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和 鄭海洪
關鍵詞:特殊學校;殘疾學生;職業教育
我校結合學校實際,將職業教育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培養殘疾學生的重要一環,是將來學生走向社會自食其力的重要保障,基于這方面的理論考量,特教學校應在常規教育教學中積極倡導學校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并以此為工作切入點,在全面論證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工作的時代性,可行性和全局性基礎之上,進一步強化殘疾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殘疾學生將來順利融入主流社會助力,我們可以通過開拓不通渠道職業教育課程作為“抓手”,整合群力做好殘疾學生職業教育發展工作。
一、特殊教育與職業教育一體化模式的構建
1.在義務教育階段應有梯度的將職業教育的理念滲透進常規教學課程中,突出職業實操技能,將學校職業勞動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并結合殘疾學生身心特點進行系統性職業培訓,突出職業勞動的重要地位,依照教學實際和學生個性需求開設分層職業教育課程,低年級開設生活自理能力課程,中年級上好居家勞動課程,高年級開設職業技術課程,達到殘疾學生職業教育的系統性。
2.高中教育的課程將特殊教育的理念與知識、技能等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以殘疾學生身心特點為基礎,根據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情況,我們通過積極的市場調研,開設陶藝、面點等課程,并收到良好效果。
3.強化殘疾學生職業教育的實操性,我們結合學校實情,統籌學校職業課程、教學設施、人員現狀積極為殘疾學生搭建職業訓練的廣闊空間。學校學工處設立了專用的面點操作間給殘疾學生的實踐提供了場地和設備,學生宿舍和學校食堂也積極為學生家政課提供設施援助。我們學校還專門為殘疾學生規劃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并分包到班級,確定責任人,定期組織學生種植各種蔬菜,從而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二、特教學校與職業院校融合共建的策略探索
學校通過和市殘聯和藍海職業學校、東營技師學院、社會職業培訓機構聯系,并建立了長期共育機制,根據殘疾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需求實施職業教育的相關學習:
1.學校與市殘聯結合部門職能特點,在學生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合作,我校先后與東營市殘疾人聯合會舉辦了家長、學生康復技能實訓培訓班,經過專家精心指導,家長、學生系統地掌握項目技能,培訓結束后,又通過各種校內外實踐進行技術練習,進一步保障了培訓的實效性。
2.學校通過與東營藍海職業技術學校合作辦學,選擇適合殘疾學生職業發展的內容進行專項的職能訓練,組織殘疾學生融入職業課堂,并和正常學生一起學習,在相互學習碰撞活動過程中,提升殘疾學生職業技能。
3.提升殘疾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讓他們通過校內外實踐活動,能力上不斷進步,通過學習各種職業技巧,讓他們順利掌握融入社會的各項能力,學會社會規則和社交技巧。使他們盡快具備社會責任意識,為后期融入社會,順利就業做好實踐方面的能力。
三、特教學校與社會企業共建辦學模式的嘗試
學校積極推動校企共建辦學模式的嘗試工作,根據市場需要和殘疾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長期發展的技能進行訂單式培養,這種模式有利于提高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殘疾學生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1.學生制作的陶藝、絲網花等作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學生的手工作品成為社會各界愛心團體和人士的饋贈佳品。
2.學校目前開設家政、手工制作、面點等職業培訓教室,學校將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市場調研與殘疾學生的就業為導向,為學生提供職業教育的時間場所,以方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學生在學校真正能夠學到一技之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謀出路。
3.學校積極與愛心企業開啟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緊密合作開創職業教育發展先河,為殘疾人就業打開一條成功之門,真正做到為殘疾人家庭分憂,為社會減輕負擔。
特教學校職業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前行的路上充滿困難與坎坷,作為開拓進取的特教人,我們將會在這一領域繼續努力前行,不斷積累、完善殘疾學生迫切需要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并將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兩方面的發展有機結合,努力培養出一批適應社會、挑戰自我、積極進取、殘而有為的合格公民。積極探索出滿足社會需求,適應特教學校和殘疾學生生活實際的特殊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劉雪蓮,薛春鳳.特教學校職業教育發展初探[J].未來英才,2017,000(020):204.
本文系東營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職特融通特教學校職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編號:DYLDJY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