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避免拖延 睡眠拖延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夜晚良好的睡眠是白天高效工作的前提,要提高自制力,抵制手機等誘惑源。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夜深人靜,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想著玩會兒手機再睡,看看短視頻、看幾集電視劇,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一兩個小時,睡眠時間不斷損失,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是為什么?
隨著人們手機使用頻率的不斷提高,睡眠拖延成為百姓日常生活最常見的睡眠問題。睡眠拖延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力因素的影響下,依然無法在計劃的時間內準備入睡的拖延行為。2020年,《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健康》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睡眠拖延行為最嚴重,他們常常因為看視頻、聽音樂或發信息越睡越晚。全職媽媽也是睡眠拖延的重要群體。很多全職媽媽受到育兒的影響,睡眠時間無法保證。
每個人都會拖延睡眠。只有意識到健康睡眠的重要性,拒絕睡眠拖延,建立健康睡眠理念,才能掌握睡眠主動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在這一數據的背后,有許多新手媽媽、全職媽媽們長期被睡眠問題所困擾著。
大多數全職媽媽的生活是以育兒為核心,睡眠會受到嬰兒作息時間的影響。生物鐘的節奏被打亂是新手媽媽睡眠問題的主要誘因,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導致其中的很多人睡眠質量不高。
80后的李海燕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2014年,她迎來家里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可愛的女孩兒。“孩子一歲之前還沒有什么時間觀念,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哭鬧幾次,大人是很辛苦的。”作為新手媽媽,李海燕沒少費心思。
大寶出生的時候,李海燕并沒有離開職場,還是當地一所小學的語文教師,每天的工作比較繁忙且辛苦。那個時候,她休完產假便匆匆回到學校,繼續自己的教師工作。當時的李海燕,學校和家里兩頭顧,每天除了備課、講課等工作事宜,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忙得像個陀螺,停不下來。
作為新手媽媽,當時的李海燕經驗并不豐富,再加上襁褓中的嬰兒晚上常常會哭鬧,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照顧好。還好李海燕的母親經驗比較豐富,工作日能幫著帶孩子,讓李海燕在工作日時的睡眠得到保障。
在李海燕看來,有睡眠問題的寶媽其實非常多,如前所述,嬰兒尚未建立的時間概念、晚上頻頻哭鬧的現象、新手媽媽們的經驗不足……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睡眠不好的問題是很常見的。這時候她們最需要的還是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有家人的支持,能夠幫忙照顧孩子,新手媽媽們的睡眠質量就能得到改善。
隨著生育政策的放開,李海燕一家對二胎有了期待。2019年,李海燕家迎來了新成員,一個機靈的小男孩。隨著二胎的到來,去年,李海燕決定暫時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專職在家照顧小孩,成為了一位全職寶媽。
作為全職寶媽,李海燕的生活重心大多都放在了對兩個孩子的照顧和教育上。“二寶現在三歲了,晚上能安靜地睡覺,孩子和我的生活都很規律。我每天早上5:30就起床了,洗漱完之后給孩子們準備早餐,送兩個孩子去學校,晚上10點左右安頓兩個孩子睡覺,孩子們安靜了我才會看手機,看會兒手機我就睡了。”
提到睡眠質量,李海燕回應道:“我的睡眠比較淺,睡覺的時候還會關注孩子踢被子、上廁所之類瑣碎的事情,很少會睡眠拖延,除非白天遇到什么難以解決或困擾的事,才會出現睡眠拖延。”
“前段時間,大寶的學習成績出現明顯下降,我是在孩子考試成績出來后才發現的,就去學校找到大寶的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這才知道孩子為什么學習成績下降。”由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李海燕沒少失眠。像李海燕這樣的寶媽有很多,由于擔心孩子教育問題,想讓孩子成績提升卻又找不到很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導致出現睡眠拖延的問題。
對于如何避免睡眠拖延的問題,李海燕認為,想要擺脫睡眠拖延,要做到睡前一小時遠離電視、手機,畢竟電視屏幕閃爍的光線會使人神經興奮,很容易就導致睡眠拖延。
“我理解的好睡眠應該是深度睡眠不做夢,睡到自然醒。”盡管很想擁有健康的睡眠習慣,每天睡夠8小時,但很多時候,李海燕都無法保證。對于很多寶媽來說,睡眠時間被壓縮非常普遍。“大寶現在還在讀小學,偶爾孩子作業比較多,睡覺拖到10點以后也很正常。”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430萬人。大學生面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競爭與壓力,比較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大學生每天平均的睡眠時間基本上就是7個小時,多數大學生表示其實是睡眠不足的,但他們并不是沒有睡眠時間,更多的是因為睡眠拖延造成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俊秀在講到大學生睡眠拖延時介紹,“大學生睡眠拖延,多數其實還是玩手機的原因比較多。調查顯示,只有2.76%的大學生表示睡覺前不看手機,看手機本身就會拖延時間,而且看手機可能會令人興奮。所以大學生睡眠拖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手機。”
楊戩就是這樣一位大學生。2018年入學、今年6月即將步入職場的楊戩,保持著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和積極陽光的狀態。
作為一位大四學生,楊戩一邊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一邊在做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大四伊始,他就在關注校內校外的各種實習招聘機會。去年秋季,他還在北京某大廠實習三個月,為即將面臨的職場生涯積累經驗。年輕且自信的楊戩,會把很多的時間和經歷放在學習和工作的準備中,有關睡眠拖延的問題,對他而言并不是很重要。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用手機刷會兒短視頻,看一些公眾號文章之類的,半個小時也是有的。”說到睡眠前的習慣,楊戩回答道,“睡眠拖延還是挺普遍的。不僅晚上會熬夜,還有一些同學早晨睡醒后長時間不起床,在床上刷短視頻、看劇,可能也是一種拖延。”
在楊戩看來,導致睡眠拖延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因為手機在大學生群體的普及,晚上刷刷手機,和同學組隊玩游戲是睡眠拖延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學的課程安排并不集中,有些大學生由于早上沒課,也會出現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拖延現象。第三,考試周期間,由于壓力比較大,也會導致睡眠拖延。
至于如何改善睡眠拖延,楊戩認為,可以通過普及健康睡眠的重要性,讓更多大學生意識到睡眠拖延的弊病,讓有睡眠拖延習慣的人改變睡眠觀念。另外,也可以開展每日早睡早起打卡活動,減少晚睡次數,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作息習慣。
其實,睡眠拖延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夜晚良好的睡眠是白天高效工作的前提。只有提高自制力,抵制手機等誘惑源,才能避免睡眠拖延。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良好的睡眠、健康的人生。BB7D4E62-6762-4BC7-8E81-78BB1F00A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