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軻穎
關鍵詞: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創新
一、創設媒體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作為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音樂本身具備非常強的趣味性。但是,在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中,很少有教師能將這種趣味性展示出來,從而極大影響了中職生深入到音樂課堂的主動性。在教學中,音樂教師一般是先讓中職生自行看幾分鐘教材,讓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歌曲、樂理知識有個基本了解,而后便開始了講授過程。在此模式下,中職生將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到視唱練耳教學內容上,從而出現了玩手機、走神等情況,極大影響了視唱練耳教學效果。鑒于此,我們可嘗試引入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具趣味性、生動性的媒體情境,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更為主動地投入到音樂知識探索中。在創設情境前,我們應針對中職生的認知能力、音樂知識儲備等展開分析,這樣方可選擇更為適合的內容插入到情境中,提升學生與媒體情境的契合度,進而打造一個趣味生動、視聽一體的音樂課堂。
例如,在視唱“祖國頌”這一音樂作品前,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下載長江、黃河等景色的視頻,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以此構建一個趣味性、生動性較強的媒體視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將會被深深吸引,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視頻結束后,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視唱這首歌,以此幫助其更好地實現情緒抒發,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感。通過創設媒體情境,能夠極大增強音樂課堂對學生的感染力,使其更好地體會不同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這對提升中職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與創新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結合微課視頻,突破教學難點
在此“互聯網+”時代,微課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現階段,很多中職生并不具備系統的音樂知識,這就導致其在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音樂理論時,常會出現理解困難、理解偏差、記憶不準等情況。在以往授課中,教師多采用“理論+訓練”的模式教學,這樣雖能幫助學生記住部分知識,但對其音樂知識體系的完善并無益處,難以突破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重點。長此以往,會在無形中造成視唱練耳教學時間的浪費,學生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從而導致其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后續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的開展。為此,我們可嘗試借助微課視頻展開教學,以此幫助中職生更為針對、具體地分析音樂知識,突破視唱練耳教學難點,加深中職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講解“裝飾音”這部分知識時,中職生對于裝飾音的類型、意義理解不夠,從而導致其學習起來感覺較為困難。為此,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他們設計一個“裝飾音概述”的微課。在微課中,我們除了從概念上介紹裝飾音,還可通過一些視頻,為中職生展示不同裝飾類型在歌曲中的應用,以此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實現對難點知識的突破,提升教學改革與創新質量。
三、創設線上平臺,培養自學習慣
若想提升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與創新水平,我們應重視對中職生自學習慣的培養,這樣方可促使其音樂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提升育人效果。為此,我們可嘗試創設一個線上平臺,讓中職生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需要的音樂知識,從而使其更為高效地開展預習、復習工作,深化對所學音樂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學水平。在以往的視唱練耳教學中,中職生在開展自學時,難以在第一時間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除了會影響他們的自學效率,還會對其音樂學習信息產生不良影響。為此,我們可以創設一個線上平臺,并將日常用到的媒體資源、微課視頻上傳,以此幫助學生打破自身與音樂知識的時空壁壘,提升自學效率。此外,我們還可定期將一些優秀音樂作品上傳到平臺上,讓中職生隨時學習、欣賞,進而促使其音樂知識體系進一步完善。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的創新效果,我們可以從創設媒體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結合微課視頻,突破教學難點;創設線上平臺,培養自學習慣等層面入手分析,以此在無形中促使中職音樂視唱練耳教學創新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王小燕.中職音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分析[J].藝術評鑒,2020(23):141-143+183.
[2]黎寧君.中職音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分析[J].黃河之聲,2019(0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