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關鍵詞:大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進團體輔導,豐富教學環節
大專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并未設立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得教師很難開展針對性心理輔導,多是會采用集體心理輔導的方式來完成心理健康教學任務,為此,教師可以引進團體輔導來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一則,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現實需求來明確團體輔導目標,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排解負面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為此,所制定的目標應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要求,并與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相契合,從而能夠切實提升團體輔導教育質量。其中針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應著重幫助他們適應校園環境,融入集體生活;針對中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則應有效鍛煉學生的抗壓抗挫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能夠鼓勵他們主動追尋幸福;針對高年級而言,教師則需要在心理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使得學生能夠接納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肯定自我,最終能夠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二則,教師在指導開展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應做好輔導前的準備工作,即需要確定輔導主體、輔導對象,從而能夠圍繞主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輔導方案和資訊計劃。此外,教師需要借助積極心理學知識來對特定群體進行特定輔導,即針對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思想層次相對較低以及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需借積極心理學知識來挖掘他們的特長優勢,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能夠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途徑
伴隨新時代的來臨,涌現出中先進教學設備與技術,并在多個課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為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教師可以嘗試引進信息技術來輔助開展教學,以此來豐富教育途徑,吸引學生注意力。第一,教師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傳播性、及時性等特征優勢來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范圍。比如可以借助b站、微博、都應等渠道來上傳圖片文字、科普視頻以及教學視頻,進而能豐富學生的心理學知識,能夠正確判斷自身的情緒是否屬于健康狀態,并剖析引起負面情緒的心理因素,并找到有效解決方案。第二,教師還應借助各種網絡教學平臺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一是教師可以通過剪輯、錄制等方式來制作微課視頻、ppt課件,并通過釘釘、學習通等平臺上傳教學資料,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二是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或微博視頻號來獨立運營心理咨詢平臺,使得學生能夠以私信或是匿名的方式陳述自己的遇到的心理問題,教師在進行整理和歸納后可以借助以上平臺為學生提供調節方式和解決方案,從而能夠有效彌補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三、強化家校合作,促進學生發展
大專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對于大專院校學生而言,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存在有各種問題,為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素養,大專院校在完成心理輔導教學任務之余,還應積極聯合家長為學生創設和諧、融洽的家庭環境,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一,教師需積極與家長取得溝通和聯系,其中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來及時取得聯系,從而能夠使得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后續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有效依據。此外,家長能夠獲取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方式,并正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長變化,從而適當調整自己的培育方式和理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媽媽,請你聽我說”活動來引導學生打開心扉、吐露心聲,便將學生想要表達的想法和觀點詳細記錄下來,使得家長能夠并傾聽孩子的訴求。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請你聽我說”這一主題活動中,并將家長的心思與期盼錄制視頻,從而能讓學生認真觀看和思考。這位楊,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還能夠使得學生感知到家庭的溫暖,從而能夠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態度。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現代化教育改革視域下,大專教師應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并通過引進團體輔導,豐富教學環節;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途徑;強化家校合作,促進學生發展,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能夠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雪.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1(04):61-62.
[2]宋慧杰.論大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