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繼紅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策略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當培養學生積極性,促進其在各方面學習和發展。學習能力、探索實踐、信息素養等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可能涉及的方面,語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自身的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團隊更加年輕化了,相應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等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相輔相成、相互配合,構建出高效、高質的教學機制。隨著信息技術2.0時代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信息技術手段對小學語文教學所發揮的功效也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認可,也值得更多教學研究人員深入探索,值得更多一線教育者思考與實踐。
一、巧妙借助問題方式,刺激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問題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深挖課程知識,實現深度學習。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拋棄一些過于簡單的問題,精心設計一些更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通過問題鏈條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以逐步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保證學生高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例如,在《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層層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向深部拓展。首先,讓學生研讀課文,思考和找出詹天佑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的遇到過哪些困難?從而啟發學生多元化和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通過閱讀發現,主要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道路修建途中連綿高山的地理環境困難,其二是中國當時自身科學技術條件落后,其三是帝國主義的不屑和阻撓。之后,教師進一步追問:“是什么力量促使詹天佑戰勝了種種困難?”學生深入思考,發現詹天佑身上存在一個堅定的信念,正是這個信念支撐他克服了種種困難,他“想為中國修筑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條鐵路軌道”。在這一步步深入思考、探索和得到答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體悟文章內容和主旨,因而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其思考的深度也不斷有所發展。
二、巧妙用多媒體,進行深度語文教學
當前,信息化教學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習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語文學習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以此深度學習。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展示視頻。音頻,將文章中描述的畫面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和感知文章中傳遞的情感。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課文中“小壁虎”向朋友們“借尾巴”的片段做成一個小視頻。很多小學生對于小壁虎會掉尾巴這個現象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也沒有見過小壁虎掉尾巴,而教師用視頻給學生展示小壁虎借尾巴這個事情,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配合視頻,學生理解本篇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教師大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幫助,利用播放視頻、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課堂中感受到快樂,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三、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深度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經常與遇到學生認知斷層的問題,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則可以為借助這一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進而達到豐富深度教學形式,提升教學實效性的目的。以《鄉村四月》這首古詩教學為例,很多學生沒有聽到過子規的叫聲,因此對于這首古詩的意象也無法產生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子規叫聲的視頻資料,在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后續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白子規的叫聲在這首古詩中所表達出的情感意象,最終加深對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開展多元化的評價,針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如“閱讀闖關”,關注孩子的每個閱讀環節,精心設計了全場景閱讀閉環,檢測小學生閱讀的深度,產生更好的效果。
四、結語
深度學習是學生研究內在的學習規律,構建一套嚴密的邏輯思維,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究。深度學習符合新課標理念,成為一種教學潮流。因此,教師有必要靈活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成功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能夠進行深度的思考和學習。同時學生也要轉換自己以理科學習為主的學習理念,成功轉換自身的觀念,對語文學習上要多下功夫、多加用心,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盧麗玲.融合信息技術,指導語文深度學習[J].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20(12):28-29.
[2]劉琳.在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中提升語文學習力[J].高考,2019(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