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敏
摘 要: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使教育大方向緊跟國家的戰略定位,為國家培養新時代全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響應黨的號召,積極進行教育課程改革。語文這門科目,是其他所有基礎科目中的基礎,是人培養思維邏輯的基本途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進行課程改革是勢在必行,不可避免的。小學階段是學生們教育啟蒙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心智不夠成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教師在這個時期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程改革? ?具體措施
[正文]習近平主席曾強調過:“發展是第一要義,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經濟要發展,教育更要與時俱進,時代推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科研人員向前邁進,夜以繼日。各種教學改革方法接踵而至,水平參差不齊,而教育最忌諱的就是停留在表面,具體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的基礎上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小學語文課程的優化就應該以具體的實踐為標本。
一、淺析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現狀
1.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個人定位不準確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大部分教師都認為高等教育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教育無足輕重,所以,很多教師并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教育的要義,不難發現,在很多小學中,并沒有足夠的語文教師,甚至很多是其他課程老師兼任的,都覺得語文教師只要識字就好,這種價值觀直至現在在部分教師的認知中都根深蒂固,教師語文素養不高,就無法向學生傳遞更加深層次的東西,浮于表面,久而久之,學生也很難再對科目產生興趣,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俗話說,教師亦師亦友,很多教師不親近學生,在課堂上高高在上,尤其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年齡不大,教師的態度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恐懼,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1.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課堂模式過于形式化
小學生的年齡基本都在12歲以下,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正在發育,心智不夠成熟,在語文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量大,理解能力要求高,教學中是有一定困難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提倡,傳統的教學模式得以改變,但是,改革的效果也好壞不齊,就比如高效課堂模式,剛開始在語文課堂實踐中學生都樂于表現,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教師總結,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但后來由于教師間的技能比拼大賽等等,讓課堂變成表演課,學生會產生疲倦感,甚至會更喜歡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在語文課堂,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價值的課堂,更容易上表演課,雖說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但是一定要做到適當,學生都能自己上課了,教師的職責何以體現,小學語文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困難,例如教育資源不均衡、教師觀念陳舊等等,需要改進。
二、改進小學語文課堂的具體措施
2.1課堂明確分工,做好角色定位
在新的教育改革提出來的要求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但很多教師對這個要求的理解過于片面化,認為把課堂教給學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來上課,這是不正確的。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年紀小,讓學生占據課堂大部分,根本就不現實,語文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高,小學的學生不具有這種能力,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就是引導者和主導者,學生參與配合,至少在小學教育中應當如此。
就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我愛故鄉的楊梅》這堂課時,教師要提前備課,準備課堂導游,要讓同學們知道這堂課是作者通過對楊梅外形,顏色,味道三方面的描寫,抒發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帶一些楊梅讓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接下來教師要帶著學生朗讀課文,解決里面的生詞,初步了解課文,之后再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自己讀一遍,加深記憶之后再開始分析課文,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拋出問題,例如“這個句子用了什么手法?這樣描寫的好處在哪?如果是同學們寫文章會怎樣寫?”并要求待會讓同學們討論回答,給同學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后,讓同學們來回答問題,無論正確與否,都要及時給予鼓勵,并且給同學們補充,可以問同學們:“老師有不同的想法,同學們想不想聽呢”,和同學們多互動,帶領著同學們思考,這樣就明確分工,學好課文的同時,也給學生們充分展示的機會,提高課堂效率。
2.2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趣味性
科技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便利,多樣化的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增加了課堂樂趣。五彩斑斕的圖片,生動形象的動畫片,更加容易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參與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之所以需要改變,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緊跟時代,脫離實際,有了多媒體,學生可以了解時事熱點,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實際二者有機結合,拓展素材,提升自我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趣味教學。
就比如在上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這篇課文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上這堂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同學們共情,感受到作者對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燒毀圓明園的行為的憤慨與痛恨。上課時,教師可以下載有關圓明園燒毀的畫面,讓同學們感受精美的園林毀于一旦的痛心,也可以下載一些侵略者入侵燒殺搶掠的視頻,讓同學們了解它們丑惡的嘴臉,有了基礎的感情鋪墊,再對課文進行深度解析,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例如為什么侵略者要燒毀圓明園之類的問題,接下來給同學們充分展示的時間,教師再給予情感升華,除此之外,還可以再讓同學們看看有關于戰爭的視頻,有這個資源,就要充分利用,比如南京大屠殺,林則徐虎門銷煙之類的教育視頻,側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拓展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總結]時代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不斷改進。同時也要不斷充實自我,不斷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課堂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學生對新時代教學改革對不適應,以及課堂改革的不確定性,新課堂沒有以往的參照,使語文課堂的變化更加困難。但面對新時代,相信教師能很好的適應變化,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促進新時代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艷秋.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No.214(04):57-58.
[2]張愛梅. 淺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No.214(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