專業的人才,高校在實操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國家賽、省廳、市區等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特別是一些訂單班的專業人才,能夠幫助企業招來一些定崗確認上班,并且與企業進行零距離的接軌,減少學生培訓的過程,進而節約成本[3]。
四、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注重理論,而忽略實踐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相對來說比較注重知識以及專業的培訓,往往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過于偏重理論,導致學校的教育無法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行業的無縫銜接。使學生在畢業后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的工作環境,并且需要面臨長時間的崗前培訓。
(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落后
由于我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起步比較晚,在政治上、基礎設備上、人才資源以及社會的知名度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目前,國家不斷的加強扶持的力度,使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整體教育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仍讓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以及標準,再加上教育的投入比較大,產出比較低等問題影響,大部分開展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的學習仍然存在著教師專業資質以及資金不足等情況,一些企業為了滿足自身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自辦教育培訓機構培養人才,辦學的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專業化的管理,導致嚴重影響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的發展[4]。
五、“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建設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學科的辦學模式
在以往的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程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師往往會根據教材中的內容而限制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多樣性,單單為學生布置一寫枯燥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處于一種被督促的學習環境,并不是打心底的進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學習,而且學生被要求必須按照教師的教學范圍來進行相應的學習,導致學生并不是在自己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學習。這樣使學生的個性收到了局限性,從而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隨著現代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辦學標準應當滿足社會的需求,并且根據節能、環保來調整自身的課程體系,并且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為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創辦新的教學制度,進而來提升高校在社會市場上的競爭力[5]。
(二)明確人才的培養方案
在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學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興趣和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上向學生展示一些新的、有趣的東西,以提高學生參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形成專業的師資隊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教學目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是專業性、以及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專業課。根據課程教學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來看,想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應該完善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措施。對此,在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面,高校的基礎課應當堅持實用、管用、夠用為原則,并且在專業課中將實踐教育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不斷的更新教學內容,進一步體現管理、生產、技術、服務領域的先進技術以及先進理念[6]。對此,師資團隊的形成,應當由專業的領頭人以及中年、青年的優秀教師所組成的數量正好、職業素養較高的隊伍。不僅如此,對此,高校教師應當充分掌握一些與學生的溝通技巧,提高自身的親和力、關心學生、與學生多進行交流、互動。讓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呵護。高校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生、照顧學生的溫飽,時時刻刻的對學生的內心給予高度的關注,并通過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態度的表現,找到學生身上的“發光點”,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自身的優勢。同時,高校教師應當做到真正的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改變學生對高校教師客觀的印象,從而在心理打破與教師之間的隔閡,讓學生打心底接納教師,這樣的教育才可以走上正軌。
(四)為學生頂崗實習奠定基礎
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背景下,絕大多數教師已經意識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還可以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教學質量,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根本上講,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包容性。為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專業教材等教學條件完全能夠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可滿足全體學生的在職實習,培訓實習時間半年以上。
在這方面,生產、學習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專業與產業的密切關系,以及應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可以在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專業教師參與科研的效果在教學改革和科研中尤為明顯[7]。
(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無論學習哪門學科,興趣都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要動力,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激發學生學習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興趣,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由于年齡的原因,大學生的思維發展并不完美,對新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教學中,高校專業課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有趣的教學模式,使教材中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點更加生動、生動、具體,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基礎理論知識。
因此,高校專業教師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走在時代前列,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堂,從而實現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高效課堂。此外,在教學管理方面,教師應制定完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制度,及時反饋教學信心,突出教學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個人的發展和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經過三年的學習,大學生將直接進入社會,去工作,離開簡單的校園環境,進入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業后,學生將面臨同事和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它們不像學校之間的關系那么簡單。他們對學生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學會溝通、處理人際關系和合作,他們才能使未來的工作更加順利。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關注全局。同時,要引導學生管理好自己的人格和情緒,理解寬容和寬容,克服任性、自私、傲慢等人格缺陷。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懂得尊重他人[8],平等對待每個人,舉止得體,說話得體。例如,在校期間,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參加學生會、社團等集體活動,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志愿者等,有效鍛煉學生的行為和性格,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應對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工作、永不抱怨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從而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的就業和發展。
(七)設置就業指導中心,指導學生自主就業創業
高校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就業指導中心,進一步促進學校與企業就業市場的結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清晰現階段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要。同時,結合所獲取的信息,對各個專業的學生,能夠進行針對性的培養,讓學校的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或者崗位中落實其要求,提升學生的畢業就業率。此外,搞笑可以為學生拓展多種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給予學生日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高校就業指導教師,還可以將學校與當地區的企業進行聯系,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落實定向人才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現階段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了解其專業技能,提高學生日后的就業幾率。并且,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還可以通過激勵學生自主創業的方式,讓學生敢想敢做,對此,教師可以為自主創業的學生,引進一些社會或者學校比較成功的人士,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通過自身創業經歷,為學生提供一個借鑒,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能夠了解相關的自主創業,從而找到為未來創業發展的方向。
六、結束語
總的來說,想要培養雙創型專業人才,就需要高校教師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的創新,就需要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師不斷的完善以及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應用開放式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學、積極組織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活動、完善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中的評價系統并且貼合實際、歸類教材當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知識點,并且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使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教育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未來更加有希望,為我國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10]。
作者單位:崔金平? ? 白城市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
參? 考? 文? 獻
[1]朱玉琴,邱玉興,張前.智慧城市視域下基于OBE新商科雙創型智能管理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市場,2021(31):39-40.
[2]王琪,吳越,于海霞.基于OBE的雙創型縣域電商人才校企協同培養研究——以“互聯網+”為背景[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7):210-211+245.
[3]喬蕻強.“雙創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和實踐——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4):172-175.
[4]張奎.職業本科“雙創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以電子信息專業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1,5(02):89-94.
[5]王宇飛,姬潮心.大數據時代雙創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21,34(01):135-137.
[6]董宏麗,宋金波,邵克勇,王秀芳,閆麗梅.“雙創型”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控制類學科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11):136-138.
[7]劉永彬,何嘯峰,歐陽純萍,羅凌云.新工科背景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高教學刊,2019(21):29-31.
[8]畢克玲.“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9):255.
[9]李改,鄒小青,張志強,宋海生,曾愛林.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為例[J].福建電腦,2018,34(10):47-48+76.
[10]唐江凌,曾柳娟,羊日飛.“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4(4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