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偉
摘 要: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緊緊圍繞生活展開,充分結合實際生活、教材內容以及教學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將生活中的元素有效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把較為抽象的美術教學直觀化,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主動性,促進美術教學效率的提升,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以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為中心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知識來自于生活,也同樣為生活所服務,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小學美術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美術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是人類文化的一種有效體現,其要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創作,換句話說,美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來自于生活,也要從生活中去發現并感受藝術的美,從而更懂得鑒賞美和創造美,讓學生真切感受和理解藝術來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一種崇高的藝術境界。
一、注重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
從小學美術課本教材來講,其為學生創設了富含圖片、文字、繪畫技術等,這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圖文環境,帶領學生走進美術的學習之旅,但在教材中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材中也預留了大量的發展空間,以便學生能夠從生活上對其進行補充。教師在進行學生美術教學時,需要以教材為依據制訂教學計劃,再結合新課改相關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將實際生活中的事物畫出來,以學生自身充分的發想象力進行繪畫,以此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和記錄美的能力。
例如,在春天萬物復蘇時節,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開展與春天有關的課程。在開始上課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認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生活中哪些是春天的美,用以感受自然變化和不同季節所具有的獨立特性,進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從生活中去發現美和感受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觀察和看到春天美,再運用語言進行描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并加以繪畫,還可以從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引導和分析,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和體會,使其他同學更好地感受和體會不同的繪畫思維和技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作力和想象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種與實際生活較為貼切的美術課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更容易發現美,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熱情和興趣。
二、組織戶外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如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將課堂設置在戶外,使學生身處生活,進而更好地開展生活化背景下的美術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生繪畫樹木、花草等時,可以帶學生到校園的花圃邊讓學生能夠近距離觀察和感受花草樹木的形態、顏色、大小以及氣味等,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特征,待觀察完成后再讓學生在旁邊進行創作繪畫,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在具體的觀察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以便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觀察,讓學生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通過戶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創作素材,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具有更多的素材與靈感,同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也能更加輕松地表達出自身獨特的想法,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習美術的能力。
三、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藝術創作需要靈感,而創作的靈感來自于實際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在美術教學中需要將美術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教師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時,需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巧,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運用,真正將課堂中的美術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對生活進行美化。因此,教師應當組織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活動,并帶領學生一同策劃并加以指導。如,教師要從思想上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術觀念,讓學生認識到美術活動與自身有著緊密的聯系,不會因為學生自己缺乏美術天賦而不參加美術活動,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當從學生征集各類美術活動,認真傾聽并吸納學生的想法。
例如,學校可以結合有關節日慶典組織相關繪畫、手工等活動,通過新手制作卡片給親朋好友送上節日的祝福。結合學校活動組織學生一同對活動相關的宣傳海報等進行創作,并將各種海報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運用并予以適當的獎勵,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海報創設的積極性。另外,學校還可以根據有關學科開展手抄報、藝術設計等的制作活動,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作,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個性和愛好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共同完成活動設計,使學生通過分工合作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幫助和引導學生運用美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聯系中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創造美,同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創設生活情境
藝術創作源自于實際生活,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時刻感受來自于生活中的藝術,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并感受生活。如利用多媒體投放有關視頻和圖片,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感受藝術的氣息。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需要注重可感性、可觀性以及生活化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學生直接認識美術和感受美術,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藝術感,使生活化的東西更具藝術性。
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從生活化背景下開展教學工作,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各項資源,并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展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莊秋燕.淺析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2(02):61-63.
[2]陳超.生活化教學與小學美術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05):160-161.A726C7DC-F445-46F8-B03B-74453D2779ED