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改革、提升考驗。在這種教育形勢下,學生的課業壓力和校外培訓的壓力日益沉重,這在加重學生家長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對“雙減”政策內涵及目標進行深刻認知的基礎上,通過減壓增效的方式,提升課堂核心素養,緩解學生課后作業的壓力,打造更具高效性、人性化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解讀;提升策略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下,“題海戰術”是教師常采用的一種教學策略,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應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積極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與轉變,在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這樣不僅促進了“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還促進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雙減”政策的內涵解讀及教育目標的展望
(一)“雙減”政策內涵解讀
“雙減”政策是在學生學習壓力日益提升的形勢下提出的一項教育政策,明確要求教師減少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減負”就是減少學生的作業壓力,但這種“減負”并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代價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時,注重作業管理機制的健全、作業總量的分類明確、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作業指導的加強以及學生課余時間的科學利用等,從更加科學的角度實現學生作業壓力的減輕。
(二)“雙減”政策下學校教育目標的展望
第一,應引導學生回歸快樂學習的心理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來源于“減負”后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同時,這也是提高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雙減”政策下的學校教學不是簡單的“減負”,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情感及落實寓教于樂原則的重要形式,對學生快樂學習心態的回歸意義重大。
第二,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課程改革層面來看,“雙減”政策的落地與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是一脈相承的。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最為核心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不是僅憑學習就能提升的。
第三,應促進教育生態的良性循環。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高效課堂教學的結果,也是提升課堂效率、增強課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教學環境中,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生命力的學習主體,才能自主獲得更全面、更具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以此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環,實現更有效的可持續發展。
二、“雙減”政策指引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
首先,教師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能使其學習空間更加廣闊、自由,也能使教學內容更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貫徹人本理念,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從理論支持、學習機會等多角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通過課堂評價環節中激勵策略的實施,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實施激勵策略,不僅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進行及時表揚,還要對學生學習成績之外的良好學習品質、學習優勢進行全面的認知與挖掘,并給予激勵與認可,使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有更客觀的認識,在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教學目標的制訂
首先,教師應以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為目標,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極強,生理及心理也在這個時期獲得了快速發展。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教學環境、教學氛圍這些因素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減輕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教師應積極調整課堂教學組織結構,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在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中放松身心,深刻地學習與理解數學知識,并健康成長。
其次,教師應以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是最為核心的教學目標。但是這些綜合素養的形成與培養不是單純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能實現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元化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使學生能在具有實踐性、體驗式的教學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并在運用的過程中實現各項素質能力的內化,有效促進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注重數學課堂練習的科學設計
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計劃性地進行課堂練習的科學設計。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每個學段都呈現出具有顯著差異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進行科學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本學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有針對性地精選課堂練習題。這樣,學生不用在大量重復的練習中浪費寶貴的時間,而是通過分析解決有代表性的問題,達到理解與運用數學知識的目的,進而獲得理想的課堂練習效果。
其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課堂練習的層次化設計。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對學生課后作業的數量和時長進行合理控制。為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有效檢驗與鞏固數學知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練習的層次化設計,使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用較少的時間進行自身數學學習效果的檢驗,這樣就在“最近發展區”內對學生進行了訓練與指導,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及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結語
“雙減”政策的落地不僅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還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正確的方向。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雙減”政策中“減負”與“增效”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課堂練習等多個層面進行教學的優化與改革,以此促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小玲.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華少年,2020(12):71,74.
[2]孫萌萌.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0(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