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倡導問題意識,能夠使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問能力和質疑精神得到更好的培養。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基于問題意識導向,對高校思政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教學的改進途徑展開了探討,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意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引言:
在素質教育改革中進行問題意識的倡導,則能使學生的素質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但就目前來看,高校思政理論教學顯然無法體現問題意識,以至于思政理論課教學形成了“教師問學生答”的固定模式。因此,還應基于問題意識導向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一、基于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分析
(一)師生的問題意識薄弱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照本宣科和學生昏昏欲睡的情況。出現這一現象,與師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大多缺乏對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愿意進行思政理論內容的積極思考,也不愿意提出問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普遍追求個性化發展,對思政教學抱有抵觸心理,錯誤的認為思政教育就是對自身的意識和思想進行限制,所以不愿意進行思政問題的深入思考[1]。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教師本身缺乏問題意識,在教學中不愿意帶領學生進行思政問題的思考,卻愿意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進行文字性內容的朗讀,以至于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忽視提問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盡管教育界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過去提倡的應試教育仍然對高校教育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經歷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很多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在大環境中被磨滅,并且本身提問能力較差,在思政理論教學中處于不能提問的狀態。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也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思政教學中并不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而是一味要求學生進行思政理論內容的背誦,以應付學期末的考試。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只需要花費少量時間進行思政內容背誦,就可以擁有更多時間進行娛樂,以至于學生對時政信息缺乏關注,也無法進行思政理論問題的思考。
(三)缺乏質疑精神的倡導
就實際情況而言,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師都是從學院思政部門選出的,多數教師年齡偏大,思想相對落后且固執,在教學中更注重課堂紀律,并在思政問題上抱有嚴肅態度。在教學中,面對學生提出的有悖真理的問題,教師的態度就會變得比較強硬,無法做到認真思考和解答,甚至會對學生進行責問,以至于學生往往不敢提出問題[2]。而缺乏對質疑精神的倡導,則將導致學生認為思政理論無需進行思考和分析,也不敢輕易進行自己想法的表達,繼而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被磨滅。
二、基于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進途徑
(一)確立問題意識教學理念
想要使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得到改進,首先還要進行問題意識教學理念的確立。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問題貫穿整個思政理論教學中,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問題意識。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還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加強對學生思想狀態、發展需求和認知特點的關注,以確保思政理論教學能夠貼近生活和貼近學生,從而為學生提問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確立新的教學交往范式,即以自身為教學主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和互動,從而共同進行思政理論問題的分析。同時,應該將教學集中在學生關注的思想問題上,并進行現實問題的有效回答,以便將思政教學體系轉變為學生的信仰體系[3]。
(二)實現問題邏輯內容建構
從根本上來講,思政理論教學過程就是實現教學內容建構的過程,過去是以教材形式進行內容建構,以滿足教學的規范性要求。而為了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還應進行問題邏輯內容的建構,以完成思政理論教學的問題體系的構建,進而使思政理論教學效果得到改善。首先,思政理論教學采用的是“馬工程”統編教材,其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但是,教材本身編寫由于需要進行學理邏輯和歷史發展客觀進程的體現,所以具有過強的理論色彩和抽象思辨性,不利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理解。針對這一情況,還應將現有思政理論教學教材體系轉變為內容體系,即對教材進行加工設計,從而在突顯教學難點和重點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其中的精神。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還應圍繞教材主題進行教學內容的凝練,并在堅持大綱的同時開展專題講座式教學,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內容的提煉。其次,高校思政理論教學應實現從教學內容體系到教學問題體系的轉化,即圍繞現實社會問題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以便將思政理論教學與學生實際關注的問題緊密聯系到一起,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邏輯,進而更好的思考思政理論問題。而利用這些教學問題,并結合教學目標,則能完成教學問題體系的構建,并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優化[4]。
(三)運用問題式的教學方法
在思政理論教學中,教師還應加強問題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以便對學生的提問能力和質疑精神進行培養。具體來講,就是將問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緊密聯合到一起,以便以問題教學為中心進行各種特色教學方法的運用。目前,教師可以采用的問題式教學方法有較多,如問題啟發式、問題探究式和問題引導式等,各種方法的作用不一,教師還應進行聯合運用,以便使方法適用于各種教學問題。在具體進行教學方法選擇時,教師還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對象進行方法的運用,并盡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5]。
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當前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存在著師生問題意識薄弱、忽視提問題能力培養和缺乏質疑精神倡導等問題,以至于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的積極性受到的限制,并且思想理論教學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高校還應盡快樹立問題意識教學理念,并從教學內容和方法兩方面運用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從而使高校思政理論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先靈.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突出“問題意識”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3:89-93.
[2]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0:93-96.
[3]闕貴頻,胡耀南,李揚.基于問題導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微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0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