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菲 梁斌 孫玉 許東亞
關鍵詞:中職學校;中藥專業;雙師型教師;培育策略
中等職業教育屬于我國基礎特色教育的重要組成,是影響與促進社會發展,保證職業技術類應用型人才供需的關鍵。隨著中職教育改革步伐的推進,教師團隊建設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根本上來講,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工作能否順利且有序進行,將直接影響中職學校本身與學生的長遠發展。
一、建立和完善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政策與措施是提升教師積極主動投入工作的強大動力。對于中藥專業的教師來講,除了對團隊組成教師提出一些硬性的條件,如教師必須持有除專業以外其他技能資格證書或者實踐教學經驗應該滿足一定的年限要求類似的硬性外部督促之外,其實對教師的柔性教育依然必不可少,相當重要。這時候,激勵機制就要完全彰顯人文性與實用性特點,最好立足于教師的內心渴望與實際需求,盡可能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教師本人的內在需求,從精神與思想上引導教師積極投入教學建設與設計。
例如應該對雙師型教師隊伍按照不同類別與層次進行自身需求的實際調查分析,開展問題總結,以便中職院校的領導與管理者更切實的了解教師真正想要的或者是他們現如今迫切需求的,如此在制定與完善激勵機制的時候就可以更有目標和針對性。此外,應妥善處理好教師需求與全局需求二者的關系。具體做法為盡可能將學校利益與教師個人利益掛鉤,讓教師切實明白學校的興衰切實地影響教師的利益、前途,增強教師的歸屬感與責任感。最后,應賦予雙師型教師更多特權。如雙師型教師優先參加評優評先、崗位晉升的權利;對從事實踐教學教師的實際問題要給予優先解決的權利等等。
二、健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成長體系
針對雙師型教師培養成長體系的建設,應該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針對新入職的教師,應該強化重視,根據教師實際能力,采取分層培養的方法。另一方面針對骨干雙師型教師,應主要依托于校企合作,通過實踐學習,彌補實踐的不足,切實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首先針對新入職的教師,第一步應制定教師的分類分層培養標準,參與評價的內容包括教學經驗、學歷、參加企業培養等,可以將教師劃分為偏理論與偏實踐的教師。這種培育方法更凸顯個性化,能夠根據教師的綜合素質、整體實力為他們量身打造培育成長計劃,進而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教師職業素養快速提升的目的。第二步便是根據教師的所處層次制定相對應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迎合當前教育教學目標的專業技能培訓,另一部分培訓培養的主要目標為針對教師的崗位晉升所需要的職業技能。
其次,鑒于現如今中職學校中藥專業雙師型教師普遍存在實踐教學水平薄弱的情況,應深化校企合作,借助企業的力量促使教師的實踐技能得以快速提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爭取為教師實踐提供良好的環境。以互惠互利為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則,雙師型教師的加入可以為企業謀求更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教師也將獲得真實項目的參與操作,可謂一舉兩得。第二步,學校應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在資金方面,爭取做到專款專用,為教師的培養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三、發揮院校在培養過程的主導地位
首先,尤其對于中藥專業來說,實踐環節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真正實現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另一方面重視實踐環節同樣為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創造了條件。在指導學生的時候,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體系也將切實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是構建技高一籌、藝高一等雙師型教師團隊的重要舉措。
其次,是否具備扎實的科學研究基礎與過硬的科研技術水平是評價雙師型教師隊伍整體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在深化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應鼓勵教師主動承擔科研項目或者積極投入到科學研究的項目中去,爭取在中藥的開發、研制、生產以及銷售行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藥專業是很多醫科類職業院校專業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其勢必要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早日提上日程,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向提升,為中藥綜合性人才培養與輸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炳偉,趙珍東.高職中藥學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21):9-11.
[2]朱纓,吳芝園,談如藍.中藥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策略研究[J].職業,2019(35):75-76.
本文系2020年度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課題“中職學校中藥專業‘雙師型’教師有效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BZKTLX202018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