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琥癸

在電池技術和電池材料未取得革命性進展之前,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問題的最優方案,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各方勢力所要實現的,是將更多的充電樁設置在更多適宜的位置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戰場,與之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勢必成為新的競爭熱點。
不斷提升的市場規模
自2012年以來,新能源充電行業受益于20多項政策,涵蓋規劃、支持和補貼等多個方面。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科學編制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促進充電設施規范有序發展,“加強縣城、鄉鎮充電網絡布局;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要求,結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補齊縣城、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苯煌ㄟ\輸部提出,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是提升公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的重要舉措。
地方層面,已有29個省市對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采取推動政策,為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掃清市場障礙。廣東省要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今年內實現全覆蓋、小區停車場充電設施逐步實現100%覆蓋;重慶選擇節點位置改建和新建500多個超級充電樁,續航里程400公里的電車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充電;合肥于新建公共停車場和辦公樓、商場、酒店等公共建筑均配備充電樁,今年還將新建各類充電樁8000個……緊跟產業發展形勢,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展開。
市場活力方面,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國資企業,特來電、星星充電等民營企業,上汽、比亞迪、小鵬汽車等車企,快電、小桔充電等互聯網企業組成了國內充電樁市場的四大陣營,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充換電領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發展。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充電樁相關企業為17.63萬家,2019年起三年來分別新增2.28萬家、2.70萬家、5.47萬家,數量連年遞增。東莞證券在研報中預測,預計2022-2025年,充電樁市場規模分別達到1241億元、1347億元、1482億元和2045億元。中物聯?;贩謺淠軆\與應用首席專家劉浩表示,“布局充電樁市場的關鍵主要在從地方政府以及原有占位‘地頭蛇獲取場地支持的能力,這為后入者提供了機會,樁的建設需要突破從電網接電、尋找建樁的用地,尤其是建樁用地,由于產權單位的分散,也必然意味著這會是一個割裂的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難形成‘一家通吃的產業發展局面,這也是現在充電樁企業注冊數目大幅上升的關鍵原因?!?/p>
此外,標準的確立是我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互操作性比其他鼓勵電動汽車普及的國家更具優勢的重要原因。中國GB/T(國標)、歐洲CSS(歐標)、美國Combo、日本CHAdeMO、特斯拉快充這五種主流汽車快速充電標準中,我國的標準貫徹地更為堅定,即便是在北美使用專利充電系統的特斯拉也需適應。美國已經提出實施從充電速度、用戶覆蓋、互通性、支付系統、定價等多方面作出規定的新標準,歐盟正著力解決雖有共同充電標準但支付系統紊亂的問題。
持續“下沉”的利好
消費者在考慮入手新能源汽車時,更多看重充電方便與否、充電效率的高低,這些都直接影響用車的便利性。據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研數據,40%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抱怨充電時間過長,高達72.5%的的人認為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太少。艾媒調研數據也顯示,41.7%的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不滿意的因素是續航能力差,39.8%的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不滿意的因素是維修保養費高,36.7%的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不滿意的因素是配套設施不完善。這和充電樁的數量及布局,乃至后程維護與服務息息相關。
今年1-5月,我國電動汽車充換電用電量達102億度電,同比增長了34.18%,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指出,“我們的公共充電樁的設備利用率偏低,整個行業不到10%,整個充電的運營壓力非常巨大。充電設施的建設布局和電動汽車設施的應用推廣場景還不是特別吻合,像高速公路、農村偏遠地區等地方還存在比較大的充電設施的缺口?!苯煌ㄟ\輸部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3102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有充換電基礎設施,共建成充電樁約13374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西部及東北地區覆蓋率相對較低。
這意味著相當數量的充電樁缺口有待填補。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頻繁且成效顯著。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表示,“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速,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尤其是農村市場未來會獲得較快發展。”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銷售106.8萬輛,與燃油車銷售量旗鼓相當,可見其低成本通行等優點深受大眾喜愛,但續航能力不足、爬坡能力不足、后期保養費用貴、電池壽命短、充電難等問題也逐一暴露。國資企業主要維護高速公路沿線充電站,私營企業通常在城市和農村安裝相關充電設施的現況也讓充電樁的城鄉布局和服務能力存在差異。充電樁的后續維護也存在問題,充電樁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是共識,偏遠地區利用率低更難言回本、盈利,遠比城市地區復雜的建設情況讓僵尸樁、建成即淘汰等情形屢屢顯現。
此時,三、四線城市通過制定地方性建設補貼、設定充電服務費上限等政策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的“下沉”,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網點化增量,同時支持相關企業布局全品類智慧充電樁,蓄勢城鄉新能源“最后一公里”,將帶動我國鄉村市場和城鎮市場等多維度場景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